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四)要素市場的發育程度

“要素市場的發育程度”這一方面指數在2008~2016年評分有比較明顯的上升,從2008年的3.83分上升到2016年的5.94分,增加了2.11分(但2010年曾一度下降到3.68分)。

該方面指數由“金融業的市場化”、“人力資源供應條件”和“技術成果市場化”這三個一級分項指數構成。其中,“金融業的市場化”這一分項指數在2008~2016年出現較大幅度上升,從2008年的4.86分上升到2016年的6.52分,增加了1.67分。“人力資源供應條件”這一分項指數從2008年的5.25分上升至2016年的7.15分,上升了1.90分(2008~2011年該分項指數一度顯著下降,可能與當時大規模政府投資帶來的勞動力供應暫時緊張有一定關系)。“技術成果市場化”這一分項指數從2008年的1.37分上升到2016年的4.15分,增加了2.78分,在三個一級分項指數中盡管得分仍然較低,但上升幅度最大(見圖2-11)。

圖2-11 要素市場發育程度:分項指數的變化趨勢(2008~2016年)

分省來看,2008~2016年,“要素市場的發育程度”得分大幅度提高的省份有福建、湖北、天津、北京、陜西,升幅都超過3.0分。北京主要得益于“技術成果市場化”的進步。不過該項進步在一定程度上與其作為首都的地位有關,這吸引了許多科技成果的市場交易在北京進行,但未必都是由北京市的科技研發促成。要素市場發育發生退步的省份有貴州和河南。改善幅度小的有西藏、河北、廣西,這些省份都是因為人力資本缺乏市場供給。

2016年,要素市場發育排在前面的省份有:北京、上海、天津、福建、湖北等。多數西部省份和海南排名較低(見圖2-12)。可以看到,不同省份之間在要素市場發育程度上的差異,遠遠大于在產品市場發育程度上的差異。

4a.金融業的市場化

該分項指數由兩個二級分項指數構成,即“金融業的競爭”和“信貸資金分配的市場化”。此前,前者用大型國有銀行以外的其他金融機構(這里簡稱為非國有金融機構,但實際上也包括了較小的國有銀行)在全部金融機構存款中所占份額來衡量金融業的競爭程度,但是2014年以后該數據不可得,故本報告中2008~2016年數據用非國有金融機構資產在全部金融機構資產中所占份額來替代此前的指標。非國有金融機構的比例越低,說明行業的集中度或壟斷程度越高,這會減弱市場競爭的程度。此前,后者(“信貸資金分配的市場化”)用信貸資金貸給非國有企業的比

圖2-12 要素市場的發育程度——分省評分情況

例來衡量信貸資金分配的市場化。這是因為長期以來信貸資金分配給國有企業的比例始終顯著高于國有企業占全社會產出的比例,說明信貸資金的分配偏向于國有企業,而并非完全按市場競爭的原則進行分配。因此非國有企業貸款比例的上升,說明市場競爭機制發生了改善。但是,2014年后該數據不可得,故本報告中2008~2016年數據用各省份非國有企業負債在總負債中的占比來替代此前的指標。

兩個二級分項指數都有不同幅度的提高。其中,“金融業的競爭”從2008年的6.07分上升到2016年的9.07分,增加了3.00分;“信貸資金分配的市場化”從2008年的3.64分上升到2016年的3.98分,增加了0.34分。兩個二級分項指數中,金融業的競爭進步更快,對金融業的市場化得分的提高做出了90%的貢獻(見圖2-13)。

圖2-13 金融業的市場化:二級分項指數的變化趨勢(2008~2016年)

2008~2016年,全國非國有金融機構資產占全部金融機構資產的比例從33%上升到50%,非國有企業負債占比從37%上升到39%。盡管有上述進步,但考慮到全國非國有經濟的比重已經遠遠超過國有經濟,而非國有企業負債占比還不足50%,說明信貸資金的分配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不利于非國有企業,在這方面還沒有形成完全公平的市場競爭。

