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文化治理現代化研究
- 祁述裕
- 8761字
- 2019-10-18 17:01:30
四 創新文藝管理理念和機制,促進文藝繁榮
繁榮文藝產品創作和生產歷來是文化建設的核心。近些年,我國文藝創作和生產十分活躍,出現了不少好作品。但正如習近平同志所指出的,兩“缺”的問題仍很突出:一是有數量缺質量,二是有高原缺高峰。我國文藝創作和生產距離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還有很大差距,中國文藝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還不強。需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創新文藝管理理念和機制。重點是要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加強現實題材創作,推動藝術創新;二是尊重文藝特點和規律,堅持科學的文藝作品評價標準。
(一)加強現實題材創作,推動文藝創新
文藝是時代的一面鏡子。衡量一個時代文藝繁榮,文藝成就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是看其反映當代現實生活、表現人民群眾喜怒哀樂的廣度和深度。歷史上的偉大詩人和作家如杜甫、曹雪芹等,他們的作品都是深刻表現其所生活時代的矛盾和沖突,并因之成為不朽之作。
以影視業為例。2017年我國影視業反映現實題材的影視產品明顯增加。2017年年初,湖南衛視黃金時段播出的電視連續劇《人民的名義》,制作精湛,收視率高,引起了社會的熱議。這是時隔15年,衛視黃金時段再次播出反腐電視連續劇。隨后播出的電視連續劇《歡樂頌2》,也因細膩地表現當代都市女性的生活和情感而獲得觀眾的好評。2017年現實題材的電影產品迭出,包括馮小剛導演的電影《芳華》,以反映底層女性生活艱辛、揭露官商勾結為題材的電影《嘉年華》。2017年年末,以反映清華大學幾代師生報效國家為內容,時間橫跨近一百年的電影《無問西東》,為2017年影視業在拓展現實題材上畫上了較為圓滿的句號。值得一提的是,《無問西東》系解禁電影。這部電影早在5年前就已完成拍攝,正式殺青。因內容敏感被禁,2017年解禁復出。
1.現實題材類型不豐富、高質量作品不多、消費者認可度不高
盡管近年來我國在現實題材上有所拓展,但現實題材少、文藝類型單調的問題仍很突出。以影視題材為例,目前,影視題材存在著類型不夠豐富、有深度的作品不多、消費者認可度不高三大問題。
第一,現實題材類型不豐富。近些年我國文藝在現實題材上有所拓展,但現實題材偏少、文藝類型單調的問題仍很突出。以影視為例,目前,影視題材上存在著“三多三少”現象。“三多”是宮廷題材多,娛樂題材多,玄幻題材多;“三少”是民生題材少,重大社會問題題材少,少數民族題材少。
當代社會正經歷深刻轉型,為藝術表現提供了無比豐富的題材,比如城市化、農民工、留守兒童、教育、環境污染、拆遷、貧富差別、醫患矛盾等,這些既是社會轉型過程中發生的重大矛盾,也是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現實問題。遺憾的是,上述很多問題在我們的影視劇里并沒有得到充分的反映。
將我國影視題材類型與影視發達國家相比,就更能看出在題材涉及面上的差距。2017年,筆者把中國近五年影視作品所表現的題材與美國互聯網電影資料庫[15]網站排名前200的電影、韓國近五年的電影票房排前50位的電影題材做了比較,發現近五年我國影視在七大類型(題材和內容)上沒有涉及或很少涉及,見表2-4。
表2-4 近5年中國內地電影未涉及或很少涉及的類型(題材和內容)
表2-4 近5年中國內地電影未涉及或很少涉及的類型(題材和內容)-續表1
