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五 民粹傾向的思想淵源和歷史影響

民粹主義是常見的社會現象,只是在不同時期、不同國家程度有輕有重、影響力有大有小而已。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儒家的民本思想、墨子的下層平民意識、法家的“五蠹”理論都帶有一定程度的民粹主義色彩。如果預設立場,《尚書》中“民之所欲,天必從之”“民為邦本,本固邦寧”都可以作民粹主義解釋。現代意義的民粹濫觴于盧梭的政治浪漫主義,發端于19世紀中后期,“它的原生形態包括俄國民粹主義和美國‘人民黨’民粹主義”[84]。19世紀末,民粹主義傳入中國,與中國故有的思想資源迅速合流,匯成一股頗具聲勢的民粹風潮。

美國學者希爾斯(Edward Shils)說:“哪里有普遍的怨恨情緒,哪里就有民粹主義。”[85]晚清以來的歷次割地賠款、兵災匪禍,早已讓怨恨充斥于各個角落。加之政府權威的流失,社會治理的失敗以及嚴重的吏治腐敗和社會不公,造就了一片有利于民粹主義生根發芽的土壤。在這種社會生態中,民粹的種子被激活,逐步凝聚成一股巨大的力量。19世紀末期,保守派官僚蓄意挑動和利用民粹,讓長期積累的怨恨像壓彎的樹枝一樣反彈過來,形成一場仇視一切西洋事物的義和團運動,給中國帶來深重的災難。

清末新政時期的民粹主義,主要流行于士紳階層,自下而上影響社會生態和政治決策。“士紳民粹主義”雖然在表現形式上與義和團的平民民粹主義迥然不同,但思維方式和行為邏輯卻是一脈相承的。他們以人民的代言人自居,一手持道德大棒,一手握民意利器,向行政官廳發起猛烈攻擊。他們對立憲、自治的理解往往陷入“符號化思維”,以為制度改革一旦成功,一切問題都能迎刃而解。他們把一切社會問題政治化,甚至把一切價值換算成道德價值,不斷逼迫政府加快改革步伐。他們以旁觀者的眼光看待行動者的行政,片面追求“無限條件下的最優解”[86]。總希望“猛藥去沉疴”,一勞永逸地解決所有問題。這些“旁觀者”多為“政治素人”,不用為以往的行政失誤負責,可以毫無顧忌地批評時政。而清政府一方,由于“改革的進程本身,已成為對其正當性的論證方式和檢驗手段”[87],為了“真立憲”形象化解統治危機,不得不處處遷就民意。兩種政治力量此消彼長,一步步將民粹推向高潮。

從1901年新政開始到1911年清朝滅亡,來自民間的士紳政治力量呈逐步擴大的趨勢。新政伊始,各種公益事業和實業建設離不開士紳的支持,加大了民間士紳對地方事務的話語權;1906年宣布預備立憲,點燃了士紳階層壓抑已久的參政熱情;1908年開啟的地方自治和諮議局選舉,讓他們凝聚成與地方官府分庭抗禮的政治力量;1910年資政院開議,標志著以立憲派為主體的士紳精英開始直接影響中央決策。然而“政治倫理的轉換遠不如條文制度那樣可以速成”[88]。短短幾年時間,這群沒有受過充分議政訓練的士紳被倉促推向政治舞臺,他們懷有強烈的政治激情,卻缺乏基本的政治經驗,組成議會團體以后更陷入“群體無意識”,相比理性、平和的聲音,極端、偏激的“高論”更能在亢奮的氣氛中成為群體決策,進而形成不切實際的議案。他們能夠指出問題,表達民意,卻很少給出切合實際的治世良方。總想著以霹靂手段開展實業建設,以西方制度解決中國問題,卻完全忽略經濟規律和社會條件。在與官廳的爭論中,又經常陷入非理性的情緒爭端。

