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參考文獻

蔡昉.2011.中國的人口紅利還能持續多久[J].經濟學動態,(6):3-7.

丁存振,肖海峰.2018.中國畜牧業生產波動的特征及路徑識別[J].農業現代化研究,39(2):256-264.

樊綱,王小魯,馬光榮.2011.中國市場化進程對經濟增長的貢獻[J].經濟研究,46(9):4-16.

干春暉,鄭若谷,余典范.2011.中國產業結構變遷對經濟增長和波動的影響[J].經濟研究,46(5):4-16+31.

郭慶旺,賈俊雪.2005.中國全要素生產率的估算:1979—2004[J].經濟研究,(6):51-60.

金成曉,朱培金.2011.財政分權、政府行為與經濟增長[J].數量經濟研究,(2):12-28.

靳濤,陶新宇.2015.中國持續經濟增長的階段性動力解析與比較[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32(11):74-89.

李強,魏巍.2015.制度變遷對中國經濟增長質量的非線性效應分析[J].經濟與管理研究,36(12):3-10.

李強,徐康寧.2017.制度質量、貿易開放與經濟增長[J].國際經貿探索,33(10):4-18.

梁潤,余靜文,馮時.2015.人力資本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測算[J].南方經濟,(7):1-14.

林毅夫.2012.繁榮的求索:發展中經濟如何崛起[M].張建華譯,北京大學出版社.

劉長庚,張磊.2017.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研究新進展和轉換路徑[J].財經科學,(1):123-132.

劉金全,解瑤姝.2015.中國新一輪“低通貨膨脹”下的貨幣政策選擇[J].經濟問題探索,(8):118-126.

劉金全,潘長春.2016.金融穩定對經濟增長的非線性影響機制研究[J].求是學刊,43(4):45-50.

劉瑞翔.2013.探尋中國經濟增長源泉:要素投入、生產率與環境消耗[J].世界經濟,36(10):123-141.

呂朝鳳,朱丹丹.2016.市場化改革如何影響長期經濟增長?——基于市場潛力視角的分析[J].管理世界,(2):32-44.

孟慶斌,靳曉婷,吳蕾.2014.我國通貨膨脹影響因素的非線性影響效應分析[J].金融研究,(4):30-46.

彭俞超.2015.金融功能觀視角下的金融結構與經濟增長——來自1989~2011年的國際經驗[J].金融研究,(1):32-49.

錢娟,李金葉.2017.中國經濟增長動力轉換階段研判及演化特征[J].統計與決策,(23):118-122.

邱曉華,鄭京平,萬東華,馮春平,巴威,嚴于龍.2006.中國經濟增長動力及前景分析[J].經濟研究,(5):4-12.

沈坤榮,李劍.2003.中國貿易發展與經濟增長影響機制的經驗研究[J].經濟研究,(5):32-40+56-92.

史志樂.2016.中國經濟增長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統計與決策,(13):113-116.

隋建利,劉碧瑩,劉金全.2018.中國工業經濟增長與工業污染的內在關聯機制測度[J].資源科學,40(4):862-873.

孫葉飛,夏青,周敏.2016.新型城鎮化發展與產業結構變遷的經濟增長效應[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33(11):23-40.

王小魯,樊綱,劉鵬.2009.中國經濟增長方式轉換和增長可持續性[J].經濟研究,44(1):4-16.

易綱,樊綱,李巖.2003.關于中國經濟增長與全要素生產率的理論思考[J].經濟研究,(8):13-20+90.

易信,劉鳳良.2015.金融發展、技術創新與產業結構轉型——多部門內生增長理論分析框架[J].管理世界,(10):24-39+90.

張德榮.2013.“中等收入陷阱”發生機理與中國經濟增長的階段性動力[J].經濟研究,48(9):17-29.

張虎,趙煒濤.2017.財政支出、城市化與經濟增長的空間特征研究——基于空間相關性和空間異質性的實證分析[J].經濟問題探索,(4):66-75.

張軍,吳桂英,張吉鵬.2004.中國省際物質資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經濟研究,(10):35-44.

張同斌.2016.從數量型“人口紅利”到質量型“人力資本紅利”——兼論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轉換機制[J].經濟科學,(5):5-17.

中國經濟增長前沿課題組.2014.中國經濟增長的低效率沖擊與減速治理[J].經濟研究,49(12):4-17+32.

鐘美瑞,諶杰宇,黃健柏,諶金宇.2016.基于MSVAR模型的有色金屬價格波動影響因素的非線性效應研究[J].中國管理科學,24(4):45-53.

朱子云.2017.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轉換與政策選擇[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34(3):3-20.

Hamilton,J.D.1989.A New Approach to the Economic Analysis of Nonstationary Time Series and the Business Cycle[J].Econometrica ,57(2):357-384.

Krugman,P.1994.The Myth of Asia's Miracle[J]. Foreign Affairs ,73(6):62-78.

Krugman,P.2013.Hitting China's Wall[J].The New York Times ,18.

Kumbhakar,S.C.,C.A.K.Lovell.2000.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 [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Lardy,N.R.2006.China: Toward a Consumption-Driven Growth Path[J].Policy Briefs.

Lucas Jr,R.E.1988.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22(1):3-42.

Nolan,P.H.2005.China at the Crossroads[J].Journal of Chinese EconomicBusiness Studies ,3(1):1-22.

Young,A.2000.Gold into Base Metals: Productivity Growth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During the Reform Period[J].NBER Working Papers ,11(6):1220-1261.


[1][基金項目] 本文受到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新常態下我國經濟增長動力轉換和新增長點培育研究”(15AZD002)的資助。

[2][作者簡介] 董直慶(1974- ),男,華東師范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技術進步。劉備(1992- ),男,華東師范大學經濟學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技術進步。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兰察布市| 邮箱| 左云县| 城市| 和平县| 南汇区| 会宁县| 大田县| 类乌齐县| 奉化市| 梓潼县| 深州市| 涡阳县| 贵阳市| 会宁县| 吴忠市| 铁力市| 池州市| 寿宁县| 秀山| 三河市| 临城县| 赤峰市| 井研县| 武汉市| 临武县| 翁源县| 祁东县| 高青县| 涿州市| 咸丰县| 建湖县| 永清县| 息烽县| 财经| 桐梓县| 兴安盟| 苗栗县| 兴业县| 德安县| 贵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