從表2-4可以看出,我國影視作品在上述七大類型(題材和內容)上存在著明顯的缺失現象,而這七大類型大都是國際影視業的熱點。以涉案題材為例。涉案影視劇以情節生動、深刻揭示人性、多方面反映社會生活等特點,歷來是最受歡迎的類型片之一。互聯網電影資料庫(IMDB)電影排行榜是觀眾對歷年來放映的電影進行的評分排名。其中,評分超過九分的僅有三部影視作品,這三部均為涉案題材,分別是《肖申克的救贖》《教父1》《教父2》。可見,涉案題材在文藝作品中具有特殊地位。我國傳統戲曲也有不少涉案經典劇,如《竇娥冤》《楊乃武與小白菜》等。
第二,高質量文藝產品不多。以電視劇為例,根據北京藝恩世紀科技數據股份有限公司發布的《2018年現實主義題材頭部影視劇市場調研報告》,2015~2017年我國現實題材電視劇總體口碑不高,評分普遍不超過6分。[16]
第三,消費者認可度不高。以電影為例,2015~2017年三年,能夠進入票房前十的深刻反映現實問題的電影寥寥無幾。排名前十的影片基本上被境外電影、喜劇搞笑片、歷史片、玄幻片壟斷。以2015年為例,見表2-5。
表2-5 2015年中國內地電影票房排名前十位
中國內地收視率排名前十的電視劇反映現實題材的要多一些,但2015年,收視率排名前兩位的仍然是宮斗劇,見表2-6。
表2-6 2015年中國內地電視劇收視率排名前10位
表2-6 2015年中國內地電視劇收視率排名前10位-續表1
2.表現社會熱點的題材存在政治和市場兩方面的風險
表現社會問題,暴露陰暗面的題材往往要冒一定的風險。以2017年播出的電視連續劇《人民的名義》為例。該劇因為反腐尺度大,一些投資方擔心不能播出而紛紛撤資,險些夭折。電影《我不是潘金蓮》陣容強大,導演、演員、出品方等在中國電影界都是舉足輕重的,但因該電影是以反映村民上訪為題材,系敏感內容,經過了反復審查和修改。按照屬地審查的原則,該電影由北京市有關部門負責組織專家進行內容審查。據悉,因該電影題材敏感度高,對能不能公開放映,評審專家莫衷一是。最后該電影被提交到國家電影局,由國家電影局負責組織專家審定,在審定過程中對其中的一些重要情節、鏡頭作了修改。該影片最后市委書記的大段反腐宣言式獨白,也是在修改過程中加上的。
在審查過程中夭折或在播出后被叫停的影視片也有。比如,前些年播出的電視連續劇《蝸居》就是一例。該劇是第一部涉及都市高房價給年輕人帶來巨大生活壓力的電視劇,演員演技也十分精湛。播出后引起觀眾的共鳴,收視率很高。但該劇后來被禁播。理由是該劇涉及官員貪腐的內容,尤其是把官員的婚外戀表現得過于美好,有“三觀”不正之嫌。
現實題材少存在多種因素。首先,文化市場是一個高風險的市場。精神文化消費的不確定性,使得文化產品的市場效益具有難以預測的特點。相比于其他題材,把握現實題材對文藝生產者來說難度更大,觀眾因為熟悉現實題材,要求自然也更高。其次,目前文藝作品審查政策的某些不確定性也增加了文化產品的風險。為規避風險,文藝產品生產機構自然會選擇一些既符合主旋律,又有市場效應的文藝類型和表現形式。這就是抗戰神劇——一種娛樂化的抗戰劇——充斥銀屏的原因。盡管抗戰神劇題材符合主旋律,但把給民族帶來極大苦難的抗戰歷史娛樂化,喪失了藝術的思想價值和藝術追求,負面效應遠遠大于正面效應。因此,從激發藝術創造活力角度,堅持依法行政,明確法律底線,解除文藝產品生產者后顧之憂,為文化機構創造可預期的、良好的政策環境至關重要。
問題即時代的聲音。一個時代的重大事件或社會熱點,最能體現時代特點。文藝是歷史的一面鏡子。表現當代社會生活,反映人民群眾的理想和愿望是藝術家的天職。歷史上偉大的文學藝術大都是以表現當代社會熱點、反映民眾的理想和生活而成為經典。同時,反映當代社會的生活也有利于凝聚社會共識,促進社會和諧。如孔子所說,發揮文藝“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的效用。
以表現民族題材為例。以不同民族間關系為題材的大眾文化產品是溝通民族情感、化解民族矛盾的一種重要方式。20世紀60年代,一些反映邊疆地區和少數民族人民生活的電影,如《阿詩瑪》《冰山上的來客》《農奴》《五朵金花》等,在帶給觀眾藝術享受的同時,也在促進民族融合、增進不同民族之間的相互了解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近些年,反映邊疆和少數民族的題材也變得更加敏感,風險也更大。影視企業大都不愿涉足這個領域。這不利于發揮文藝在促進不同民族交流、融合和形成共識中的作用。