面對立憲派咄咄逼人的攻勢,無論督撫還是朝廷都難以招架。尤其是1910年以后,許多督撫無法容忍諮議局的蠻橫和朝廷的斥責,紛紛奏請開缺。在資政院的第一次常年會上,作為事實上最高決策機構的軍機處也遭到整體彈劾。議院之外,立憲派發動三次國會請愿運動,直到朝廷違心地將九年預備改成五年,極端立憲派依舊繼續第四次請愿。無休止的請愿運動所顯現的巨大力量,讓以載灃為中心的朝廷中樞深感恐懼,更讓他們意外的是,各地督撫也在洶涌民意裹挾下加入到請愿的行列。政局發展到這種地步,清朝貴族本能地意識到創設制度的主動權已經落到立憲派手中,改革進程也不再受朝廷控制。要想保證“大權統于朝廷”,只能在人事安排上做文章,把要害部門的權力掌握在最可信的清朝貴胄手中,于是乎,一個完全違背憲政精義和時代潮流的皇族內閣應運而生。

“皇族內閣”的出臺,使清政府民心盡失,最終成為斷送清王朝的催命符。[89]其實,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現代性責任政府,從制度轉型上講,何嘗不是一次巨大的進步呢!可是,人事設置上的反動徹底掩蓋了制度的進步,徹底坐實了“假立憲”的口實。從此以后,清政府的政治合法性徹底喪失,在革命派的鼓動下,作為清王朝統治基礎的民間士紳也紛紛倒戈,即使對清政府懷有感情的立憲派,也很少有人懷疑革命的合理性。

縱觀清末十年的歷史,可見在民粹思維的作用下,整個中國都陷入一種激進主義的亢奮中。革命派以暗殺等恐怖手段打擊清政府,立憲派則通過發起請愿、制造輿論逼迫清政府加快改革步伐。兩者同樣激進,只是表達方式不同而已。在彌漫全社會的激進氣氛中,民間精英步入以資政院、諮議局為代表的政治舞臺,不斷品評時政,推動改革,體制外的改革派“自由地討論高級官員的決策,通過公共會議和游行施加壓力,這種情況的蔓延也影響到諮議局和資政院的活動”[90]。在處處充斥民粹思維的社會背景下,改革天然正確,越激進的言行越能獲得輿論的褒揚,輿論的推力又進一步驅動行為的激進,兩股激進勢力相互激蕩,[91]讓社會對改革的期待一步步提高。然而改革的結果對士紳階層而言,“由于希望太美好,實際變化雖大,而不如所希望的那樣大,結果仍然導致強烈的失望”[92];對普通百姓而言,他們感受到的,只有年年增加的賦稅和日益下降的生活質量。最后各方面的失望都匯聚成對清政府的不滿,民粹主義帶來的惡性循環,讓本用于挽救危亡的新政,反而加速了清朝的滅亡。

正如托克維爾說過的那樣“對于一個壞政府來說,最危險的時刻,通常就是它開始改革的時刻”[93]。因為在以改革為表征的社會轉型期,民粹主義最容易泛濫成災。清末新政的實質是要讓中國完成從傳統社會向現代國家的社會轉型,在當時的中國,現代性的實業、教育、治安等社會改革都剛剛起步,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可是立憲派卻把眼光聚焦在并不是最迫切的頂層政治制度變革上。清政府最終沒能堅持到召開國會。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中,即使國會召開,也只是脫離社會實際的空中樓閣。清末改革的失敗,給我們留下深刻的教訓。“改革本質上是一種漸進的過程,它要求在舊的基質上尋求新的生長機制,要求在應順歷史傳統的連續性的基礎上進行變革。”[94]無論在任何時代,民粹主義都是阻礙改革、造成社會失范的魔鬼。


[1]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制度轉型與社會整合:清末預備立憲新探”(12CZS035)(項目編號:12XZS025)的階段性成果。

[2]左攀,男,蘭州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晚清史和道教史研究。

[3]關于民粹主義概念的研究,較有代表性的作品有:保羅·塔格特(Paul Taggart):《民粹主義》,袁明旭譯,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林紅:《民粹主義——概念、理論與實證》,中央編譯出版社2007年版;俞可平:《現代化進程中的民粹主義》,《戰略與管理》1997年第1期;殷弘、張鳳陽:《論盧梭政治哲學中民粹主義》,《戰略與管理》1997年第1期;盛曉明、郭喨:《重塑專家信任,防范民粹主義》,《教育部簡報》(高校智庫專刊)2016年第16期;程同順、楊倩:《比較政治學視野中的民粹主義概念辨析》,《天津社會科學》2015年第4期;劉小龍:《民粹主義的形態演進及其解釋路徑》,《理論探索》2016年第6期;莊吟茜:《民粹主義與民主主義的比較分析》,《學術論壇》2015年第5期。

