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1 研究背景

1.1.1 物流業與國民經濟發展關系密切

物流業服務于國民經濟的生產、流通、消費全過程,已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產業,其發展程度是衡量一個國家現代化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被喻為國民經濟發展的“加速器”、“潤滑劑”和“推進器”。

從相關研究來看,物流業與經濟發展的密切關系已經有諸多學者的研究可以證明,如張文杰以經濟學與交易理論為基礎研究發現,我國經濟發展的現實促進了現代物流業發展,同時現代物流業發展也改變了中國經濟的增長方式,促進了新產業業態形成和區域產業結構優化,促進了以城市為中心的區域市場的形成和發展。[1]王子龍研究認為,區域物流網絡系統的構建和優化改善能夠節約交易成本,促進地區集聚經濟與規模經濟的形成,[2]此外還有周泰[3]、邵揚[4]、劉爽[5]等通過博士論文系統分析和驗證了二者之間的密切關系。

從國家經濟發展規劃來看,2006年發布的中國“十一五”規劃提出了“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建設大型物流樞紐、發展區域性物流中心”,首次明確了現代物流的產業地位;2007年國務院出臺的《關于促進服務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意見》將物流業列為重點產業;2009年國務院頒發了《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物流業作為唯一的生產性服務業被列入中國十大產業振興規劃;2011年發布的“十二五”規劃綱要系統闡述了現代物流服務體系的建設要求,包括體系建設、發展方向、基礎設施、主要產品的專業物流到區域發展、管理與技術等諸多方面。這表明物流業在促進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愈發重大,已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型主導力量,也體現出國家對物流業發展的高度重視。

1.1.2 運輸通道布局是區域經濟開發戰略的重要依托

1.1.2.1 發達國家的布局戰略

以美國為例,19世紀隨著美國西部淘金熱、采礦業的發展,西部得到大規模開發,打開通往西部的通道成為緊迫需要。1806年美國修建一條東起昆布蘭、途經馬里蘭、往西達終點伊利諾伊州的昆布蘭大道,橫跨美國東西部的昆布蘭大道的修通,對美國西部大開發起了重要推動作用。與此同時,美國拉開了開鑿運河的序幕,全長363英里的伊利運河從奧爾巴尼到伊利湖畔的布法羅,1817年動工建設,歷時8年完工。伊利運河的修通極大地降低了美國東西部的交通運輸成本,使運費從每噸90~100美元下降到8~10美元。伊利運河及后來很多連接東西部的運河,成為美國重要的水上運輸通道。1840年以后,運河衰落,鐵路興起,美國東西部主要城市由鐵路聯系起來。如19世紀60年代后期,美國建成第一條橫貫大陸的鐵路橋,至19世紀末多條橫貫東西的鐵路已累計有49000公里,是中國20世紀80年代鐵路里程的總和。[6][7]美國鐵路運輸的迅速發展,支持了西部經濟的快速發展,如密西西比河流域建成了中西部地區的“小麥王國”、墨西哥灣平原和整個東南部的“棉花王國”以及密西西比河西經100°以西平原地區的“牧牛王國”等,使美國成為當時的世界農業強國。由此可見,在美國西部大開發及其經濟發展中,以公路、水路、鐵路為依托的運輸通道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1.1.2.2 中國的布局戰略

中國古代就開辟了“絲綢之路”“京杭大運河”“茶馬古道”等,通過建立陸上或水上運輸通道實現國際貿易、國內經濟流通。發端于漢朝的“絲綢之路”是中國歷史上橫貫歐亞大陸的交通與貿易通道,是中國最早且規模最大的國際貿易主干道,包括橫貫歐亞大陸北方草原地帶的運輸通道、由河西走廊經過中亞沙漠地帶中片綠洲的運輸通道、東南亞的運輸通道以及海上運輸通道,通過這些運輸通道中西方的貿易和文化交流得以實現;具有2500年歷史的“京杭大運河”是中國重要的水路運輸通道,對中國南北地區之間的經貿往來和沿線地區工農業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支撐作用;“茶馬古道”則是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商貿通道,成為中國西南地區經濟發展、文化溝通和交流的重要通道。

20世紀初,孫中山先生曾提出以建設交通網絡發展經濟的治國方略,即以北部渤海灣大港、中部上海大港、南部廣州大港三大港口為中心,以沿海為主軸,依托黃河、長江、珠江三大江河和西北、東北、中央、東南、西南五大鐵路系統,把全國分成東西條狀的北、中、南三個基本經濟開發區。[8]