3.減少行政干預,完善文藝產品內容審查機制
一直以來,我國對影視劇的放映或播出,實行對內容事先審查和發放發行許可證制度。盡管學術界對這種對內容進行事先審查的做法有爭議,但就目前來說還是有其合理性的。事先審查可以保證影視等大眾文化產品不出現突破政治底線、有損民族團結等的問題。
同時也要看到,近些年,隨著簡政放權,影視劇的行政審批也在減少。比如,電影審批程序不斷簡化。以前,我國電影實行的是配額制。拍電影受許可證限制,就是發多少許可證,拍多少部電影,后來逐步取消了指標限制。又如,以前,向國家廣電總局申請拍電視,需要提供成熟的劇本,后來只提交故事梗概即可。再如,20世紀90年代,對電視劇播出的審批制進行了改革,從原來由國家電視劇管理部門負責審批,改為由省一級相關部門進行審批。只有重大革命題材仍由原國家電視劇管理部門組織專家進行審定。如此等等。
但總體來說,在內容審查上行政干預過多的問題仍很突出,如何進一步減少行政干預,完善文藝產品內容審查機制,是激發創新創造活力、繁榮文藝需要解決的一個突出問題。
以反腐涉案劇為例。2017年上半年播出的電視連續劇《人民的名義》,被稱為反腐涉案題材中“15年來第一部黃金時段播出的電視連續劇”。就是說,反腐涉案劇曾是電視臺黃金時段出現過的電視題材,只是最近15年,此類題材的電視連續劇在衛視黃金時段消失了。
實際上,在世紀之交,我國衛視頻道曾經歷過反腐涉案題材的電視劇熱。這種現象引起了管理部門的擔憂。一是擔心屏幕上過多的案件、犯罪場面會讓觀眾對社會產生不安和誤解;二是認為有的反腐涉案劇制作存在粗制濫造的問題。為此,21世紀初,管理部門先后三次對涉案劇進行調控。
第一次是控制涉案劇的數量。手段是在題材規劃時嚴控涉案題材電視劇,將反腐涉案劇審批權從省級機構收上來,重新由國家電視劇管理部門負責審定,其目的是對反腐涉案劇數量進行嚴格限制。
第二次是對創作方法、表現手段進行限制。原國家廣電總局和公安部聯合發布了《禁止以紀實手段展示作案和破案過程》,明令禁止以紀實方式展示作案過程和偵破過程,防止有可能幫助罪犯形成反偵查的意識和手段。
第三次是規定反腐劇、涉案劇不準進入黃金檔時間段。經歷了前兩次調控,仍然沒有達到預期效果。于是,2004年,原國家廣電總局規定,衛視黃金時間不得播放“兇殺暴力涉案劇”。這一條政策殺傷力最強。從此,反腐涉案劇類型片幾乎在電視劇類型系列里消失了。因為,黃金檔不讓播等于掐斷了電視劇制作的資金來源。黃金檔不讓播意味著沒有多少觀眾收看節目,沒有足夠的觀眾收看節目就意味著不會有企業贊助、廣告支持。從那以后,反腐涉案劇的生存空間基本上局限于地方電視臺、網劇等。
2007年電視劇管理部門對衛視黃金檔的電視劇又做了進一步的規定,規定其只能播放主旋律作品。從此,在衛視黃金檔,觀眾已經看不到除了主旋律題材警匪片之外的其他涉案題材作品了。
多年來,電視劇管理部門在對電視劇進行事先審查中歸納出60多條是非判斷的具體標準,這些標準是經驗的積累,如同負面清單,提醒電視劇制作機構制作方需要注意的一些方面,有很大價值。問題是,這些具體標準應該與判例結合起來才能發揮可供借鑒的作用,如果僅僅是一些原則規定,就難免在審查過程中出現問題。
比如“不能架空歷史”。審定表現歷史題材的電視劇有一條原則,就是此類電視劇必須要有歷史依據,有明確的朝代可考。但就是這樣一條審查原則,差點將電視連續劇《瑯琊榜》封殺。《瑯琊榜》播出后反響很好,也是近年來在國外落地最多的國產電視劇。該劇改編自網絡小說,而網絡小說往往都有意淡化具體的歷史朝代。同時,該劇主旨是傳達正義的理念,類似于法國著名電影《基督山伯爵》。因此,《瑯琊榜》送審后遇到的問題就是作為歷史劇其歷史朝代不清楚,違背了“不能架空歷史”的審定原則。為了能夠過關,編劇最后絞盡腦汁,為該劇設計了處于中國古代五代十國的歷史背景。五代十國時期年代久遠,歷史復雜,紛爭不斷,當代人一般對這段歷史不熟悉,于是勉強過了關。
