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改變的四個階段

但偶爾我們也需要對生活里的東西進行改變。可能是我們覺得自己應該改變,可能是生活環境發生了變化,也可能是自己的行為方式有了改變。在這一小節中,我們會問自己:到底該如何改變?

“發展意味著運動,運動包含著變化——矛盾的地方在于,要想始終忠于自己,常常需要進行改變……我們的一生都在這兩極之間反復:一邊堅持初心,一邊尋求改變?!?/p>

——伊麗莎白·馬爾多夫博士

改變通常是緩慢的

真正的改變其實總是緩慢的:大自然的四季逐漸更迭,我們慢慢地從孩童成長為大人。我們的內心世界也是如此,只有極少數情況下,我們會“嗖”的一下就完全不同了。更何況,我們還經常需要決定:我到底是要改變一下,還是保持不變?

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改變是如何發展的。在第一個階段,我們要找出壓力的位置。怎么才能分清現在究竟需要動起來,還是需要堅守?我們常常希望保持穩定,這時產生想要改變的沖動往往是伴隨著對現狀的某種不安。有什么東西讓我們覺得不舒服,讓我們難受,讓我們不滿意或讓我們感到疼痛?

改變的第一階段:找到受壓點

下面的問題可能會給你啟發:

·什么讓你不舒服?

·你對什么不滿意?

下面例子中的三位內向高敏者就有完全不同的需要改變的受壓點。

安娜、特奧和蓋比的故事:改變的第一步

安娜是一個中型企業的經理。她總覺得自己的外形不容易引起他人注意,沒有存在感,尤其是在開會的時候。她覺得特別煩。她想對外界產生一些影響。所以她想改變。

特奧在一個汽車制造集團做項目經理,工作表現出色,但是最近一段時間他總是問自己,這些到底是不是他想要的。他覺得無聊,而且不知為何覺得特別不充實。

蓋比最近一直在照顧家人。她的小女兒總是生病,需要住院,她需要花很多時間照顧孩子,比原本計劃的長了很多。想到將來要重新去工作,她總覺得很有壓力。

在這些情況中,我們有動力去改變,因為我們對現狀不滿,期待改變能夠帶來生活上的改善。這種動力賦予我們著手去做的勇氣,哪怕產生的后果不是我們想要的,因為我們什么都不做的話,總有一天會感覺更糟糕,這甚至能夠說服我們大腦中膽怯的“恐懼中心”。

改變的第二階段:利用判斷力,尋找關聯

但要想真的去改變,我們必須弄清楚事情的源頭。這就要靠我們的判斷力,即分析能力。在改變的第二階段中,我們得仔細觀察,找出事情之間的關聯。

下面的問題可能會給你啟發:

·問題發生在何處?

·還有哪里有問題?

·這些問題是否由我的某種習慣所導致?

·我在什么情況下會想起這些問題?

·它們之間有何關聯?


安娜、特奧和蓋比的故事:改變的第二步

安娜做了她所擅長的事情——列清單。她把自己經歷過的,覺得沒有存在感的情況都列了出來。她的分析結果是:一旦需要進行口頭交流,她就會出問題,比如開會、做報告還有聊天。安娜發現,這種時候她總是說得又快,聲音又小。

特奧捫心自問,到底是什么事讓自己覺得無聊,有挫折感。這期間他發現了很多他擅長處理的事情:同事們互相推諉不想接手的復雜提案,他很愿意寫,寫的時候也十分專心;他可以輕輕松松做好自己的項目,和小組成員相處融洽;他可以很好地解決比較急的事情,幾乎是部門里的外交家。特奧想到這里,就覺得沒法再繼續分析下去了,他做的事情對他來說既不是太難,也不是太簡單。他不明白自己到底為何厭倦煩悶。

蓋比思考的是她是在什么情況下覺得自己得走出家庭,重新踏入社會。她發現,只要經濟上有些緊張,她就會有這種沖動。她先生是一位IT行業的自由職業者,雖然收入不錯,但是并不規律。如果接不到單子,蓋比就會覺得自己得出去工作,才能給家里提供穩定的經濟來源。

如果我們光是靠分析判斷就能改變的話……舉個例子,你有沒有為新的一年做過理智的計劃,少吃點甜食、戒煙、多做運動,結果呢?

改變的第三階段:跟著感覺走

光靠分析判斷是遠遠不夠的。我們的感知能力是更加古老、更加堅韌、更加穩定的——哪怕是在無法思考的情況下,我們也能夠感知。改變,是不適的、費力的。我們的大腦感知到這種不適,會讓我們放棄改變。這時我們唯一的辦法是,遵循剛剛學過的格蘭特研究第四條原則:認真對待我們的感受。這是改變的第三階段:跟著感覺走。這時你應該跳出改變前的感覺,去體會改變之后更好的感覺。

下面的問題可能會給你啟發:

什么能帶給你真正的快樂?

你渴望什么?

你的夢想是什么?

你在什么時候覺得特別舒服?