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以備戰為主要經濟發展戰略,基本交通投資建設側重中國“三線”地區;改革開放以后,中國提出沿海發展戰略及三大地帶的劃分;1992年后提出了“地區協調發展”的思想,其后“十七大”將區域發展戰略概括為要繼續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即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全面振興東北地區老工業基地、大力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積極支持東部地區率先發展。[9]國家在各時期經濟發展戰略布局中都非常注重將交通作為生產力的布局,例如1949~1978年的30年中,鐵路建設得到了快速發展,除了鷹廈線外,其余鐵路基本建在中西部地區;而1978年以后,中國港口、公路、鐵路、航空港等建設項目大都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20世紀80年代初,中科院院士陸大道提出了“點—軸”系統理論,并建議中國生產力布局采用“T”字形主軸結構,即以沿海交通運輸通道為重點開發軸線的沿海經濟區域和以長江為主軸線的長江經濟區域構成全國一級開發軸線,輔之以二級發展軸線,如隴海—蘭新線區域等。后來還有學者提出了“П或π”字形、“#或開”形、“弓箭”形等生產力布局戰略,這些都是以交通運輸通道為主軸的開發思路。而中國1986年制定的《全國國土規劃綱要》中采納了陸大道的區域空間開發戰略,正式提出全國國土開發要以沿海和長江干流為主軸線。到了90年代,中國提出了“四沿”的空間開發戰略,即以沿海、沿江、沿線和沿邊為發展軸,除了“沿邊”外,都是沿著交通干線或綜合運輸通道布局的。[10][11][12][13]

1.1.3 物流通道建設是目前中國經濟發展戰略規劃的重要內容

運輸通道承擔的貨物運輸是物流的一項重要功能和服務,除此之外,倉儲、裝卸搬運、分揀、包裝、流通加工、信息處理等物流功能需要在物流節點中完成。而物流通道是以貨物運輸干線和物流節點為主體構成的,是區域骨干物流服務系統,具有最優越的通達性,可以更好地服務于區域經濟流通,從而影響區域經濟的發展。

因此,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之后,為了促進國內外物流和貿易發展,2009年國務院頒布《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提出了九大物流區域、十大物流通道和一批物流節點城市組成的中國物流業布局,其中十大物流通道為:東北地區與關內地區物流通道、東部地區南北物流通道、中部地區南北物流通道、東部沿海與西北地區物流通道、東部沿海與西南地區物流通道、西北與西南地區物流通道、西南地區出海物流通道、長江與運河物流通道、煤炭物流通道和進出口物流通道。2014年9月,國務院發布《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14—2020年)》,提出加快推進聯通國內、國際主要經濟區域的物流通道建設,大力發展多式聯運,努力形成京滬、京廣、歐亞大陸橋、中歐鐵路大通道以及長江黃金水道等若干條貨暢其流、經濟便捷的跨區域物流大通道。2015年3月,國家相關部委發布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以“五通”為主要內容,而其中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領域,主要包括交通基礎設施的關鍵通道、關鍵節點、口岸等重要工程建設,暢通陸水聯運通道,加快推進雙邊跨境光纜和海底光纜項目,完善衛星信息通道等。2015年5月,商務部印發《全國流通節點城市布局規劃(2015—2020年)》,提出了“3縱5橫”的全國骨干流通大通道體系,“3縱”即東線沿海、中線京港澳、西線呼昆流通大通道;“5橫”即西北北部、隴海蘭新沿線、長江沿線、滬昆沿線、珠江西江流通大通道。

由此可見,中國近年在經濟戰略布局中特別重視物流通道,并開始大力規劃和建設,這對保障貨暢其流、提高流通效率和帶動沿線區域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物流通道并非一朝一夕建立起來的,是在區域經濟流通中根據對貨物流量、流效、流速、流程等的需求,在對各種運輸方式的干線線路和各類物流節點進行陸續投入、建設和完善中逐步形成的。因此,物流通道在形成過程中如何影響沿線區域經濟發展是值得關注和研究的。[1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顺县| 伊川县| 沐川县| 东海县| 建宁县| 鄂托克旗| 望奎县| 土默特左旗| 扬中市| 凉城县| 堆龙德庆县| 汝阳县| 张家港市| 页游| 通山县| 绥中县| 玛沁县| 青川县| 肥乡县| 彭山县| 虎林市| 丹凤县| 都昌县| 高青县| 楚雄市| 永年县| 长岛县| 星座| 肇源县| 柘荣县| 罗田县| 墨竹工卡县| 嘉祥县| 永兴县| 遵义市| 亚东县| 平度市| 二连浩特市| 墨玉县| 贵南县| 玉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