又如,“男一號不能是反派人物”,也是電視劇審查必須遵循的一條規則。這條規則就使另一部電視連續劇《南京愛情》無緣在衛視的黃金時段播出。原因是《南京愛情》中的男主角是反派人物。該劇是以民國時期的南京為歷史背景,講述的是一位都市女性與青年才子之間的愛情故事。后來抗戰爆發,這位青年才子經不住誘惑當了漢奸,于是都市女性毅然與之分手。該劇因違背了“男一號不能是反派人物”這條規則,無法在衛視黃金時段播出。
4.取消“部門一票否決”
“部門一票否決”是指凡影視劇涉及的題材須由分管部門進行審定。如凡是涉及民族宗教的須由統戰部審定,凡是涉及公安的必須公安部審定,凡是涉及教育的必須教育部來審定,等等。“部門一票否決”是制約題材拓展的一大障礙。
不同部門由于工作性質不同,評判文化產品肯定有不同的視角,標準也有差異。政府部門是政治把關,其視角、標準與藝術視角有差異,也嚴格很多,往往導致有些影視作品難以過關。應該說,對于一些敏感題材或敏感內容,職能部門參與審定有其合理性,其意見很有參考價值。但部門意見不能代替文藝評價,不應賦予部門一票否決的權力。
凡此種種都說明,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迫切需要進一步完善地方影視劇內容審查機制。
(二)尊重文藝特點和規律,堅持科學的文藝作品評價標準
1.把握文藝特點和規律,堅持科學的文藝作品評價標準
藝術有其自身的特點和表現形式。
第一,文學是人學。文藝的基本特點是表現人性,文藝家是從人性的角度觀察社會和人生。這一特點使得文藝與政治評價有不同的觀察視角,呈現出不同的情感態度。
比如,2017年由馮小剛導演的電影《芳華》上映。雖然這部影片中反映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情節和鏡頭時間不長,但其呈現出戰爭的殘酷性給觀眾帶來情感震撼。
第二,文藝的特點是表現具體的人和事。文藝汲取的是生活中的個案,不能簡單地與政治理念相對應。用政治教科書的標準衡量文藝作品,往往犯削足適履的錯誤。以陳忠實20世紀90年代出版的著名小說《白鹿原》為例。這部小說出版后,以其深厚的歷史感和極大的藝術價值受到一致好評,但小說中的有些人物描寫和情節仍然受到一些批評。比如,小說描寫地主老財與長工成了莫逆之交。描寫革命者在當時“左”傾路線中被打成反革命,蒙冤屈死,有的甚至被活埋,等等。這些描寫被指責為混淆階級矛盾,抹黑我黨革命歷史。時過境遷,現在我們再審視當年的這些批評,就會感覺有純粹從政治角度評判小說、把文學的個性描寫等同于政治理念之嫌,其觀點是經不住推敲的。
第三,文藝形象大于理念。文學的特點是形象描寫。衡量文學的價值主要是看其表現的生活和人物形象的真實性和豐富性。文學形象當然包括作家的政治態度和作品所反映的政治態度,但遠不是政治態度所能概括的。莎士比亞和巴爾扎克是馬克思、恩格斯非常欣賞的兩位歐洲作家,從政治態度上看這兩個作家都屬于保皇派。但他們的作品表現出異常豐富的社會生活,表現了生活自身的演進邏輯,超越了其政治觀念的束縛。這就是文藝的價值和魅力所在。正如恩格斯所說:“巴爾扎克《人間喜劇》里給我們提供了一部法國社會的卓越的現實主義歷史。雖然作為政治上保皇黨的巴爾扎克,他的同情是在注定要滅亡的封建貴族方面,但他卻辛辣地嘲諷了他們,并歌頌了當時代表歷史前進方向的共和黨英雄。”
2.政治掛帥式的評價藝術作品的標準,不符合藝術特點和規律,不利于文藝健康發展
評價文藝有兩種標準:一種是思想標準,一種是藝術標準。前者是指文藝產品表現出來的思想傾向,后者是指文藝產品反映生活的真實程度和深刻程度。就思想傾向來說,其內涵十分豐富,包括政治態度、宗教情懷、道德倫理觀等。文藝作品所表達出來的思想傾向有時與主流意識形態一致,有時與現行具體政策、日常生活倫理不完全吻合。在文藝作品所表達的思想傾向與主流意識形態相左的時候,我們應該對文藝作品持寬容的態度。不能因此就全盤否定文藝產品的藝術價值。
