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兩種真正的幸福

在介紹兩種真真正正的幸福之前,我要先給大家講一講幸福哲學的始祖——亞里士多德。他是第一位把幸福這個主題從政治和宗教的混沌中解放出來,并聯系到每個個體身上的人。幸福應通過個體的思考和行動實現。在此背景下,亞里士多德在2300年前就在他的《尼各馬可倫理學》中探究過這幾個直至今天依然有現實意義的問題:

什么是美好的人生?人怎么才能過得幸福?

很顯然,人類從很早以前,就開始研究這個話題了。

滿滿的幸福感有兩種形式和理解方式:一種是因內心的喜悅產生的幸福,另一種是由合適的生活方式帶來的幸福。因喜悅而產生的幸福與感覺和事件相聯:要避開傷痛,并把愉悅感最大化。今天我們知道,通過美好的事情(擁有愛情、加薪、孩子降生、中彩票)而帶來的幸福感很快就會消失,特別是金錢,是無法讓人一輩子幸福下去的,尤其是當鄰居比我們更有錢的時候……

由喜悅而生的幸福和由合適的生活方式帶來的幸福

亞里士多德早就告訴人們:合適的生活方式和正確的行為,是能讓我們真正幸福的方法。那到底要怎么做才是正確的行為?他認為要因人而異,但也給了一個大體的方向。

亞里士多德的幸福生活指南:

1.做事時將自己的天賦和長處利用起來。

2.為自己設立目標。不要僅僅設定在滿足自己生活需求的水平上,而要更高一些,不僅為了自己,還要有更大的意義——能夠幫助或成就他人。

3.做對你來說好的、正確的、有價值的事情。今天我們把這稱作“內在動因”。當你在所做的事情上賦予了別的期待時,就會出現內在動因。比如你幫助別人的同時自己感覺也很好,或是你白手起家,把自己的想法變成成功的事業。

4.請你自己決定什么事對你來說是好的、有價值的、有意義的。自由自愿,自己負責。強迫無法帶來幸福,勉強自己改變也不行。很多證據表明,感情上的經歷比物質上的擁有更容易讓人獲得幸福感。夏日和朋友們一起郊游,比擁有一個野餐籃要幸福得多。

要獲得幸福的瞬間和滿足感,最重要的是我們做的事情是有意義的。外在的事件不是讓我們獲得幸福的源泉,我們經歷這件事情時使用的對策和采取的態度才是。當然,亞里士多德也說了,享樂是可以有的。但是,享樂和單純的讓人快樂的“小確幸”不在一個層面上。愉悅和享受不是自主的、有意義的生活方式的目的,而是它自然而然帶來的“副產品”。

我們不總是幸福,這其實是一件好事。

成長始于逆境

很多出類拔萃的人物都曾成長于逆境之中。阿爾貝特·施韋澤在原始森林里蓋起了他的醫院。維克多·弗蘭克在集中營中構思如何才能有意義地生活。特蕾莎修女和加爾各答最窮困的人一起生活。對于強調愉悅感的人來說,這些生活沒有什么幸福可言——然而正是這些經歷過痛苦、感受過痛苦的人,才能體會到實實在在的幸福。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南县| 芜湖县| 平罗县| 商南县| 鸡东县| 平阴县| 双桥区| 泸水县| 亚东县| 桑日县| 眉山市| 德江县| 保康县| 都昌县| 体育| 江达县| 丰镇市| 平定县| 玉龙| 昭觉县| 西峡县| 信丰县| 磴口县| 枝江市| 绥芬河市| 龙陵县| 望奎县| 济源市| 深圳市| 广西| 芜湖市| 木里| 鸡东县| 巴彦县| 常熟市| 唐山市| 永城市| 栾川县| 德江县| 茶陵县| 荥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