我們的情感指南針會引導我們。它不像判斷力那么具體,把一切都用語言表述出來,可能有的時候它就是一種沖動,讓我們想去做些什么,想跟著這種感覺走。我們會開始改變。如果對改變的結果不滿意,就再去看看我們的情感指南針,再試一次,像安娜、特奧還有蓋比一樣。

安娜、特奧和蓋比的故事:改變的第三步

安娜覺得,自己在一個比較小的群體或者一個人的時候最舒服。比起說話,她更愿意寫字。她特別喜歡做計劃、列清單,通過社交媒體來溝通。一開始她有點接受不了這個事實:靠列清單是不可能做好經理的工作的,靠網絡也不行。這讓她難受了很長時間。后來她想,如果她擅長口頭交流的話,也許就會喜歡上口頭交流。于是她去上課,練習發聲,參加交際訓練,但她并沒有因為自己的表達能力提高而喜歡上口頭交流。安娜又拿起筆去寫計劃,去點開社交媒體??傊洑v了種種嘗試,安娜開始對事業進行重新規劃。

特奧無法繼續理智分析了。他問自己到底什么能讓自己開心,得到的答案是:當他在一個公益食堂幫忙,分配食物給窮人時;當他幫助人們達成共識,融洽相處時;當他幫助同事和朋友解決問題,讓他們的生活回到正軌時。他的感覺告訴他:他屬于那種理想化的、想把世界變得更美好的人。特奧發現,他的理想主義和獻身精神在這家汽車制造企業只能實現一小部分,僅僅在公益食堂幫忙和幫助同事對他來說遠遠不夠,于是他開始把求職轉向那些做公益的企業。雖然他發現很多企業所謂的“公益事業”只是一塊遮羞布而已,但他沒有放棄,繼續尋找。當他聽說有一個在發展和教育領域規模很大的公司在招聘經理時,他敏銳地意識到自己的機會來了。他的能力和經驗非常適合這個職位,只是薪資待遇會降低。

當我問蓋比什么事能給她帶來愉悅的時候,她笑了,想都不想就說道:“和我們的孩子們在一起時!”最小的孩子的健康問題是她最大的擔憂。蓋比想改變的原因來自外部環境:她想減輕丈夫的經濟負擔,并為家里提供更穩定的經濟條件。

改變的第四階段:做決定

改變的第四階段是做決定。計劃和思考要通過行動實現。外部的改變過程正式開始。

安娜、特奧和蓋比的故事:改變的第四步

安娜決定參加電子商務和線上銷售方面的職業培訓。不久之后,她開了自己的線上銷售代理公司。有趣的是,她發現和客戶交流一點都不難,因為這都和計劃有關……

特奧決定,如果他被那家發展教育公司錄取的話,就接受那個職位,后來他果然獲得了面試機會。他打算好好解釋自己為什么要進行一個如此大的事業轉變。

蓋比決定和孩子們待在一起。她和丈夫懇談了一次,討論了如何讓家里的經濟狀況穩定下來。也許丈夫能夠找一個相對固定的兼職崗位,同時也做自由職業;或者在一個經常合作的客戶那里接手一個為期兩年的項目(那個客戶一直希望他去自己公司上班)。如果這樣收入還是不穩定的話,蓋比還有一個備用計劃:她白天可以做保姆多帶一兩個孩子,這樣既增加了家里的收入,還不用離開她的兩個寶貝。

長期的改變需要時間,也需要投入很多能量。想改變的人,需要遵守“堅韌不拔”和“認真負責”兩個原則,這是內向高敏者的優勢。這兩個原則,也是讓我們能從A點走到B點的決定性要素。

在蓋比的例子中我們能看到,也許有的時候,堅持某一種狀態反而更好,保持原狀也會產生變化,也需要堅韌的精神。蓋比仔細思考了她的情況,尊重了自己的感受,用一種全新的方式看待自己,還與丈夫進行了溝通。

打心眼兒里想要改變的人,應該停下來,好好想想自己在過去的日子里都成功做了哪些改變,并相信這次也一定能行!樂觀地面向未來需要堅強的靈魂,即韌性。

——愛娃·卡爾布海姆博士,醫生、作家、培訓師


關鍵問題在于:

從理智和情感兩方面考慮,著手改變和保持現狀到底哪個更好?

如果你找到了這個問題的答案,請遵從它的指引,一步步慢慢來。厚積薄發、少量多次積累起來的改變反而更持久。內向高敏的你會覺得,每天都進步一小點比突然進行特別大的改變要簡單得多。

你有的是時間。

安娜、特奧和蓋比三個人都花費了數月的時間,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新方向。這些時間是值得的,因為他們都到達了理想的終點。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体育| 辽源市| 巴南区| 青浦区| 香河县| 格尔木市| 盐源县| 竹山县| 辽中县| 家居| 远安县| 桃园市| 汉阴县| 临邑县| 武乡县| 营山县| 庐江县| 深圳市| 乡宁县| 龙川县| 噶尔县| 寿阳县| 乐安县| 德阳市| 商都县| 泸溪县| 沙雅县| 高雄市| 长治县| 潍坊市| 西林县| 榆林市| 名山县| 区。| 修文县| 金川县| 宁南县| 镇平县| 阳朔县| 聂荣县| 原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