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權責任法立法的利益衡量注1(代緒論)
引 言
我國侵權責任法的立法工作正在緊張進行。在法律草案的形成過程中,立法部門和學界對部分爭議問題逐步形成共識,但是對一些疑難問題仍存在較大的分歧。筆者認為,立法過程就其本質而言,是各種利益(自由)訴求表達、爭論、協調和平衡的過程,侵權責任法的立法過程同樣如此:立法者通過對發生在侵權(或可能侵權)的雙方當事人之間的各種利益(自由)進行表達、爭論、協調和平衡,制定出更具有正義性的法律原則、制度和規范,以調整侵權案件當事人之間的財產和人身關系,同時實現人們的一般行為自由與受害人民事權益保護的宏觀平衡,實現侵權個案中當事人之間微觀的財產利益之平衡。其中,如何正確認識當事人之間的利益(自由)沖突及其一般表現形態,以及對特定的利益(自由)進行表達、爭論、協調和平衡,是立法工作的重點和難點,也是解決諸多爭議問題的關鍵之所在。這既牽涉到立法者對相關利益(自由)的價值判斷,也牽涉到立法程序參與者發現、表達、協調和平衡相關利益(自由)訴求的技術水平。
本文試圖從上述認識基礎出發,對侵權責任法涉及的受害人(或者將來的受害人)權益保護與加害人(或者可能的加害人)行為自由維護之間的沖突——實際上它是侵權責任法所要解決的基本矛盾,這一基本矛盾決定著侵權責任法的所有原則、制度和規范的本質屬性——進行分析,并對這一基本矛盾的一般表現形式和特殊表現形式進行描述,以揭示相對應的法律理念,為侵權責任法立法中的某些難點問題提供可能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