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附文二 經濟與心理——與馬克斯·韋伯的心理學對話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2年第4期)

回想起來,對韋伯這本書的心理學角度解讀,既出于知識上的敏感和現實興趣,又同我在東京大學進修兩年對日本經濟發展及其經濟精神的內在力量所持有的思考分不開。

【摘要】通過從心理學角度對M.韋伯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一書的解讀,透過對資本主義精神現象的解釋并賦予意義的過程,以探尋經濟精神、經濟心理和經濟主體諸多關系的具體生成及其歷史效果。經濟倫理作為一種社會道德形態,既是一種推動經濟行為的道德力量,又是一種有著經濟主體支撐的社會精神力量。

M.韋伯那本影響學界頭腦及思考取向近半個世紀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以下簡稱《倫理與精神》),曾在他不曾認定有推動經濟發展之精神動力的東方儒學文化圈碰上一場不硬不軟、合情合理的遭遇仗。這一仗從20世紀70年代到現在,不乏深邃有力的研究及論證,證實韋伯的定論有偏頗。但不論從社會學還是從心理學的角度去讀這本書,恐怕都不能說書中提出的問題已經弄清楚了。本文試圖從心理學角度對《倫理與精神》一書進行探索與解讀,分析心理力量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及其必備的條件。

一、韋伯的中心議題/本文探究的問題

新教倫理和資本主義精神,是韋伯的兩個主題概念,用來論證“現代西方合理主義獨特性的起源”,即“從發生學上解釋西方合理主義的獨特性”(導論,pp.25-26),或者說是韋伯用來回答“導論”開宗明義的問題:為什么在西方文明中,而且只有在西方文明中,出現了一個(我們認為)其發展具有世界意義和價值的文化現象,這究竟歸結于怎樣一種環境。在他的中心議題下,韋伯討論新教倫理這種“宗教思想對經濟精神發展的影響,即對一種經濟體制的精神氣質的影響”(導論,p.26)。具體來講,在韋伯的中心議題里,不是討論資本主義活動本身的發展(他認為,這種活動在不同文化中只有形式上的差別),而是討論獨具特點的現代資本主義的發生根源。用另一種泛化而又具有某種現實意義的概念表述的話,則是討論現代社會或社會現代性的起源;同時,也不是討論經濟因素的基本意義,即經濟狀況所起的基本作用,他要討論的是經濟行為的精神因素的作用(他認為,如果合理行為受到精神上的阻礙,則經濟行為的發展也會遇到嚴重的內部阻力);而這個資本主義精神產生于禁欲主義新教倫理,“現代資本主義精神,以及全部現代文化的一個根本要素,即以天職思想為基礎的合理行為,產生于基督教禁欲主義,這就是本文討論所力圖闡明的論點”(p.170)。

我在這里探討的是韋伯這本書隱含的經濟心理學思想并給以解釋。“導論”提出的議題及其切入點,其實正是現代社會經濟行為內部的精神力量以及由此引申出來的環境條件問題。經濟精神和經濟心理是兩個既相關聯又有區別的概念。在韋伯的論述中,經濟精神是在精神氣質或者說是精神品格的意義上使用的,是“資本主義精神”的同義語,其核心是新教倫理的責任觀念,“影響行為的最重要的構成因素”(導論,p.26)。

二、“資本主義精神”/經濟倫理

定義“資本主義精神”這個概念,即使對于韋伯也是件難事,用他的語言表達,就是“必然引起某些同類研究所固有的困難”。這個困難對于今天的我們來說依然是存在的,因此,理解韋伯使用這個概念的用意和理解概念含義是同樣重要的。

韋伯說,謀利、獲取、賺錢、盡可能賺錢,這種沖動,無論過去還是現在,都見之于侍者、醫生、車夫、藝術家、娼妓、不正派的官吏、士兵、貴族、十字軍騎士、賭徒和乞丐。可以說,凡是具備了或者曾經具備客觀機會的地方,這種沖動對一切時代,地球上一切國家的一切人都普遍存在。貪得無厭絕對不等于資本主義,更不等于資本主義精神。相反,“資本主義倒是可以等同于節制,或至少可以等同于合理緩和這種不合理的沖動”。這里的意思是,謀利、賺錢這樣一些內在沖動,并不是資本主義精神,同時,韋伯肯定了對利潤的追求、利用機會的營利追求與資本主義精神是相關聯的,他說,資本主義和追求利潤是同一的,不能利用機會營利的資本主義企業注定要消亡(導論,p.16)。

