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北京經濟發展的階段性變化

當前,北京經濟已經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集中表現為要素質量發生積極變化、發展效率不斷得到改善、增長動力逐漸實現轉換。

一 要素質量發生積極變化

(一)勞動力質量快速提升

隨著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持續推進,北京已開始從勞動力數量和質量“雙增長”向勞動力數量減少但質量提升的新階段邁進。到2017年底,北京15~64歲的勞動年齡人口共有1706.7萬人,較2016年減少了12萬人。在同一時期,北京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不斷提高,人力資本不斷積累。截至2017年底,北京常住人口中擁有大學專科學歷的占13.74%,是2011年的1.11倍;擁有大學本科學歷的占18.65%,是2011年的1.18倍;擁有研究生學歷的占4.9%,是2011年的1.91倍;全市大專以上學歷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是全國平均水平的2.88倍。隨著常住人口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全市勞動力素質也穩步提高。2015年,北京就業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2.7年,比2010年增加了0.6年。其中,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就業人口達到47.1%,比2010年增加了8.1個百分點;初中、高中文化程度的就業人口比重分別減少了7.1個百分點和0.7個百分點。

(二)物質資本質量不斷改善

基礎設施特別是交通基礎設施是北京最重要的物質資本之一,是保障經濟持續增長的基礎。進入21世紀以來,北京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發展水平處于全國領先地位。2001年,北京全社會基礎設施投資額為356.4億元,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的33.4%;到2017年,基礎設施投資額增長到2984.2億元,是2001年的8.37倍,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的28.4%。在同一時期,北京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也在不斷突破瓶頸:截至2016年底,北京公路里程為22242公里,是2001年的1.6倍;高速公路里程為1013公里,是2001年的3.02倍;軌道交通運營里程為608公里,是2001年的11.26倍。

房地產投資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投資額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超過40%,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對50多個關聯產業起到了帶動作用,吸納了超過一百萬的勞動力就業,提高了房屋質量和配套水平。房地產開發模式從過去的各單位建設轉變為統一規劃、綜合開發,房地產的建設標準和周邊環境都得到很大提升,提高了城市服務功能和品牌形象,城市面貌煥然一新。

(三)科技成果質量有所提高

發明專利授權量是體現科技成果質量的重要指標。2003年,北京發明專利授權量為2261項,而到了2017年,北京發明專利授權量已達46091項,年均增長24.03%。2007年,北京研究與開發機構共發表科技論文37232篇,其中在國外發表的占24.19%;而到2017年,研發機構發表科技論文已達49346篇,其中在國外發表的占43.95%,增長了近20個百分點。

二 發展效率不斷提高

(一)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

改革開放以來,北京人力資本不斷積累,物質資本不斷優化,帶動了勞動生產率的不斷提高。1978年,北京社會勞動生產率僅為2504元/人;而到2017年,北京社會勞動生產率已經達到227131元/人,是1978年的90.7倍。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北京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幅度雖持續增大,但提高速度呈下降趨勢。2001~2013年,北京社會勞動生產率的年增長率為9.57%,遠高于2013~2017年5.86%的年增長率。

(二)全要素生產率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明顯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以及三次產業結構的優化,北京要素投入結構逐漸優化,全要素生產率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凸顯。根據北京市發展改革委和經濟信息中心的測算:1997~2016年,北京全要素生產率的年均增長率為4.3%,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1.9%,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而在同一時期,資本和勞動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40%和18.1%。在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背景下,北京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速有所下滑,由2007~2011年的平均5.3%減少到2012~2016年的平均3.4%,但其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仍然保持在45.9%的高水平。

(三)營商環境逐漸改善

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推進,北京經濟發展的軟環境逐漸改善。持續推進的簡政放權、全面推進的服務業擴大開放、穩步推進的涉企收費清理規范,這些都使實體經濟的運行成本有所降低。2017年,北京精簡行政審批事項1065項,精簡比例達到68%,清理各類證明206項,為企業和社會減負約400億元。北京市企業開辦時間由過去的24天減少至5天(指工作日,下同),社會投資項目辦理由過去的109天減少至45天。

