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20世紀80年代初期,隨著農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全國農村的普遍推行,有的社隊企業也仿照農業實行了經營承包責任制。但在實行經營承包責任制后,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如許多地方一方面將原有的社隊企業分了、解散了,使社隊企業的數目減少;而另一方面一些農民又重新由個人或幾個人聯合辦起了大批新的個體或股份合作企業,但卻處于無人管的狀態。為了弄清這些情況,1981年7月,我被派到安徽鳳陽縣、肥西縣進行調查,了解聯產承包責任制對社隊企業的影響,以及個體或股份合作企業管理體制問題。通過調查,我們肯定了社隊企業的經營承包責任制。后來,國務院領導同志也說:聯產承包責任制,正從農村向城市,從農業向工業、商業發展。社隊企業一搞承包責任制,就有很大變化,一搞就出效益,出成果,看來放手搞沒有風險。為了進一步了解社隊企業建立的各種經營承包責任制的情況,我們社隊企業總局于1983年1—2月組織了四個調查組,分別赴廣東、四川、云南、山東、山西、上海等地,進行調查研究。我當時隨農牧漁業部副部長兼社隊企業總局局長王常柏到了社隊企業比較發達、承包制進行得較早而且面大的廣東省佛山地區進行調查,并寫出了《關于社隊企業實行經濟承包責任制的調查》的報告。接著,我綜合四個組的調查情況,以社隊企業總局的名義,執筆寫了《關于社隊企業實行經營承包責任制的調查報告》,報農牧漁業部領導。1983年5月7日,農牧漁業部轉發了這個報告。報告說:目前社隊企業的經營承包有四種做法,一是集體承包;二是合伙承包;三是經理承包;四是個人承包。實行承包后,“交夠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因而調動了廠長、職工的積極性。
為了使這種經營承包責任制有法可依,農牧漁業部代國務院起草了《鄉鎮合作企業經營承包責任制管理暫行條例》,這個條例有一個缺點,就是規定得太具體。1986年3月18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討論這個條例,我列席參加了這次會議。薄一波說:對鄉鎮企業要放手,要大搞。對鄉鎮企業要鼓勵發展,只要遵紀守法就行。不要規定得死了,過幾年情況變了,還要改。要考慮農村目前的情況,對承包者沒有保護者。這個文件現在發不成熟。萬里說:這個條例對生產不利,沒有也不行,搞幾條大原則,把權放下去。現在不宜規定得太多、太細。國務院領導說:鄉鎮企業沒有規定不行,規定死了也不行,需要有個原則性的規定。承包期、稅后利潤不宜在全國統一規定,把權力下放到縣,由縣根據自己的情況規定。管理只劃幾個大杠子,不要管得太死,管到企業內部。給承包者的權力要大,企業搞得好壞,要靠它們的真本事,靠自己翻騰。要對承包者進行資信調查,視資信高低,決定是否允許承包,不能籠統說無條件承包。總的指導思想是:承包人權利要大,和鄉村的權利要分清、明確,利潤、折舊、工資總額作一些基本規定。根據國務院領導同志的意見,農牧漁業部一方面于1987年7月15日頒發了《關于完善鄉村集體企業承包經營責任制的意見》,以指導當前工作,另一方面對條例進行修改,于1990年4月13日以農業部名義下發了《鄉鎮企業承包經營責任制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