另外,韋伯又說到物質財富“牢籠”將“不能與最高尚的精神和文化價值直接相聯”,自從禁欲主義試圖重造塵世并在俗世中實現它的種種理想以來,物質財富獲得了一種歷史上任何階段未曾有過的、愈來愈大且最終變得不可抗拒的統治人類生活的力量。今天,宗教禁欲主義的精神已經逃出了這個牢籠,“沒有人知道未來誰將生活在這個牢籠之中”。

總之,引述的這兩個看法,能讓人進一步明白韋伯的資本主義精神概念是用以討論作為現代西方獨具個性特點的資本主義起源問題,討論其文化根源的。可以說,這是理解韋伯“資本主義精神”這個概念的外延限定。

關于資本主義精神的含義,韋伯在書的第二章專門提及。韋伯用了一個有點自命不凡的術語——“資本主義精神”。這個術語是用來解釋“一種因其獨特個性而有意義的現象”,“如果可以發現什么對象,使這個術語能夠應用于它,并具有某種可理解的意義,那么,這種對象只能是一種歷史個體,即在歷史的現實中相互關聯的各種因素的復合體,它是由我們從其文化意義的觀點出發,將那些因素組合而成的一個概念整體”(pp.190-220)。就是說,“資本主義精神”這個術語不是作為抽象的一般公式去把握歷史現實,相反,它是被用來表示從獨具個性的諸生成關系中把握歷史現實。正是這樣一種思考邏輯,使我們有可能透過對資本主義精神現象的解釋并賦予意義的定義過程,發覺經濟精神、經濟心理和經濟主體諸多關系的具體生成及其歷史效果,發覺經濟心理學上某些原生現象及其歷史意義。

首先,韋伯從一個關系到那種精神的文獻尋找歷史現實,那就是富蘭克林《告誡青年人致富之路》一書。韋伯引證較多的是關于金錢,“時間就是錢”,“信用就是金錢”。值得一提的是,他們意識到金錢具有孳息繁衍的性能,這就區別了現代社會與傳統社會里不同的金錢角色認同,令其孳息而不為金錢奴。在營利活動場合,信用之所以“就是金錢”,是因為它能帶來金錢或利息及其積累,因為它有用。韋伯贊成富蘭克林提出的謹慎、誠實,也是因為它們有用,它們可以保證信用,守時、勤勞、節儉也都如此,所以它們才成為美德。韋伯認為,富蘭克林宣揚的絕不單純是立身處世的手段,而是一種獨特的倫理。違背了這個倫理的規則不被人認為愚蠢,而被看作瀆職。他說:“這才是事情的實質。它不單是那種到處可見的商業上的精明,而是一種精神氣質。這正是我們感興趣的特質。”(pp.21-25)

至此,我們可以用韋伯自己的語言來道破“資本主義精神”為何者。他說,“職業責任”這一獨特觀念,“是資本主義文化的社會倫理的最重要特征,而現在,一定意義上也是資本主義文化的根本基礎。它是個人對其職業的內容應當感覺的而且確實感覺著的義務”(pp.27-28)。歸結起來,就是對職業的責任及義務,或者說是“天職”觀念。這樣一來,“賺錢”經濟行為攜帶的符號意義就發生了變化,它意味著職業的責任及義務,“是有義務實現的目的本身”,“一種天職的思想”。

與此同時,還應該注意到,韋伯又是在合理主義意義上解釋資本主義精神的,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合理的經營簿記制度,以嚴密計算為基礎的合理化,是一種“以合理而系統的方式追求利潤的態度”;二是“小心而又有遠見地追求經濟成功”(p.50)。可見,追求經濟成功是合理主義精神氣質的重要組成部分,表明只有勤勞、節儉等精神特質,還不能說就是資本主義精神,或者說,勤勞、節儉之類精神特質本身構不成韋伯所說的資本主義精神,它們只有在合理主義整體中起作用,才是資本主義精神概念整體的構成要素。