分省來看,2008~2016年絕大部分省份都有1.0分到3.0分的改善,只有海南評分小幅下降。浙江和上海提高程度較小,但兩省是因為原來的金融市場化程度已經很高,均位于全國前五名。2016年,浙江非國有企業負債所占比例為78%,而北京只有29%,最低的西藏僅為8%。排在金融業市場化指數前五位的省份是福建、浙江、江蘇、廣東、上海。排在最后五位的省份有西藏、青海、新疆、陜西、甘肅。

4b.人力資源供應條件

這一分項指數由三個二級分項指數組成,分別是“技術人員供應情況”、“管理人員供應情況”和“熟練工人供應情況”(較早年份報告中使用“勞動力的流動性”反映該領域的市場化程度,但統計數據不夠準確,不能全面反映勞動力的流動情況,因此改用了現在的指標)。2008~2016年,三個二級指數的變動趨勢基本同步。從原始的企業調查數據看,2016年三個二級指數的分省平均評價比2008年有明顯改善,但基本上仍低于中性評價,偏于負面,說明人力資源供應仍然是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因素。

“技術人員供應情況”從2008年的5.33分上升到2016年8.22分,上升了2.89分,在三個二級分項指數中改善幅度最大。“管理人員供應情況”從2008年的5.98分上升到2016年的7.56分,上升了1.59分。“熟練工人供應情況”從2008年的4.45分上升到2016年5.66分,上升了1.20分。與2008年相比,2010年這三個二級分項指數的得分都出現了下降,2012年以后再次上升(見圖2-14)。分析原因,這主要是因為實行大規模刺激政策使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驟然擴張,投入品生產擴大,短期內導致了人力資源供應短缺。

圖2-14 人力資源供應條件:二級分項指數的變化趨勢(2008~2016年)

2016年,人力資源供應最好的省份是福建、上海、重慶、北京、湖北。供應最差的省份是西藏、甘肅、貴州、寧夏、陜西。總體上,東、西部人力資源供應的差距仍然很大。

三個二級分項指數的分布情況大體上一致,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的供應基本上是幾個直轄市最好,西北諸省份和西藏最差。熟練工人的供應,福建、湖北、山西、上海較好,北京和廣東落到中間位置,分別排在第11位和第17位。

4c.技術成果市場化

這一分項指數從2008年的1.37分上升到2016年的4.15分,增加了2.78分。該分項指數的原始數據來自各省份按國有企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人均計算的技術市場成交額(非國有單位該數據無統計)。從全國數據看,全國技術市場成交額從2008年的2523億元上升到2016年的10931億元,增長幅度達到了333%,全國國有企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從2008年的1984萬人上升到2016年的2327萬人,上升幅度僅為17.3%。技術市場成交額的增幅明顯高于國有企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的增幅,按科技人員數計算的人均技術市場成交額從2008年的1.27萬元/人上升到2016年的4.70萬元/人,增幅達到269%[1](見圖2-15)。

圖2-15 技術市場成交額/科研人員數

分省來看,各省份的科技市場化進展相差懸殊,按科技人員人均計算,大多數省份通過市場轉讓的科技成果價值與京、津、滬相比,相差幾十倍乃至上百倍,并且差距并未縮小,而是在繼續擴大。這使京、津、滬的得分提高幅度顯著大于大多數省份。此外進展快的還有陜西和湖北,江蘇和重慶也有明顯改善。2016年,北京按科技人員人均的技術市場成交額為74萬元,而新疆只有區區800元,相差上千倍。不過這其中也有不可比的因素,因為反映在北京市的技術市場成交額,不一定都是由北京的科技人員完成,還可能包括外地的科技成果在北京成交的情況。目前還無法將這一因素準確地剔除,因此只能進行近似調整[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定县| 合作市| 昭苏县| 崇文区| 扬中市| 台南市| 普宁市| 淮安市| 临夏市| 荣成市| 思南县| 旌德县| 孟村| 建瓯市| 鹤岗市| 日照市| 息烽县| 游戏| 陆川县| 双江| 大悟县| 蕉岭县| 洱源县| 陵水| 五常市| 神池县| 阿克| 易门县| 日土县| 浦县| 扶沟县| 长沙县| 师宗县| 大渡口区| 内黄县| 淮北市| 天峻县| 开远市| 凤台县| 特克斯县| 遂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