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軟權力與歐盟擴大研究(科研啟蒙版)
- 屈瀟影
- 4438字
- 2019-10-14 12:28:42
第二節 歐盟軟權力研究文獻評析
由于軟權力理論的種種缺陷,以及理論研究與現實分析相結合存在一定難度,再加上歐盟研究本身的復雜與獨特,目前學術界對歐盟軟權力的研究存在兩種傾向:第一種傾向是,盡管在軟權力理論研究方面取得成就,但是沒有很好地落實到對歐盟實際問題的分析上;第二種傾向是,對歐盟研究頗有建樹但是上升到軟權力理論解釋的層面還有待加強。歐盟軟權力研究總體的情況是,理論與事實研究相得益彰的著述非常欠缺。
國外的軟權力研究,以約瑟夫·奈教授為代表,由于時事分析與政策主張往往充當研究的主體,對概念的精確與邏輯的嚴謹沒有嚴格把關,這種學術氛圍影響了國外歐盟軟權力研究的進一步發展。國內的歐盟軟權力研究,關注歐盟成員國軟權力的研究相對較少,而研究歐盟整體力量與行為的文獻較多。盡管研究歐盟的諸多專家在自己擅長的領域里頗有建樹,但是總體而言對約瑟夫·奈教授軟權力理論的研究和應用還需要做進一步的工作。
1 國外歐盟軟權力研究概述
約瑟夫·奈教授提出軟權力概念的初衷是分析美國的權力結構,體現美國在文化與制度等方面的權力優勢。對于歐盟這樣一個具有超國家性質的獨特機構而言,如何將軟權力理論應用于對其分析,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研究任務。
約瑟夫·奈教授對于歐盟軟權力的闡述有三個特點[27]:一是重在現實分析,多以歐美軟權力在行為上的對比,來勸諫美國政府進行國際合作的重要性,理論的專門探索和建構并不是重點;二是對歐盟和歐洲國家的軟權力沒有做專門區分,而是相互混淆;三是作者所說的歐洲文化的概念并不是建構主義者所認同的“共有觀念”的定義,作者對于歐洲文化軟權力資源的分析,只局限在歐洲的藝術、文學、音樂、時裝、美食和語言等方面。
從書名上看,《硬權力、軟權力與跨大西洋關系的未來》(Hard Power,Soft Power and the Future of Transatlantic Relations)一書,好像包含了歐盟軟權力研究的重要內容。其實,書中集中論述軟權力的內容,只有約瑟夫·奈教授撰寫的《軟權力與歐美關系》一章而已,而且寫作風格與基本觀點,與作者討論軟權力的其他文獻并無太大差異。在《軟權力與歐美關系》一章里,約瑟夫·奈教授對歐洲軟權力的分析篇幅很短,作者將更多的筆墨用來批評美國的專斷行為,勸諫美國政府應該發現對外合作的重要性,要以合作而非專斷的方式來解決大西洋兩岸共同面臨的威脅與挑戰。[28]另外,作者將歐洲國家的軟權力與歐盟的軟權力相互混淆的敘述方式,反映出約瑟夫·奈教授對歐盟的了解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尼爾·紐金特在其所著的《歐盟的治理與政治》一書中將歐盟的幾次擴大看作西歐國家一體化的過程;在其編著的《歐盟擴大》一書中,對歐盟幾輪擴大的解釋仍然沒有涉及國際關系理論的內容[29]。《歐盟擴大:一個歷史比較的觀點》對于1973~1995年申請入盟的每個歐洲國家分別做了政策歷史演進的分析,但是也沒有涉及軟權力理論的論證問題[30]。《歐盟擴大的政治:從理論的視角看》,涉及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分析以及擴大與深化的一體化理論,但沒有提及與約瑟夫·奈教授相關的理論[31]。《構建東擴之路:歐盟身份對政策的不尋常影響》,涉及現實主義與建構主義關于歐盟擴大的理論爭辯,并采用實證研究的方法驗證了推動歐盟擴大過程中的非物質利益的實際影響,已經非常接近軟權力所說的無形權力資源的吸引問題了,但是與歐洲其他學者的研究一樣,此書并沒有按照約瑟夫·奈教授的理論框架進行推演[32]。盡管國外學者對于歐洲國家和歐盟的研究更加精細、規范,所使用的支撐材料更為豐富,但是他們的學術興趣主要是著眼于歐盟本身的歷史與政策分析。