綜上所述,韋伯把資本主義精神解釋為職業的責任及義務或稱天職觀念,也解釋為嚴密計算和追求成功的合理主義,這實際上是從兩個側面來解釋西方現代文明史實中的精神現象。當他從西方文化獨特性考證賺錢時,營利、利潤追求被賦予經濟倫理意義,被視為職業上的責任及義務,回稟上帝的天職觀念時,讓我們感到他在側重道德感情方面文化根源的討論,而在韋伯從合理主義考證計算、簿記,小心、嚴密這些特質被賦予理性意義的場合,我們似乎感到“資本主義精神”與科學精神并無二致。

不論從哪個側面理解“資本主義精神”對于我們今天思考并培養企業精神尤其是企業家精神,都極有益處。從這個現實需要看,將經濟精神作為“資本主義精神”的同義語加以研究及提倡,是有益而無害的。

討論資本主義精神這種經濟精神,必然涉足經濟倫理論題。“經濟倫理”這個用語在韋伯書中多處出現,用以解釋經濟行為的倫理準則,用韋伯的話說則是“禁欲主義新教的基本宗教思想與其日常經濟行為準則之間的聯系”(p.143)。依照這個預想,韋伯從道德角度論證了新教徒的勞動以及通過勞動追求金錢利益的正當性,指出在禁欲主義新教那里,勞動、勤于其職而不是消閑和享樂,是上帝恩典的象征,從而勞動是一種公認的禁欲手段,是抵御清教統歸于各種誘惑的特別手段,勞動這一經濟行為從新教禁欲主義倫理中得到的這種神圣意義是經濟倫理的基礎。在韋伯的論證中,獨特的資產階級經濟倫理的形成包含兩種含義:禁欲主義為實業家追求金錢利益以及一批勞動者登場提供了倫理支持,即只要實業家在道德品質和財富使用上無可指責,就可以追求金錢利益,并感到這是必須完成的一項義務;禁欲主義力量還準備了一批有節制的、盡職的、勤奮異常、把勞動視為上帝之所希望的一種生活目的而一心撲在工作上的勞動者(pp.166-167)。就是說,經濟倫理作為一種社會道德形態,既是一種推動經濟行為的道德力量,又是一種有著經濟主體支撐的社會精神力量。

三、經濟主體/企業家群體

在前邊解讀韋伯“資本主義精神”部分曾提出一個寫作思考,即透過韋伯對資本主義精神的解釋并賦予意義的定義過程,發覺經濟精神、經濟心理、經濟主體諸關系的具體生成過程及其歷史效果。希望沿著這一思路,進一步探明與“資本主義精神”形成相關聯的經濟主體及其具體生成。在這個問題上,韋伯為人們提供了如下一些有價值的學術論證。

韋伯以職業統計和宗教關系的統計作為“資本主義精神”賴以存在的經濟主體的社會依據。據此,韋伯說,現代企業的經營領導者和資本所有者中,高級技術工人中,尤其是在技術和經營方面受過較好訓練的人中,新教徒占了絕大多數。他認為,解釋這種事實的根本原因,“必須從他們宗教信仰的持久的內在特性中尋找,而不是只從暫時的所處歷史政治環境中尋找”(p.10)。今天,人們對于韋伯的這個論點或許是一目了然,但在韋伯那里卻是經過反復論證的結論。可以說,《倫理與精神》一書貫穿了以新教徒為主體的企業家群體與資本主義精神之間的文化關聯這一主題。應當注意的是,韋伯的這種論證,其學術價值不僅在于其結論及觀點,而且還在于其論證過程中提出或出現的問題。在這樣的視野下,韋伯對其主題所做的論證是我們思考的堅實背景。