在這方面,中國傳統社會對文藝作品的寬容度和價值認知值得借鑒。中國傳統社會的一些著名戲曲,如《西廂記》《牡丹亭》等表達了對青年男女私定終身的愛情觀念的肯定和贊揚。就其思想傾向來說,與當時的主流道德倫理是相悖的。但在中國傳統社會,《西廂記》《牡丹亭》等的藝術價值還是得到了主流社會的認可。相反,如果僅僅從思想傾向上評價一部文藝作品的價值,甚至僅僅從政治傾向來判斷文藝作品的價值,就很可能以偏概全,陷入把豐富的文藝作品等于簡單的政治宣傳品的錯誤。這不利于激發文藝家的創造力,不利于文藝繁榮。
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國文化建設取得了很大成績。但政治掛帥理念的逐步確立對文化繁榮造成的負面影響也很大,教訓十分深刻。政治掛帥理念是通過對電影《武訓傳》的批判確立下來的。
《武訓傳》是新中國成立前后拍攝的一部電影。表現的是一個叫武訓的乞丐,一生行乞興學的感人故事。歷史上武訓實有其人,他是山東堂邑縣人,以行乞為生,沒有家室。他有志教育,把畢生乞討所得全部捐出來興辦學堂,深受當地人的尊重和愛戴。山東民間有個說法,說是山東出了兩個圣人,一個是孔子,另一個就是武訓。新中國成立前后,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倡議下,著名導演孫瑜執導了這部電影,由著名演員趙丹飾演武訓。
1951年,《人民日報》刊發社論,題為《應當重視電影〈武訓傳〉的討論》,對這部電影的思想傾向提出了嚴厲批評,認為武訓身處一個革命戰爭年代,但他不去觸動封建文化的毫毛,反而宣傳封建文化。認為這部電影的主旨是宣揚教育救國,否定了中國共產黨武裝斗爭、奪取革命政權的道路。隨后,文化界組織了對《武訓傳》的批判。圍繞電影《武訓傳》的批判是新中國成立以后文藝界開展的第一場文藝批判運動。這場批判運動為文化創作和文藝批評確定了一個原則,就是要堅持政治掛帥,堅持主流意識形態成為衡量文藝產品的首要標準。
在這個原則下,新中國成立以后發動了一系列文藝批判運動。批判“中間人物論”就是一例。一些小說、電影、戲劇等文藝作品把表現思想不先進、缺點明顯的普通群眾作為主角,表現其思想轉變的過程。而這在當時被認為不符合政治掛帥的原則,受到了批判。隨著文藝批判的不斷升級,政治掛帥原則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以至于到“文革”期間確立了文藝創作的“三突出”原則,就是要求所有的文藝作品都要遵循突出正面人物,正面人物中要突出英雄人物,英雄人物中要突出主要英雄人物的表現方法。本來無比豐富的文藝活動,變成了呆板的教條和模式。
2018年是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溫故而知新,回顧新中國成立以來文化界的經驗教訓,特別是走過的彎路,對推進新時代文化繁榮興盛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在今天,仍然需要強調尊重藝術的特點和規律,從生活出發,表現人物的真實性和性格豐富性,不能把正面人物、英雄人物臉譜化,也不能把反面人物妖魔化。
3.鼓勵文藝家追求先進世界觀與藝術表現力的統一
我們講要尊重藝術的特點和規律,講文學是人學,講形象大于理念等,并不意味著藝術家不需要先進理念,偉大的作家大都是同時擁有先進的理念和深厚的藝術表現力,優秀的藝術作品大都是先進的思想觀念和反映生活的豐富、深刻度的有機統一。因此,應該鼓勵藝術家做到先進理念與藝術表現力的統一。對藝術家來說,也應該把追求先進世界觀與藝術表現力的統一作為自己的人生追求和藝術追求。
[1]參見《國家安全法》第二十三條。
[2]2013年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8月19日),轉引《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文化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第28頁。
