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國家智囊:蘭德公司如何影響世界作者名: 真溱本章字數: 3479字更新時間: 2019-09-21 00:53:00
蘭德計劃的合同之爭
蘭德計劃要實施,則需先行簽訂合同。鮑爾斯很清楚:盡管讓他負責合同相關事宜的是阿諾德將軍,要辦成這件事情卻不容易,因為他手上并沒有什么實權。負責管理航空兵研究、開發和生產合同的是航空技術勤務司令部,戰爭期間他們經手過航空兵大量的武器裝備生產合同,權力巨大、地位重要。[51]41
鮑爾斯把擬制蘭德計劃合同的事情交給了布朗菲爾德(H. E. Brownfield)中校,他在分管器材的助理參謀長辦公室工作。鮑爾斯這么做有兩點考慮:這個辦公室對航空技術勤務司令部有監督的權力,而對于他的事情,布朗菲爾德一向十分支持。漢密爾頓機場會議后不久,鮑爾斯就讓科爾博姆去找布朗菲爾德,協助他起草合同。[51]44
鮑爾斯希望蘭德計劃的合同文本能夠參考戰爭期間科學研發處使用的合同藍本。這種合同并不要求提供“硬”成果,比如符合特定性能參數的某種武器和設備,而只是要求承研單位在某個領域開展研發工作。[51]44科學研發處當初制定這樣一種合同藍本,是考慮到他們所希望開展的研發工作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承研單位不能保證研發工作最后一定能獲得成功的結果,甚至無法保證按照某種預先設定的計劃去完成工作。[7]18-19鮑爾斯后來說:
我想要布朗菲爾德和科爾博姆一起工作的原因,是希望把道格拉斯公司的工作,建立在科學研發處合同所特有的那種自由程度的基礎之上,同時,給這類合同附加一些必要條件,滿足和平時期的需求。[51]44
1945年10月,圍繞基爾戈和馬格努森的兩份議案,國會組織了若干場聽證會,阿諾德和鮑爾斯等人都進行了陳述。戰爭部支持馬格努森和萬尼瓦爾·布什提出的“國家研究基金會議案”,他們也就選邊站隊,支持這份提案,反對基爾戈提出的“國家科學基金會”。[51]33
不過,對于“國家研究基金會”,他們也有自己的意見,比如說沒有充分體現軍方的利益,也沒有為軍方提供足夠的控制機制。在阿諾德和鮑爾斯看來,“國家研究基金會”只能是一種補充,航空兵需要把科研資源掌握在自己手中。但由于缺少實力雄厚的實驗室系統,他們必須盡快與工業界和大學建立起緊密的聯系[51]33——海軍已經開始了類似的動作,這一點鮑爾斯十分清楚。鮑恩將軍正在四處游說,承諾提供研究資金,幾個月后,鮑恩就宣布他們已經與45所大學和公司洽談了研究合同。[51]45也就是說,不管航空兵是否愿意,他們都將和海軍爭奪有限的科研資源。
航空技術勤務司令部并沒有閑著。1945年10月底,司令部工程部主任克雷杰(Laurence. C. Craigie)準將,給道格拉斯公司發去了一封項目需求書(RFP),要他們針對一系列導彈的工程研究,提出項目建議。在這份需求書上,克雷杰列出了非常具體的性能指標。[51]42
航空技術勤務司令部確定了若干種自動推進的地基導彈的軍事參數,旨在摧毀或抵消水面或地面目標,最大飛行距離5000英里。經認真考慮,擬發展四類導彈,射程分別暫定為20~175英里、175~500英里、500~1500英里、1500~5000英里……要求你們提交一份項目建議,概述為期一年的研究計劃,該計劃最后應提出一種實際的設計方案。[51]42
很明顯,克雷杰在護衛其領地。在實際的開發工作之前啟動一個工程研究項目,這套做法克雷杰的司令部運用得很純熟:他們的角色是定義產品的“顧客”,工業界的角色則是按照“顧客”的要求,把東西生產出來。[51]42他們的思路是“全面出擊”,各型導彈齊頭并進、洲際導彈隱沒其中,這偏離了阿諾德和鮑爾斯的想法。鮑爾斯就批評克雷杰提出的方案:“裝備范圍過于寬泛……它妨礙了我們完成使命所需的那種開發工作——我們的使命是要成為一支戰略部隊?!?span id="0rbbgrj" class="super">[51]46“如果航空兵要繼續擔當戰略空中力量的守護者,現在應該做的是,整合興趣點。”[51]47
鮑爾斯的講話確有所指。戰爭部及參聯會的新型武器聯合委員會(JNWC)正在審查各軍種導彈開發的職責,航空兵的相關研發工作需準確聚焦、組織有序,才可以在陸軍和海軍兩個軍種之間的激烈競爭中占得優勢。[51]47如果按照克雷杰的想法“眉毛胡子一把抓”,研究資源將被分散,更糟糕的是,其他軍種會認為航空兵的手伸得太長。那樣的話,會限于被動。
其實,斯帕茲等三位將軍牽頭完成的原子彈問題研究,對陸軍航空兵而言,另有一個結果。根據他們提出的建議,航空兵在1945年11月底,新增了一個高級領導職位——分管研發工作的副參謀長(DCS/R&D),從序列來看,僅次于航空兵司令和副司令,高于其他副參謀長。鮑爾斯、雷蒙德和科爾博姆等人都很熟悉的李枚將軍被任命擔任此職。[51]36-37 [72]72