這部分主要探討經濟主體及企業家群體的文化意義。

經濟主體這個概念在韋伯的全部論證中出現的頻率極少,但它卻是論證邏輯中最重要的“結”,避免了“精神”實質的失落而無推動經濟過程之力,它把資本主義精神附著于經濟主體,經濟主體的出現及壯大,表明現代資本主義精神反而是適應的結果,而這個經濟主體就是中產階級企業家群體。

韋伯不認為現代資本主義企業中的個人包括企業家和勞動者自覺地接受經濟倫理箴言是資本主義繼續存在的條件,資本主義經濟秩序會迫使個人服從于資本主義的行動規則,那些不能或不愿適應這些規則的人將被排除在經濟舞臺之外。他說,今天的資本主義通過適者生存的經濟過程,培養和選擇它所需要的經濟主體。為了使適合于資本主義各種獨特性的生活態度能夠得到選擇,即使這種態度逐漸支配其他態度,它也必須在某些地方發生,并且不能只在孤立的個人中間發生,而應是整個人類群體的共同生活方式。韋伯說,這才是真正需要說明的起源(p.28)。這里說得再直白不過了。韋伯尋找的是觀念賴以附著的群體及其文化根源。這個群體有著共同的生活方式,它的發生根源,從文化的意義出發,是西方清教徒為主體的中產階級企業家。韋伯斷定,“在現代開始的初期,我們稱為資本主義精神的那種態度的唯一或主要的代表者,決不是商業貴族式的資本主義企業家,而主要是正在興起的地位較低的工業中產者階層”(p.39)。正是這個群體占據經濟領地,并成為利益集團,科學技術的發展才可能有經濟歸宿和經濟動力,雖然不能說西方科學的起源歸于這些利益集團,但“科學和有賴于科學的技術的發展,由于具有資本主義利益集團所關心的實際經濟用途,因而從資本主義利益集團中得到了巨大的刺激”(導論,p.23)。

今天,我們來回味韋伯對西方現代初期中產者階層的發生所給予的歷史位置和社會評價,不禁感到興奮,今天的中國企業家群體好似正在發生并不斷組織化、規范化和經驗化;也不禁感到有望,憂思許久的經濟心理研究終可在與經濟研究相關的領域展開。

這樣的感覺是否早了些?其實不然。因為與中產階層發生相關的條件問題,同樣為韋伯所十分重視,并且著筆很多。因此,在我們面對中國企業家群體去思考問題的時候,必然要把與中國企業家命運攸關的條件問題納入思考框架。

這里,綜合韋伯的觀點,提出三方面問題:合理的企業組織形式問題、企業家群體個性問題、企業家職業社會化問題。

合理的組織形式與企業家群體生成及發展是密切相關的,沒有合理的組織形式,現代企業合理化過程將無從實施和實現,甚至可以說,合理的組織形式是現代社會經濟過程及其現代性確定的結構性條件。在韋伯那里,這個組織形式同西方資本主義獨特性是共生并互補的,因而被相提并論。他說過,合理工業組織并非西方資本主義唯一特質,如果在其發展過程中沒有另外兩個重要因素,這個現代組織也是不可能的。首先是法律規定的公司財產與個人財產的分離即經營活動與家庭的分離,其次是與此相關的合理簿記即合理的經營簿記制度,“西方中產階級及其各種特性的產生,這個問題顯然與資本主義勞動組織的起源有密切關系”,“所有這些西方資本主義的獨特性質之所以具有重大意義,完全是由于它們與資本主義勞動組織密切結合的緣故”。可流通證券的發展,投機的合理化即股票交易,等等,“若沒有合理的資本主義勞動組織,全部這一切,縱使可能出現,但對于社會結構,對于現代西方一切與此相關的具體問題,都不會具有同樣的重大意義”(導論,p.21)。這已很清楚了,合理的組織形式是現代社會結構的獨特性質,它在組織運作上有自身的獨特性質。這一點,在我國企業運營中已經作為問題被重視,其中,既有組織設計問題,也有社會環境對組織體生態的保護及改善問題。