[3]習近平同志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2016年5月17日),轉引自《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文化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第93~94頁。
[4]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談話》,人民出版社,2016,第28頁。
[5]〔英〕約翰·B.湯普森:《意識形態與現代文化》,高铦等譯,譯林出版社,2012,第63頁。
[6]《砥礪奮進的五年——搭建“四梁八柱”、釋放改革紅利,十八大以來文化體制改革成效和文化法治建設成就顯著》,《中國文化報》2017年10月23日,第1版。
[7]參見2012年7月,國家廣電總局和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聯合下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網絡劇、微電影等網絡視聽節目管理的通知》(廣發〔2012〕53號),該《通知》旨在引導和規范網絡劇、微電影等網絡視聽節目發展。2014年初,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完善網絡劇、微電影等網絡視聽節目管理的補充通知》(新廣發〔2014〕2號),要求網絡劇、微電影制作機構需要“持證上崗”,網站不得轉發非實名用戶上傳微電影。進一步規范了視聽新媒體平臺下網絡劇、微電影等網絡視聽節目的運營機制。
[8]重點網絡原創節目是指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單位招商主推的節目、擬在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單位網站(客戶端)首頁推廣的節目、投資超過500萬元的網絡劇或者投資超過100萬元的網絡電影(微電影)、擬優先供網站會員觀看的節目和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單位資源備案的其他重點網絡原創視聽節目。
[9]參見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游戲工委(GPC)、伽馬數據(CNG)、國際數據公司(IDC)聯合發布的《2017年中國游戲產業報告》。
[10]《文化部處理1萬多名“網紅” 網絡直播緣何成為色情重災區?》,2016年7月15日,中國網。
[11]《“大撒幣”狂歡背后:直播平臺九成尸橫遍野》,傳媒頭條,2018年1月11日。
[12]“兩部半法律”:“兩部”是指《文物法》和《非物質遺產法》,“半個”是指《著作權法》。《著作權法》當中保護知識產權等內容跟文化發展息息相關,但該法律其他內容,比如商標、專利等,跟文化領域關系不大。
[13]美國電視節目分級的信息會在節目開始時顯示在屏幕上,通常是左上方,時間是15秒,如果節目時間長于1小時,那么在以后開始的每小時都要顯示分級信息。美國電視劇分為7個級別,其中主要的4個級別是:TV-G(suitable for all audiences)適合所有人群觀看;TV-PG(parental guidance suggested)兒童需要父母指導進行觀看;TV-14(parental guidancesuggested for children under 14)14歲以下兒童需要父母指導進行觀看;TV-MA(suitable for mature audiences)僅適合17歲以上成年人觀看,1998年10月以前使用TV-M標志。
[14]就是中國俗稱的三級片,NC是No Children,就是17歲以下的孩子不得觀看,No就是不得,這是一個禁止性的級別。
[15]美國亞馬遜網站下屬一家公司,簡稱IMDB,是專門發布有關電影信息的網站。
[16]《2018年現實主義題材頭部影視劇市場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