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風險社會與安全需求
中國當前社會的第一個特征是進入了風險社會。這是在全球層面發生的變化,“風險社會是世界性意義上的風險社會”[1]。在全球風險社會中,各國時時、處處、事事面臨著高風險,中國當然也不例外。一方面是“時時、處處、事事面臨著高風險”,另一方面則是人民群眾的安全需求與日俱增。根據心理學關于人類需求層次的理論[2],人的需求是分層次的,當處于最低層次的生存需求基本得到滿足以后,其上一層次的安全需求就會上升到首位。在當今中國,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生存的需求已經基本得到滿足,安全需求上升為第一位的需求。為此,我們采取了應急、減災、維穩的辦法以確保在風險社會條件下人民群眾的安全。毋庸置疑,這一套應急、減災、維穩的“組合拳”經受了2003年“非典”以來一系列公共突發事件的嚴峻考驗,但也出現了“越應急,急越多;越減災,災越增;越維穩,越不穩”的被動局面,應急、減災、維穩的模式亟待創新升級。
注釋
[1]貝克.風險社會.南京:譯林出版社,2004:21.
[2]這是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Abraham H.Maslow)在1943年撰寫的《人類激勵理論》中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