企業家群體個性問題之所以成為韋伯中心議題必然涉及的問題,不僅因為它是經濟主體,而且更因為它作為現代經濟精神的主要代表者,要應對來自守成力量的對抗,要在社會評價層面上以社會集團名義(而不是用個人力量、以個人名義)糾正“金錢享受”觀念,提倡職業的責任與義務即天職的觀念,要有足夠的內在力量保證經濟成功。在這方面,韋伯對企業家群體給予了足夠的肯定:“人們不容易承認,一個新型企業家只有性格異常堅強,才能避免喪失忍耐自制,避免道德上和經濟上的敗落。而且除了遠見卓識和活動能力之外,只有非常鮮明和高度發達的倫理素質,他才能博得絕對不可缺少的顧客和工人對他的信任。沒有任何其他東西能夠給他力量,去克服無窮無盡的障礙,首先是現代企業家所必須做的強度無限的工作。”(pp.42-43)韋伯認為,企業家身上的這些道德素質與適應過去傳統主義的道德素質完全不同,這是一種轉變;這種轉變是使新精神滲入經濟生活的關鍵。在研究中,我們的確感到類似于韋伯說的企業家群體個性是貫徹現代企業精神或企業家精神、實現“精神”轉變的關鍵。

然而,企業家群體及企業家精神不是天生稟性,天職“這種態度絕不是天性的產物。單是低工資或高工資不能喚起人們這種態度”。這個結論是韋伯在詳細考證了新教徒的職業特征之后得出的。他發覺,新教徒從社區和家庭的宗教氣氛所偏重的教育中獲得的心理與精神特性,決定了他們的職業選擇,從而又決定了他們的職業生涯(p.9)。韋伯的這個思路在關于“流動與分層”的研究中很有影響,導致對某種職業階層的研究與對其前輩職業及其流動研究結合在一起進行分析。比如,日本著名社會學家萬成博的《日本企業領袖》一書,對日本企業家所作的代際研究,從對多數企業家祖輩-父輩背景、職業特征、流動特點等的考察入手,論證了日本企業精英的社會性格,成為日本極有影響力的經典著作。

我在這里提出職業社會化,是想把韋伯的意思引向我們研究的領域來討論。

“職業社會化”這個用語,是以心理學意義的社會化為基礎擴展而成的。心理學意義的社會化是指心理主體的心理、行為特點形成、發展和成熟的過程。“社會化”包含兩層含義:一是社會環境中諸多要素經過主體特有方式受納而轉換為主體所有,成為主體心理、行為的構成要素;二是主體具有的特點經人們相互溝通和相互影響,而轉換為群體或社會范圍內的某種或某些心理、行為方式,這兩個層面發生和實現的過程是相關而又互動的。

在這種意義上看職業社會化,首先是指職業主體或經濟主體在職業選擇和職業確定方面有一個類似于心理學上社會化的過程,這個過程不是就職前夕才發生的,它在人們的成長過程中(有一種人會早些時候,另一種人會晚些時候)不知不覺地以各種形式發生著。在這方面,韋伯所說的新教徒從家庭和社區氣氛所偏重的那類教育中獲得心理與精神特征,決定了他們的職業選擇、決定了他們職業生涯這個史實,是以另一文化背景、另一內涵和方式實際地發生在人類家庭、社區及學校的。最重要的是,人們在怎樣的生活情境中、以怎樣的方式、有怎樣的意識水準去應對這種事實。還應看到,在這種事實中,極為重要的是為人們永遠惦記著的后代人素質問題,希望和期待他們一些什么的問題。從心理學意義的社會化來看職業社會化的另一層現象,就是人們在必然面對和應對的生活情境、人際溝通及其互動過程中,不同主體自身的特點逐漸傳布并轉換為群體特性,這是人類生活經驗得到積累的過程,是人類文明必需的一種社會積累。就職業社會化而言,這一層更多的是將內在于不同主體的經驗外化為群體共享的職業氛圍、價值情趣等情境因素。現在我國企業家比較集中、比較成熟的地方出現的職業經理人聯誼活動,就其形式來說,就可視之為職業社會化、經驗共享的一種有意義的方式。從企業家預備隊的形成看,這樣的職業社會化也是有社會意義的。