通常情況下,從事國際關系理論研究要比寫政策評論文章成本更高、難度更大。這一點也許可以解釋軟權力研究理論分析少、策論文獻多的原因。所以說,總體而言國外的歐盟軟權力研究,重點是對歐盟本身的政策探討。
2 國內歐盟軟權力研究概況
國內的歐盟軟權力研究,關注歐盟整體的力量與行為的文獻要比關注歐盟成員國軟權力的文獻比重更大。一般而論,歐盟軟權力研究既需要從宏觀上整體把握,也需要在微觀層面進行細化和補充。但歐盟并不是一個聯邦國家,歐盟的力量并不是各成員國力量的簡單加總,某成員國的對外政策未必能代表歐盟的對外政策。目前歐盟在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領域還處于政府間合作階段,歐洲問題研究在學術界也往往特指對歐盟和對歐洲一體化相關的研究[33]。根據這兩點,筆者認為歐盟成員國的對外政策與行為即使具有很明顯的軟權力特征,在大多數情況它們代表的仍舊是歐盟各成員國的政策和行為。從這個意義上講,宏觀層次的歐盟軟權力研究更能代表歐盟實際的對外政策與行為,因此筆者的梳理和評述以宏觀層次的歐盟軟權力研究為重點。
宏觀層次的歐盟軟權力研究成果,比較有代表性的體現在兩本書里,一本是《歐盟是怎樣的力量——兼論歐洲一體化對世界多極化的影響》[34],另一本是《觀念、制度與政策——歐盟軟權力研究》[35]。這兩本書都是研究團隊集體智慧的結晶,前者的研究團隊代表了對歐盟的各種力量分門別類進行細致分析的研究,后者的研究團隊代表了以歐盟的起源、運作和發展為案例進行理論分析的研究。
《歐盟是怎樣的力量——兼論歐洲一體化對世界多極化的影響》一書,對構成歐盟權力基礎的經濟、軍事、法制、觀念和民事等力量進行了全面分析。在這本書中里可以看到,歐盟的權力資源既包括了有形的物質性資源,也涵蓋了無形的非物質性的資源,正是這兩大類不同性質資源的結合構成了歐盟發揮世界影響力的基礎。但是該書避開了對約瑟夫·奈教授軟權力理論的探討,將研究重點放在了對歐盟權力資源的分析上。以這種研究模式探討歐盟軟權力的文獻還有《歐洲認同研究》、《歐盟治理模式》和《歐盟軟力量探析——歐盟治理模式的效應評價》等。《歐洲認同研究》一書,將多層面的歐洲認同問題置于歐洲歷史的變遷、歐盟成員國的文化政策、歐盟建設的思想爭論中以及定量分析的實證研究中,從這些角度分別進行了研究。[36]《歐盟治理模式》一書,討論了以歐盟制度和政策為資源的“軟力量”對于歐盟發揮世界影響的作用和意義。[37]《歐盟軟力量探析——歐盟治理模式的效應評價》一文,將歐盟的“軟力量”界定在其成功的區域共同治理模式對外部世界的輻射效應和示范效應上。[38]但是這些以歐盟研究為重點的著述,都沒有對約瑟夫·奈教授的軟權力理論進行深入探討,其中最接近軟權力理論探討的也只是僅僅使用了“軟力量”或“軟實力”等詞句,而把研究范圍嚴格限制在了對歐洲認同觀念、歐盟制度和對外政策等事實分析的層面。由于歐盟在更多的時候是通過非強制性的手段來動用這些資源實現其政策目標的[39],從這層意義上講,筆者將這些著述看作對歐盟軟權力資源研究的文獻。
繞開對軟權力理論的探討,可以避免關于軟權力理論諸多爭論的糾纏,而將研究精力集中在對歐盟實際情況的探討上,這種研究設計有利于客觀揭示歐盟的獨特性,也有利于完整展現歐盟的復雜特征。但是避免與約瑟夫·奈教授軟權力理論的直接對話,不利于歐盟軟權力研究的進一步發展。
