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導氣九問》
- 醫知半解
- 夢中的船
- 2205字
- 2019-10-05 19:10:00
反復思考、斟酌,接下來的處理是否會令人懷疑自己的身份,答案是不會。
蘇服白起身整理衣服,借著昏暗的光線調整表情,收起所有的喜悅和忐忑,深吸口氣,走向門口。
“吱呀”
守在門口的軍士威風凜凜,渾身的煞氣。和當初云天護派去看守他的軍士不同,見到蘇服白,對方立刻露出笑容,煞氣也收斂許多。
之前突如其來的“慌”令蘇服白有些狼狽,臉色發白,腳步虛浮,還沒有緩過來。
軍士神情詫異,但是沒有多問,“蘇神醫有什么吩咐?”
“你是否修煉武技,武技有沒有導氣之法?”蘇服白聲音不大,貼合他虛弱、狼狽的形象。
“我修煉的是虎嘯山林掌法,為威虎衛所傳秘技,沒有導氣之法,必須用威虎衛的秘藥才能修煉。”軍士一五一十的答道,不多說也不少說。
他所說的秘藥應該是類似“回月”的有導氣效果的藥材,以后有空可以研究,多弄清楚幾個腧穴的特性,絕不是件壞事。
在此之前要先把“心大人”徹底安撫好,免得它又以為自己亂吃東西,“慌”一下,甚至憤而“辭官歸隱”。
做一個穿越者真難,別人喊打喊殺也就罷了,心臟還跟自己作對。
“轉告你家大將軍,我需要更多的武技秘籍,要有導氣之法的。”
“我畢竟不是武者,沒有接觸過武技,要為你家大將軍治療病癥,需要更多的武技作為參考。”
“趙將軍的病癥很難以藥物治療,最終要靠他自己,靠導氣之法。”
蘇服白站在門內,極力挺起胸膛,卻掩蓋不住身體的疲倦和虛弱。門外刺眼的陽光照出他臉色的蒼白,衣服帶著些許水漬,顯然剛剛流了許多汗。
鉆研藥理到流汗的程度,不敢想象他耗費了多少心神。
軍士發自內心的崇敬,微微垂下頭。
“我在入威虎衛之前修煉過其它武技,好幾種,都是有導氣之法的。”
“蘇神醫將它想的太神奇了。導氣之法屬于‘技’,對武技而言不是很重要,還不如實戰磨練出的經驗。”
“重要的是領會武技的‘意’,掌握了真意,元氣自然而然會在相應的經脈中運轉。”
“經脈本身真實又虛幻,元氣也是如此,導氣之法更是無比復雜,要在特定的經脈中流轉,還要控制快慢節奏,稍有偏差就可能走火入魔,把自己弄成廢人。”
“費心鉆研導氣之法事倍功半,領會真意才是正道。”
“即便蘇神醫得到有導氣之法的秘籍,甚至找來修煉秘籍的武者指點,也不會有什么幫助。”
軍士聲音不大,卻是發自肺腑。
“你叫我神醫,神醫兩個字知道是什么意思嗎?就是將不可能轉化為可能,就是創造奇跡。”
蘇服白挺直腰桿,他有創造奇跡的自信。
忽而一笑,“剛才的話別被你家大將軍知道,否則要被穿小鞋的。”
軍士的勸說也可以理解為:別折騰,趙興城沒治了。
……
第二天趙興城派人送來幾本武技秘籍,還貼心的附帶一本《導氣九問》,是專門講述導氣的書籍。
武技秘籍泛黃陳舊,有許多折痕,顯然是經常翻閱,《導氣九問》則相反,嶄新的像是剛從印刷廠出來。
“威虎大將軍很關心自己的病,不像表面那么輕松。”
蘇服白笑笑,越在乎越好,多一個能拉攏的對象。不指望他能改變皇帝的意志,最起碼在人心復雜險惡的皇宮里多個靠山。
他手無縛雞之力,能做的只有借勢。
“所以要盡快學會導氣,有自保的力量。到時不論我的真實來歷是什么樣,我都是神醫,是他們必須尊敬的人。”
《導氣九問》的“九”是泛泛而指,實際上遠遠超過九個問題,也不只是提問。
它詳細的闡述了導氣的方法以及許多竅門,之后開始提問,包含對導氣的一些猜想。
武者都是以“意”導氣,《導氣九問》猜想能不能反其道行之,在導氣的“技”達到極致之后,自然而然形成“意”,無需領悟。
“意”和人的精神、意志息息相關,是比元氣、經脈更玄妙的東西,領悟之后便和人的精神、意志融合,甚至會改變人的性格、言行舉止。
所以領悟兩種“意”是非常難的,必須有極高的悟性,而且要兩種“意”性質相似。
如果是性質截然相反的兩種“意”,強行領悟,很有可能導致精神失常。
《導氣九問》提出:以“技”衍生出“意”,是否可以不受限制?
還有許多類似的問題和猜想,蘇服白沒有繼續往下看,他現在最需要的是學會導氣,更高深的東西可以留待日后。
一旦學會導氣,因為他自身的特殊情況,很多猜想都可以親身驗證,現在胡思亂想浪費時間而已。
導氣分為兩個環節,導出和導入。導出是從身體內分離出一絲元氣,受自身控制,導入是將這一縷元氣引入經脈中,沿經脈運轉。
武技與武技之間的區別在于元氣行走的經脈不同以及快慢節奏不同。
根據血海、箕門、沖門、府舍四個腧穴的特性,蘇服白對元氣行走經脈的快慢節奏有一些猜測。
如果是修煉鐵布衫,元氣沿血海、箕門、沖門、府舍這一段經脈行走,經過血海、箕門、府舍三處腧穴時肯定要快,越快越好,尤其是箕門、府舍兩處腧穴,避免沾染其特性。
箕門穴形如囚籠,會影響鐵布衫的特性,同時給日后留下隱患,府舍穴是一片黑暗虛空,含有強大吸力,會削弱元氣。
經過沖門穴一定要慢,停留的時間越長,沾染的特性越強。
“如果是我就不走經脈,直接入沖門穴,完全、徹底的避開其它腧穴特性影響。”
用了三天時間,蘇服白學會導氣的第一部分——導出,一縷元氣緩慢笨拙的在體內游走,稍不留神便會失去控制,散入血肉或五臟。
接下來是導入經脈,比導出更難,難在尋找經脈。
肝:又從我這里抽取元氣,唉,新主人是不是瞧不上我老肝?
肺:誰沒有被抽取過元氣,就你抱怨多,心大人正在思考重要的事,別吵到他。
脾:新主人好像要引元氣入足太陰脾經,那天元氣走的也是足太陰脾經。
心:本心耗費元氣的“慌”起了反作用?小脾時刻注意、稟報元氣的動向,一旦進入箕門穴附近,我再“慌”一次警告新主人。這次真的是最后一次,以后本心不管了,再有下次就辭官歸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