四、成就動機/經濟心理

在前面的分析中,我力圖在經濟精神概念意義上理解“資本主義精神”的精華,在經濟主體意義上理解資本主義中產階級企業家的個性特征,從而把在經濟心理研究中的有關問題引向議題。在這部分,出于同樣的意圖,是把韋伯著作中有關心理的討論擇出,力圖引向經濟心理研究議題。

關于心理動力。韋伯論證資本主義精神在西方文化氣候必定發生的過程中為人們提供了這樣的思路,即韋伯稱之為傳統主義的那種態度和反應是“人們在適應有秩序的中產階級資本主義經濟環境時所遇到的最大內心障礙之一”(p.32),“資本主義企業最適合的心理動力則出自這種資本主義精神”(p.38)。這是因為,傳統主義對中產階級經濟給予指責又覺得無法避免,資本主義精神對新事物給予倫理上的支持和鼓勵。不論作為守成主義的傳統主義觀念體系,還是作為現代主義的資本主義精神,都在客觀上構成一種精神環境,都屬于社會精神,具有社會力量,帶有客體特性。心理動力內在于個體或很多個體,是一種內在力量。任何一種為社會體制、社會政策、社會管理、社會溝通和價值體系所支持并提倡的“社會精神”,只要被生活在這個社會的多數人接受并轉換為心理動力,就在實際上成為社會行為的內部驅動力。

關于心理動力問題,還應該注意到“認同”這一心理過程的中介作用。“社會精神”轉換為心理動力必須有對這種精神的認同。這在韋伯那里,就是他在講職業的責任及義務時說的,職業責任是“個人對其職業的內容應當感覺的而且確實感覺著的義務”。“感覺的而且確實感覺著的”,正是某種認知狀況和認知過程的完成(并不是最終完成),其中的關鍵在“認同”,而認同完成與否取決于內容。被新教倫理賦予“天職”意義的勞動和勤勉,“是對上帝應盡的義務”,是對上帝“恩寵”的回報,而不是賺錢的手段,“賺錢”的內涵在新教倫理范疇中標志著職業美德和能力,因此,在韋伯的結論中出現這種果斷伸張:“賺錢欲”的歷史與人類歷史一樣古老,但絕不能代表那種使獨特的現代資本主義精神變成一種群眾現象的心理態度,而這一點才是事物的關鍵所在(p.31)。此外,在韋伯另一處的分析中也深刻地隱含了心理學上“認同”的思想,他所詳細分析的新教禁欲主義被世俗化以及這一精神品質對個人產生的激勵作用,即把分析視線投向了心理層面。新教倫理的世俗化過程就是在世俗生活中被接受、被認同;而一旦被接受、被認同,就在激勵下出現驅動行為的心理動力。這種心理、行為過程在韋氏邏輯中是那樣嚴格而又活生生。禁欲主義運動中所有宗教派別都認為,宗教恩寵狀態是一種地位,這種地位只有通過某種特殊行為(禁欲主義——筆者)加以證明而獲得,這便對個人產生了一種激勵,使之在自己的行為中監督自己的恩寵狀態,從而使禁欲主義滲透到行為之中;這種禁欲行為意味著根據上帝意志合理計劃一個人的全部生活。圣徒的宗教生活已不再在塵世之外的修道院度過,而是在塵世之內,在它的各種機構中度過(pp.138-139)。

下面要提出的一點是成就動機。在韋伯的邏輯中,成就動機是與新教倫理精神一脈相承的問題。成就動機這個概念在韋伯的書中并沒有提出,但在其論證邏輯中隱含了成就動機課題。在韋伯之后,荷蘭的麥克萊蘭的成就動機研究就是從韋伯出發的,同時又向前邁出實質性的一步,將心理學動機研究領域引向社會、文化、經濟領域。麥氏的研究在實際上沿著韋氏邏輯,分析了歐洲幾個國家經濟發展狀況與人們動機水平之間相互關系的大量資料,發現成就動機的基本特性,成為心理學成就動機研究的重要依據。