三 增長動力逐漸實現轉換

(一)“三駕馬車”拉動增長更加協調

近年來,消費、投資和凈出口對增長的拉動趨于協調。2005年以來,北京消費率開始回升,2017年增加至60.1%;在同一時期,投資率逐漸降低,2017年減少至39.1%。2017年,北京最終消費支出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65.1%,比資本形成總額高出31.1個百分點,貨物和服務凈流出對增長的貢獻率為1.2%。

“三駕馬車”內部結構同樣具有明顯的優化趨勢。消費結構的協調性有所增強,以互聯網為載體的新產品、新模式不斷激發出新的消費潛力,居民家庭消費開始向居住和服務消費并重轉型。2016年,北京衛生總費用達到2048.99億元,相當于GDP的7.98%。投資結構有所優化,第三產業投資占比從2011年開始回升并保持高位。貿易結構更趨合理,加工貿易加快升級,服務貿易持續發展,貿易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2017年,北京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占進出口總值的44.3%,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的“雙自主”企業的出口額超過了總出口額的20%。

(二)產業結構持續升級

當前,北京圍繞疏解整治促提升,持續推動產業結構升級。通過控制增量、疏解存量、優化總量,北京經濟已經進入了以服務業為主體的新時期。電子商務、分享經濟等以互聯網為依托的現代服務業蓬勃興起,消費升級也帶動了教育、醫療等產業快速發展。

從1994年開始,北京三次產業結構由“二、三、一”轉向“三、二、一”,到2017年,北京第三產業產值在地區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已突破了80%,達到80.6%(其中金融業的比重為16.6%,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比重為11.5%,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的比重為10.2%),比第二產業高出了近62個百分點,其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高達86.7%,服務業已經成為新增企業的聚集地、吸收就業的主力軍和稅收增長的主渠道。三次產業就業結構不斷優化,由1994年的11∶41∶48轉變為2017年的3.9∶15.5∶80.6,新業態就業人員不斷增加,就業形式更加靈活,全市就業活力進一步釋放。

生產性服務業也有力地推動了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信息產業迅速發展,新能源汽車、機器人等產業規模位居全國前列。2017年,北京高新技術企業共有20163家,比2008年增長了6.7倍,納稅總額為1211.8億元,占全市的34%左右。與此同時,綠色化制造體系加快構建。2017年,北京規模以上工業萬元增加值能耗降低了8.7%,煤炭消費比重降低了6%,天然氣消費比重提高了4%。

此外,北京農業發展活力不斷提高,農業生態功能增強,設施農業效益提升,休閑農業平穩發展。2017年,北京農業的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7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至24240元,增長了6.7%。

(三)創新驅動增長逐漸顯現

北京緊緊抓住加強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機遇,不斷激發科技創新對增長的驅動力。2017年,北京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為1595.3億元,相當于GDP的5.7%,繼續保持全國領先地位;技術合同成交總額為4485.3億元,占全國的33.4%。創新成果轉化加速,創新經濟快速發展,創新動能不斷增強。2017年,北京新經濟實現增加值9085.6億元,達到GDP的32.4%。創新創業日趨活躍,服務環境逐漸優化。2017年,北京共有經國家、市里認定的眾創空間289家、科技企業孵化器70家、雙創示范基地20家,服務創新創業企業與團隊共計7.47萬家。

(四)京津冀協同發展繼續深入

北京以京津冀協同發展為契機,圍繞疏解非首都功能,努力發揮北京經濟的輻射帶動作用,推動三地產業分工合作,促進三地經濟協同發展。2017年,北京關停退出一般制造業企業1992家,調整疏解各類區域性專業市場594家。協同發展三年多來,北京在天津、河北認繳的出資總額高于5600億元,北京對天津、河北的技術合同成交額累計達418.4億元,中關村企業累計在天津、河北設立分公司3049家、子公司3100家。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澧县| 鄢陵县| 海淀区| 高密市| 南平市| 晋州市| 大荔县| 栖霞市| 青川县| 金昌市| 大名县| 福鼎市| 沙洋县| 墨玉县| 永嘉县| 天等县| 略阳县| 吉木萨尔县| 舒城县| 遂宁市| 大姚县| 苍梧县| 城口县| 夹江县| 成都市| 炉霍县| 渭南市| 永定县| 绥芬河市| 昆山市| 房山区| 昭觉县| 太康县| 珲春市| 南开区| 宁南县| 德兴市| 深州市| 精河县| 合江县| 古交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