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代中國政治研究報告(第16輯)
- 黃衛平 汪永成 陳家喜主編
- 1970字
- 2019-10-11 17:13:13
二 理論假設狀態下現代民主被采用的邏輯原因
現代西方社會基本的政治理念是由洛克和盧梭發展的基于天賦人權的社會契約論假說。[10]這個政治哲學思想經由羅爾斯發展成了有價值的邏輯研究工具。在羅爾斯主義中,其提出了兩個基本概念:無知之幕(veil of ignorance)和原始位置(original position)。[11]這就意味著在某個原始位置上,對自己的處境一無所知的人類會平等地協商,并作出集體決策。在這種情況下,人們會傾向于考慮機會和結果的整體分配,會一致性地表現出規避風險的傾向,進而會傾向于提高條件最不利的社會成員的地位,從而導致更平等的結果。[12]
據此,我們可以假設,在中世紀社會解體后,每一個人作為個體都回到了初始的孤立狀態。在這種狀態下,每個人在自己的生活領地上,對自己的領土范圍內的一切擁有絕對的主權(一種私權等于主權的狀態)。由于任何人的領地都不能提供其生存發展所需的全部資源,于是任何人都有去他人領地或者去無主之地獲取資源的需求,但是任何人都處于被他人領土包圍的狀態,而任何人試圖通過其他人的領地到達其他地方的行為,都需要經過該領地主權者的許可(與我們申請出國時需要簽證的情況類似,但不同的是,在這種初始狀態下不存在越過一方領土到達另一方的可能,即不存在飛行工具。舉例來說,就如同通過陸地交通從中國到達英國需要通過中亞和歐洲各國,這種情況下,通過任何國家都需要得到其許可。而且在初始狀態下,即使存在飛行工具,由于成本過高,也會變得不可行,同時涉及領空問題)。這就造成交易成本過高。
為了降低交易成本,作為個體的人,采取與現代國家類似的方式與一定范圍內的個人締結契約,各自出讓自己領地范圍的部分主權來換取生活的便利和交易成本的降低,而這些被出讓的主權的集合,就構成了這些締約者領地范圍內的公權(這也造成在現代民主制國家,私有產權強于公有產權的現象)。此后,這種契約繼續擴大,直到締約者集體認為其契約的覆蓋范圍已經足夠滿足其需要,或者遇到非締約者的極力反抗,契約的覆蓋范圍就被確定了下來。這種被確定下來的私人領地和締約者共同占有的土地的集合就是國土范圍,而被確定下來的契約就可以理解為憲法(這就引出了“新生主權者”或“未來主權者”問題,即在最初的締約者去世后,作為其繼承人的新主權者是否應該接受或遵守“未經自己許可締結的契約”,目前解決這種問題的主要做法是舉行周期性的全民公投來重新確認憲法的效力。[13]當然,在理想的民主狀態下,拒絕認同社會基本契約的個人,可以在自己的領地上選擇獨立,拒絕繼續出讓自己的主權,但這會造成其交易成本超出其可接受范圍的事實,所以現代民主國家雖然都存在退出機制,但很少有人選擇“宣布獨立”這種極端的方式)。
當私人間的契約擴張成了社群性契約,并最終變成國家契約后,伴隨公共財產的形成,公共權力誕生,公共事務也開始出現,而公共事務基本上都無法通過個人行為解決,或者通過個人解決會造成交易成本過高。于是一部分社會成員開始被任命為負責這些問題的專員。這個任命過程可以是普選的,也可以是委任的,但無論是哪種方式,都必然是在廣泛協商的基礎上才能達成的。因為從根本上來說,現代民主國家的主權來源于私人產權,國民是國家的真正所有人,那么在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作為現代社會的主要特征被廣泛接受的背景下,選擇自己可以信任的代理人,就成為每個國民不容置疑的權利。
隨著公共范圍的擴大和社會的專業化發展,公共事務甚至部分私人事務的復雜性都逐漸超越了個人所能解決的能力范圍,使每個社會成員對每件事情作出決定成為不可能。除此以外,作為直接民主的主要弱點之一,每一個社會成員同全體其他社會成員就每一事項進行協商的交易成本過高[14],必然引起具有相似利益需求的社會成員團體選擇其代理人參與公共事務現象的出現。這就說明,代議民主制在世界范圍內的盛行,一方面是民眾出于降低交易成本的理性選擇;另一方面是受限于實際條件的無奈選擇。同時,由于任何一個社會成員在該社會中獲得的收益都包含了使用其他社會成員的資源所獲得的部分,因此作為公共代理的政府理應對這些收益的公共部分進行征稅。在征稅后,為了保證每一個國民盡可能公平享受國家運營的收益,國家要向社會提供諸如公共服務、社會保障和福利等類型的轉移分配。
總之,現代西方國家普遍采用民主制,其邏輯如圖1所示,起因于國家的主權來源于全體國民;其直接原因是個人出于降低交易成本的需要選擇結成國家集體;采取定期的普遍性選舉是為了不斷地確認社會成員對基本社會契約的認同;而由于技術條件的現實,同時也是出于降低交易成本的需要,代議民主制獲得廣泛推行;因為國民是國家的真正所有人,所以作為其代理人集合的政府理應是服務性的,這正是現代國家在可能的范圍內不斷擴大社會保障和福利的邏輯動因,作為國家的所有人,全體國民理應盡可能平等地享有國家運營所帶來的收益。
圖1 現代民主國家誕生和主權讓渡的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