[4]《趙炳麟贈言回桂籌辦諮議局之京官》,《申報》1908年10月12日。

[5]徐毅:《綏服遠人:清帝國治理廣西的教化策略》,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版,第151頁。

[6]蒙蔭昭、粱全進編《廣西教育史》,廣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95頁。實際上除政法學堂外,廣西還有一所高等學堂——廣西大學堂。

[7]參見《學務案》,《廣西諮議局第一次報告書(下)》,清末鉛印本,無年代、頁碼。

[8]參見《學務案》,《廣西諮議局第一次報告書(下)》,清末鉛印本,無年代、頁碼。

[9]參見《廣西大事記》(清之十二),《廣西地方志》2004年第2期。

[10]參見《學務案》,《廣西諮議局第一次報告書(下)》,清末鉛印本,無年代、頁碼。

[11]參見《學務案》,《廣西諮議局第一次報告書(下)》,清末鉛印本,無年代、頁碼。

[12]《撫部院附奏酌定諮議局各項公費薪金數目片》,《廣西諮議局第一次報告書(上)》,清末鉛印本,無年代、頁碼。

[13]耿悅:《清末新政廣西教育改革評述》,廣西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年。

[14]廣西壯族自治區檔案館藏《廣西巡撫咨報桂邕鐵路經省諮議局決議商辦有關文件》,檔案號:L1—1—11。

[15]郵傳部:《交通官報》,己酉年(1909年)第26期,第12~13頁。

[16]參見朱從兵《鐵路與社會經濟——廣西鐵路研究(1885~1965)》,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第129頁。

[17]直到1937年,廣西鐵路才建成通車,貴州修成第一條鐵路,已經遲至1943年。

[18]《桂撫召對述聞》,《申報》1910年9月21日。

[19]《張撫會議桂省政務》,《申報》1910年9月22日。

[20]《農林實業案》,《廣西諮議局第一次報告書(下)》,清末鉛印本,無年代、頁碼。

[21]《清實錄·德宗實錄》(八),第五百七十卷,第543頁。

[22]趙炳麟:《為確定行政經費推行新政折》,載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第一輯),江蘇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10~111頁。