前邊討論過,韋伯提的經濟精神含有“追求經濟成功”的氣質。這種追求是合理主義整體的一部分,它的理念基礎便是新教倫理的天職觀。“天職觀”把在賺錢、享受、幸福方面與任何時代的道德感情都對立了起來。往昔都把賺錢、享受、幸福作為唯一目標,并帶著錢財的物質重負走入墳墓,韋伯說這只能理解為金錢欲的結果。而在新教倫理中,獲取經濟利益不再從屬于人,不再是滿足自己物質需要的手段(韋伯稱其為自然關系的顛倒),這“雖然從自然感情出發是不合理的,但卻顯然是資本主義的一項主導原則”(p.27)。韋伯說,新教關于個人禁欲主義思想的意義在于:將勞動視為一種天職、視為確定恩寵態度最佳、最終往往是唯一手段的觀念所產生的心理驅力。

那么,韋伯的這個觀點對于我們這里討論經濟心理中成就動機有何意義呢?這里恐怕要把動機與天職觀結合起來進行討論。

成就動機與一般意義上的動機一樣,是藏于人之內部的驅動力,但它的基本特性卻把為克服困難所做的努力包含在目標達成設定之中,具有明顯的主體意志品質和目標達成的責任特征,因此,成就動機這種內在力量,除了由那種能滿足主體自身需要的刺激因素引起,還由一種存在于主體之外、超越個人的因素引起,這后一種有超越性的因素在韋伯那里稱之為“天職”“神明啟示”“粉碎純粹自我中心動機之外的東西”。可見,成就動機的產生及其生成狀況,“既內在,又超越”。這里側重的是,由成就動機進入經濟心理討論,“追求經濟成功”這種成就動機是經濟心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經濟心理是在以經濟核算和利益追求為中心的經濟活動中產生的心理現象。這里有兩個含義被隱含在其中。一是在經濟活動這個“解”里,包含了它古老而又普遍的性質,從而決定了經濟心理現象是古已有之的,并且在不同文化歷史背景下的經濟心理會有許多形式上的不同。中國古代布滿城鎮鄉間的集市這種“廣場交易”,在相當長的時間里是交易雙方將兩只手伸到背地捏手成交,那種眾目睽睽下唯有你知我知而他人不知的形式是中國傳統的市場信任密碼,但在現代市場經濟迅速闖入經濟生活的情況下,令人炫目的農貿市場、自由市場、批發市場又有許多形式上的變化,但實質上都在趨于市場經濟的游戲規則,這說明經濟心理既是古老的、多樣的,又是恒久的;與經濟心理古老、多樣特性相關聯的,是它不斷深入和擴大的特性,家庭和個人的生活行為愈益被納入經濟活動的循環秩序之內,都不可避免地根據市場中產品、資本、勞務諸關系的變動去規劃家庭及個人的經濟行為,調適經濟心理狀態及其行為取向。二是在經濟核算和利益追求的“解”里,包含了經濟主體的經濟精神及意志品質,從而決定了經濟心理的內核是以“追求經濟成功”為一種特征的成就動機和價值認知判斷。就經濟心理產生的源泉而言,它直接來自經濟活動的水平及方式,同時又間接地源自傳統文化及社會文化。

筆者在近年的寫作中不止一次地論及M.韋伯關于儒家思想與中國人現代性的關系問題,提出的觀點顯然與韋伯關于儒家思想不可能成為推動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的精神力量的定論是相悖的。但本文力圖打開心理學視野,在韋伯為人們開拓的經濟倫理與現代精神領域,尋求那片領域所蘊藏的經濟心理學資源。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石县| 昌乐县| 化隆| 左云县| 拉孜县| 汪清县| 富阳市| 杭锦旗| 乌拉特后旗| 海安县| 教育| 大英县| 博兴县| 托克托县| 昌黎县| 和平县| 铜陵市| 大荔县| 大兴区| 威宁| 普兰店市| 廉江市| 祁连县| 赞皇县| 武宁县| 齐河县| 大冶市| 丰顺县| 上思县| 梁河县| 深水埗区| 镇江市| 永新县| 揭西县| 扎赉特旗| 淮安市| 台南县| 宜昌市| 闸北区| 白城市| 鹿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