按照鮑爾斯的設想,導彈研發計劃的決策權不應該放在航空技術勤務司令部,而應該由更高層——航空兵司令和副司令,以及分管研發的副參謀長來拍板。[51]4612月10日,他給阿諾德提交了一份備忘錄,對航空技術勤務司令部先入為主地提出性能指標這種做法表示質疑:
在設立一個項目之前,先提出軍事性能指標,并且這些指標明確指向某種具體物件。(技術勤務司令部的)這種做法,把我們(軍方)當成了先知,可以看清還沒有出現的東西……大家已經認識到,在提出軍事性能指標之前應該設立研究項目(專門論證這些指標),而不是相反……我們設立研究項目,簽署研究合同而不是裝備合同,正是出于這種考慮。[51]46
參與起草蘭德計劃合同的科爾博姆與布朗菲爾德進行了深入的討論,也和鮑爾斯多次交換意見。12月,科爾博姆拿出了一份題為“遠程空中力量”的研發合同初稿,作為下一步與航空技術勤務司令部協商的基礎。他提出,蘭德計劃的目標是確定一套適合遠程空戰的最佳系統,為此需要與航空兵簽訂一份長期合同,確保軍方規劃部門始終掌握最新情況。這個計劃不會直接產生某種或者某個系列的新式導彈,它的主要成果形式是研究報告,通過這些報告為軍方提供知識。他說,導彈問題“涉及許多因素……可以大致分為地理、政治和戰略等幾個方面,看來有必要對所有這些因素進行全面研究?!?span id="b4vwnch" class="super">[51]48-49
為了說明這一點,科爾博姆舉了若干個例子,比如航空兵在美國境內和海外基地的“位置、能力、供應與這些基地可能的目標區域之間的關系”問題,再比如,要發展“一支強大的戰略力量”,新式裝備的規模、精度、攻擊力和防御力綜合評估,以及與戰后預算的經濟適配問題等,都值得研究。這些問題,都超出了克雷杰需求書的考慮范圍,有關政治和戰略問題的研究,甚至也已超出了軍方傳統研發工作的范圍。[51]49-50
最后,科爾博姆總結道,蘭德計劃合同“可能最好交由航空兵規劃部門(A-5)來處理,并且聯合國務院、海軍部及政府其他部門共同實施?!?span id="wohynel" class="super">[51]50
1946年2月21日,李枚召集鮑爾斯、克雷杰、科爾博姆和格里格斯等人,磋商蘭德計劃的合同問題。會議上火藥味十足,鮑爾斯和科爾博姆在12月的合同草案基礎上提出了一份更具體的工作大綱,其中包含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圍繞洲際戰爭的關鍵武器和技術問題,列出了若干研究課題,例如,對已有的或者在研的武器及其防御措施進行評估,這些武器包括B-29、B-36和原子彈等;再如,對遠程導彈等未來武器以及飛機和導彈用的核能發動機技術進行評估。在這份文件的最后,還唐突地列了一個課題,題目是“探月火箭的研究”。[51]51
提綱的第二部分,則反映出鮑爾斯和科爾博姆“集合全國智力資源”的設想,辦法說起來很簡單,就是分包。例如,核能發動機問題,將被進一步分解為“通過螺旋槳驅動飛機的核能發動機”“核能噴氣發動機”“核能火箭發動機”三個子課題。對于其他問題,值得一提的子課題還包括控制系統研究、利用高強度微波束防御高速導彈的研究等。[51]51
這是一份宏大的研究提綱,當然遭到克雷杰的堅決反對。他固執地認為,由他們提出具體的性能指標,如射程13500英里、彈頭重量1000磅、每小時發射若干枚等,道格拉斯公司根據這些指標,把導彈研究開發出來就可以了。李枚轉過來詢問鮑爾斯的看法,得到的回答很直接。鮑爾斯認為航空技術勤務司令部把導彈項目僅僅看作一個生產制造問題,缺少頂層設計和全面規劃,這種做法不能滿足戰后陸軍航空兵的需求。他還告訴李枚,起初阿諾德將軍就不希望航空技術勤務司令部插手這件事,是自己把他們留下來的。[51]51-52 [70]46
李枚迅速做出決定,支持鮑爾斯。他讓鮑爾斯起草合同的任務要求部分。鮑爾斯字斟句酌地寫下這么一段:
廣泛研究洲際戰爭問題(不含水面戰爭),為陸軍航空兵提供技術和裝備方面的建議。[51]53
為了避免惹惱海軍,鮑爾斯特地寫下“不含水面戰爭”這幾個字。[70]48李枚批準了這句話,只做了很小一點兒修改。最終,這段話留在蘭德計劃的合同文本里超過十年時間。1946年3月2日,距離漢密爾頓機場會議有5個月之久,陸軍航空兵和道格拉斯公司簽訂了合同,項目編號MX-791,蘭德計劃啟動??茽柌┠肥潞蟾锌溃好詈娇占夹g勤務司令部下撥經費就已經讓他們憤憤不平,現在又來了這樣一個合同,他們一定感覺“自己被扇了一記耳光”。[51]53 [62]59
合同簽訂并未使大家放松下來,除了這段時間圍繞合同的折騰勞心費力外,還因為一天前發生了一件大事,蘭德計劃的未來注定充滿著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