[23]《諮議局不以借款辦礦為然》,《申報》1910年11月17日。

[24]轉引自林芊《“走向現代”的悖論——諮議局與貴州辛亥革命》,《當代貴州》2011年第6期。

[25]《桂省官廳對于諮議局之意見》,《申報》1909年12月8日。

[26]朱壽朋:《光緒朝東華錄》,中華書局1958年版,第5084頁。

[27]唐國軍、黃秋燕:《地方自治:清末廣西試驗的效益與局限》,《廣西社會科學》2016年第1期。

[28]《農林實業案·通行章程》,《廣西諮議局第一次報告書(下)》,清末鉛印本,無年代、頁碼。

[29]《農林實業案·通行章程》,《廣西諮議局第一次報告書(下)》,清末鉛印本,無年代、頁碼。

[30]《農林實業案·通行章程》,《廣西諮議局第一次報告書(下)》,清末鉛印本,無年代、頁碼。

[31]《平馀陋規應該歸地方自治經費案》,《廣西諮議局第三次報告書(乙)》,清末鉛印本,無年代、頁碼。

[32]《平馀陋規應該歸地方自治經費案》,《廣西諮議局第三次報告書(乙)》,清末鉛印本,無年代、頁碼。

[33]《酒鍋、油榨、牛判各捐應歸地方自治會辦理案》,《廣西諮議局第三次報告書(丁)》,清末鉛印本,無年代、頁碼。

[34]《請購軍火御匪案》,《廣西諮議局第一次報告書(下)》,清末鉛印本,無年代、頁碼。

[35]《請購軍火御匪案》,《廣西諮議局第一次報告書(下)》,清末鉛印本,無年代、頁碼。

[36]《請購軍火御匪案》,《廣西諮議局第一次報告書(下)》,清末鉛印本,無年代、頁碼。

[37]《就地養練應歸自治團體辦理案》,《廣西諮議局第三次報告書(丁)》,清末鉛印本,無年代、頁碼。

[38]《就地養練應歸自治團體辦理案》,《廣西諮議局第三次報告書(丁)》,清末鉛印本,無年代、頁碼。

[39]《呈請查辦蔡鍔案》,《廣西諮議局第三次報告書(戊)》,清末鉛印本,無年代、頁碼。

[40]故宮博物院明清檔案部編《清末籌備立憲檔案史料》,中華書局1979年版,第757頁。

[41]《呈請查辦西隆州官紳違法案》,《廣西諮議局第三次報告書(戊)》清末鉛印本,無年代、頁碼。

[42]《呈請查辦西隆州官紳違法案》,《廣西諮議局第三次報告書(戊)》清末鉛印本,無年代、頁碼。

[43]《廣西民變近聞二則》,《東方雜志》1910年第8期。

[44]岑春煊:《樂齋漫筆》,載榮孟源、章伯鋒主編《近代稗海》(第1輯),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01~102頁。

[45]《制限外籍學生案》,《廣西諮議局第一次報告書(下)》清末鉛印本,無年代、頁碼。

[46]《呈請查辦蔡鍔案》,《廣西諮議局第三次報告書(戊)》,清末鉛印本,無年代、頁碼。

[47]《禁煙議案》,《廣西禁煙案匯鈔》,廣西諮議局編印1911年,第1、2頁。

[48]《農林實業案》,《廣西諮議局第一次報告書(下)》,清末鉛印本,無年代、頁碼。

[49]國家圖書館編《近代統計資料叢刊(14)》,燕山出版社2007年版,第290~298頁。

[50]《論陳請加賦之謬》,《中外日報》1904年7月30日。

[51]鄧紹輝:《光宣之際清政府試辦全國財政預決算》,《四川師范大學學報》2000年第1期。

[52]《學務案》,《廣西諮議局第一次報告書(下)》,清末鉛印本,無年代、頁碼。

[53]朱壽朋:《光緒朝東華錄》,中華書局1958年版,第5570頁。

[54]《政務處議奏云貴總督錫良奏請改縮禁煙期限折》,載馬模貞主編《中國禁毒史資料》,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35頁。

[55]《廣東諮議局第一期會議速記錄》,廣東法政學堂印刷所1910年,第1頁。

[56]《粵省禁賭尚有阻力》,《申報》1909年12月2日。

[57]參見毛克明《清末廣東禁賭的措施與成效》,《河北學刊》2007年第4期。

[58]《本局呈護撫部院禁煙礙難展限緣由文》,《廣西禁煙案匯鈔》,廣西諮議局編印1911年,第11頁。

[59]《決議案》,《廣西禁煙案匯鈔》,廣西諮議局編印1911年,第2、3頁。

[60]《桂撫電禁梧州賭博》,《申報》1911年2月16日。

[61]《桂省又有禁煙絕大風潮》,《申報》1910年6月9日。

[62]邵雍:《清末煙苗禁種與反禁種的歷史考察》,《史林》2006年第6期。

[63]參見《廣西大事記(清之十二)》,《廣西地方志》2004年第2期。

[64]《撫部院說明議決案不免顧此失彼緣由箚交本局復議文》,《廣西禁煙案匯鈔》,廣西諮議局編印1911年,第3頁。

[65]《禁賭案》,《廣西諮議局第一次報告書(下)》,清末鉛印本,無年代、頁碼。

[66]邵雍:《中國近現代史專題》,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140頁。

[67]趙爾巽:《清史稿·鹽法》,中華書局1977年版,第3637頁。

[68]《度支部通電各省增加鹽價》,《申報》1908年6月30日。

[69]S.A.M.Adshead,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Chinese Administration,1900—1920,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0,p.43.