從理論與現實相結合的角度分析,繞開對軟權力理論的探討,不能構成完整的歐盟軟權力研究。現代科學研究,無論是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如果沒有理論的突破、發展和進步,其科研的進步和發展就會受到影響。但筆者并不盲目夸大理論的作用,認為應用軟權力理論,也要努力解決好理論應用于現實所帶來的一系列挑戰。《軟實力:中國視角》一書在軟權力理論的研究上做出了一定貢獻,但該書對歐盟軟權力的分析,無論是作者所倡導的理論的系統化,還是理論本身應該具有的深度等,都沒有充分體現出來。該書引用約瑟夫·奈教授的觀點來談論歐洲文化,或許是因為大眾文化不能像建構主義所推崇的共有觀念那樣能夠與社會制度和政府政策建立學術聯系,所以類似這樣的文化定義在秦亞青等人看來只是“一種非學術性的常識性定義”[40];另外該書對歐洲價值觀和歐盟內外政策的闡述也都比較簡單[41],理論深度有待提升。這個例子說明不僅理論的系統化需要研究者的艱辛努力,而且理論系統化的應用研究也是需要研究者繼續攻克的一大難題。
應用理論是深化理論研究的途徑。目前國內學術界對于軟權力理論的操作性研究還處于摸索階段。秦亞青等研究者發現,以觀念、制度和政策等軟權力資源為基礎,以更多非強制性手段發揮世界影響的歐盟,對其軟權力的綜合分析在國內外學術界還是一個空白。因此,他們的研究方向指向了軟權力理論與歐盟研究相結合的學術難題,力圖實現用軟權力理論對歐盟的綜合分析,積累關于歐盟軟權力的實際知識。該書以約瑟夫·奈教授的軟權力理論為思考起點,在諸多關于軟權力理論的爭議中提煉出關于軟權力資源的“共識”[42]——共有觀念、國際制度和內外政策,并利用修正后的軟權力概念和測量指標體系,分析了歐盟的軟權力資源。從理論與現實研究相結合的角度看,此書是一本完整意義上的歐盟軟權力研究專著。筆者將該書的創新概括為三方面:一是將約瑟夫·奈教授的軟權力理論提煉成一個相對便于操作的分析框架,而實現理論的可操作化代表著理論研究的深化;二是將軟權力的行使效果納入分析框架,實現了向軟權力行為分析的初步跨越;三是以比較規范的定性分析展現了實證研究在軟權力研究領域中的應用價值,有利于糾正唯有定量分析才是實證研究的偏見。
一般而言,理論與現實相結合的研究路徑比純粹描述事實有著明顯的學術分析優勢。但是也要看到,引入軟權力理論分析并不必然促進軟權力研究質量的提高,除了理論本身的科學、嚴謹程度外,理論的操作水平也影響著研究的質量。理論分析是否能達到預期的效果,與分析框架的完備程度有很大關系。
《觀念、制度與政策——歐盟軟權力研究》一書,將歐盟的軟權力資源界定在理念[43]、制度與政策三個層面,認為這三者構成了軟權力定性衡量的可操作基礎。作者指出這三種資源是相互聯系的:理念是制度的基礎,也是軟權力資源的核心;制度是理念的載體;政策是理念和制度的實踐和外化。為了評估歐盟軟權力的實際效果,該書把歐盟軟權力的三大資源分解為三個二級指標,即共采用了9個二級指標來分析歐盟的軟權力資源。
學術界探討歐洲觀念、分析歐盟制度與政策的文章和專著,都不乏佼佼者。但是大多數的研究成果缺乏將觀念、制度與政策用一條邏輯線索貫穿起來的理論視野,對這三者互動關系的理論探討也不多見。該書的貢獻在于,將歐洲觀念、歐盟制度和內外政策的研究,整合進一個統一的分析框架中,有助于從宏觀層面解釋歐盟的行為。在學術界“認為21世紀的世界軟權力比以往會發揮更大的作用[44]”且缺乏對軟權力研究體系設計的背景下,秦亞青教授等對歐盟軟權力的探索展現了相當強的理論功底,這種研究設計豐富了對歐盟影響力的理論解釋。
由此可見,國內歐盟軟權力的研究現狀是,宏觀層面研究更有利于對歐盟的實際行為做出解釋;歐盟軟權力研究存在的不足是,有理論特長的研究文獻對歐盟具體問題的研究有待深入,而歐盟具體問題研究專著對軟權力理論的應用也有值得進一步探索的空間。科學研究的進步,都是建立在借鑒前人已有的成就的基礎上的。梳理現有的研究成果,能夠為后續研究的改進提供有價值的思考線索和進一步完善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