[70]《本局抄錄調查鹽務報告各件致同鄉京官函》,《廣西諮議局第二次報告書》,清末鉛印本,無年代、頁碼。

[71]《粵京官奏參粵商包鹽流弊》,《申報》1910年3月10日。

[72]《論戒煙與立憲之關系》,《申報》1906年10月6日。

[73]《論萊陽民變事》,《國風報》1910年第18期。

[74]費正清等:《劍橋中國晚清史(下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5年版,第462頁。

[75]夏新華等整理《近代中國憲政歷程:史料薈萃》,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80頁。

[76]《憲政編查館會奏各省諮議局章程及按語并選舉章程折》,《政治官報》1908年6月26日。

[77]《本局開局日期及啟用關防緣由呈報撫部院察核文》,《廣西諮議局第一次報告書(上)》,清末鉛印本,無年代、頁碼。

[78]《開局禮式》,《廣西諮議局第一次報告書(上)》,清末鉛印本,無年代、頁碼。

[79]夏新華等整理《近代中國憲政歷程:史料薈萃》,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141頁。

[80]詳見1910年1月22日《申報》之《諮議局長恃勢奪妾之駭聞》:潯州貴縣甘某抵省考試,并欲在省娶妾。憑媒訂定后庫街黃某之女,見此女神采甚都,即行納采,臘月假后方舉婚迎。不料被唐某偵悉情節,羨甚慕甚。無奈甘某已捷足先得。唐百計欲奪,倍以身價,而黃宅堅辭。唐遂迫以威勢,略云:我為廣西諮議局長,本省有何政令皆由我提議,誰敢抗我,若后日甘某有事,我定與爾維持無恙,不然,我定加禍于爾。黃某不得已,勉強許之。現聞甘某已備悉情由,欲與唐某大開交涉云。

[81]參見左攀《禁煙展限案與全國首起諮議局辭職風潮》,《清史研究》2018年第1期。

[82]按:廣東諮議局催促總督公布禁賭章程,袁樹勛拖延不辦,諮議局停議。湖南巡撫楊文鼎繞過諮議局擅自發行公債,諮議局爭之不達,也以辭職恐嚇。云貴總督李經羲擅自增加鹽價,諮議局要求總督收回成命,表示“如不得請,即全體辭職”。兩江總督張人駿認為江蘇諮議局核減行政經費過多,無法遵照執行,遲遲不予批準。常駐議員認為他是蓄意破壞,也聲明全體辭職。浙江巡撫增韞僅僅一時沒有答應為諮議局代奏,議員們即宣布停會。

[83]蕭功秦:《危機中的變革:清末政治中的激進與保守》,廣東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200頁。

[84]劉小龍:《民粹主義的形態演進及其解釋路徑》,《理論探索》2016年第6期。

[85]Edward Shils,The Torment of Secrecy:The Background & Consequences Of American Security Policies. The Free Press,Glencoe,1956,pp.100-101.

[86]郭喨:《責任歸因的實驗哲學研究》,浙江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7年。

[87]羅志田:《革命的形成:清季十年的轉折(下)》,《近代史研究》2013年第6期。

[88]羅志田:《革命的形成:清季十年的轉折(上)》,《近代史研究》2012年第4期。

[89]李細珠:《論清末“皇族內閣”出臺的前因后果》,《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論壇2006年卷》,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版。

[90]Wright,Mary Clabaugh (ed.),China in Revolution:The First Phase,1900-1913,Yale University Press,1968,p.28.

[91]左攀、唐仁郭:《論資政院激進特征的政治生態影響》,《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14年第5期。

[92]羅志田:《革命的形成:清季十年的轉折(上)》,《近代史研究》2012年第3期。

[93]托克維爾:《舊制度與法國大革命》,馮棠譯、張芝聯校,商務印書館1992年版,第210頁。

[94]蕭功秦:《危機中的變革:清末現代化進程中的激進與保守》,上海三聯書店1999年版,第47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饶县| 襄城县| 页游| 福泉市| 上杭县| 沐川县| 内乡县| 元氏县| 平乐县| 土默特左旗| 石景山区| 酉阳| 清水河县| 鸡西市| 赤城县| 衡东县| 高碑店市| 酒泉市| 镶黄旗| 梁平县| 依安县| 尖扎县| 北票市| 光泽县| 浦北县| 攀枝花市| 苏尼特左旗| 河间市| 毕节市| 西昌市| 抚远县| 赤城县| 临漳县| 伽师县| 九龙城区| 侯马市| 百色市| 揭阳市| 临湘市| 永年县| 江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