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集體行動組織學視野中的政黨組織邏輯

古洪能[1]

摘要:政黨組織研究是政黨政治學的經典題目,但是長期缺乏對政黨組織邏輯的深入挖掘,致使一些重大問題得不到有效解釋,故引入集體行動組織學有其必要。從集體行動組織學的角度來看,政黨是持有一定政見的政治精英為了執政治國而與他人合作的一種集體行動組織形態。政治精英需要與他人合作(開展集體行動)才能實現執政治國的目標,但合作不會自發產生,需要組織,也就是政治精英需要針對目標,結合具體情境條件,制定任務和分派任務并進行控制協調,使所有合作者均按照統一部署來開展行動,從而發揮出集體行動的整體功效,推動目標的實現。政黨就是由此形成的一種組織體系。政治精英組織合作的過程也是一個博弈的過程,所以這個組織邏輯不能保證所有政治精英都能成功地組織或改變政黨。但是由于所有政治精英都必然要遵從這個邏輯,故該邏輯可以用來解釋政黨組織形態的多樣性和變化性。

關鍵詞:集體行動組織學 政黨 組織邏輯 政黨政治學 政治精英

自俄國人奧斯特羅果爾斯基(Moisey Y.Ostrogorski)開創性地出版第一部政黨政治學專著《民主與政黨組織》(1902)[2]以來,政黨組織研究就成了政黨政治學的經典題目。法國政治學家迪韋爾熱(Maurice Duverger)那部塑造了政黨政治學體系框架的名著《論政黨》(1951),更是以政黨組織為其主要的研究目標和內容。[3]此后,政黨組織問題一直是政黨政治學研究的“保留節目”。

為什么政黨政治學界一直重視和堅持政黨組織研究?對此尚無一個比較明確的解釋,估計原因是,人們認為政黨作為一種組織形態(organization)是不言而喻的直觀事實,所以研究政黨就必然要研究政黨組織問題。但是過去的政黨組織研究有一個突出的特征,就是大多局限于靜態研究,一直習慣于把政黨看成是一種實體,即團體(group)[4],迪韋爾熱甚至把政黨比作生物體[5],然后在此基礎上去研究其組成和結構以及類型劃分,進而比較和解釋政黨組織的差異和變化。這樣的研究方式當然有其價值所在,但稍嫌膚淺。因為第一,即使政黨作為一種組織形態是直觀的事實,但顯然這不是天生的,何以會產生這種組織形態,這需要深入解釋。第二,政黨作為一種組織形態也只是表象,總不能說隨便聚集在一起的一群人就是一個組織形態,那么其本質到底是什么,這也需要深入解釋。第三,在前兩個問題都沒有得到有效解釋的情況下,政黨組織的差異和變化問題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解釋。然而對于這些問題,靜態研究方式基本上是無能為力的,所以非常有必要從動態的角度,深挖作為一種組織形態的政黨,其背后的組織邏輯(機制)是什么,這樣才有可能解釋為什么政黨會是一種組織形態,為何和如何形成,以及為何和如何變化等重大問題。這就是本文試圖解決的問題。

而要解決這個問題,就非常有必要引入集體行動組織學。總的來說,迄今為止,政黨組織研究中運用集體行動組織學的程度較低。英國政治學者韋爾(Alan Ware)把政黨組織研究概括為三種類型:一是以迪韋爾熱和美國政治學者愛潑斯坦(Leon Epstein)為代表的“選舉競爭模式”,用選舉競爭中爭取資源的需要來解釋群眾型政黨和干部型政黨在組織形態上的差異;二是以意大利政治學者帕尼卞科(Angelo Panebianco)為代表的“制度模式”,認為影響政黨組織形態的因素是政黨的起始條件及其自主性和系統性情況;三是社會學傳統,用政黨所能獲得的資源類型來解釋政黨的組織形態,韋爾本人就持這種觀點。[6]顯然,這三種研究都沒有運用集體行動組織學的理論和方法。韋爾本人盡管關注過美國學者奧爾森(Mancur Olson)的集體行動理論,試圖用它來說明政黨成員是如何受到激勵的。[7]但很遺憾,他對集體行動組織學的運用僅限于此。真正運用集體行動組織學的政黨組織研究,主要是建議把政黨界定為用來解決集體選擇難題的制度(institution)設計,包括把政黨看成是用來解決選民投票難題、政治領導人選擇和繼承難題以及政府決策難題的手段。[8]但是這些研究存在不足,主要是機械套用奧爾森的集體行動理論,堅持共同目標的假定,對組織邏輯解釋不清。比如,美國政治學者艾爾瑞奇(John Aldrich)是這方面的突出代表,他試圖用奧爾森的集體行動理論來解釋美國政黨的產生和變化。但他說漢密爾頓(Alexander Hamilton)在國會中組建政黨是為了解決政府的決策難題,卻用被迫模仿來解釋杰斐遜(Thomas Jefferson)和麥迪遜(James Madison)組建反對黨。[9]這里的邏輯顯然是不一致的,說明沒有真正把握政黨的組織邏輯。有鑒于上述種種情況,引入集體行動組織學來開展政黨組織研究仍有必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岛县| 宽城| 龙江县| 沅江市| 石城县| 无棣县| 德兴市| 岢岚县| 景谷| 玉门市| 南溪县| 新巴尔虎左旗| 平乐县| 北宁市| 广水市| 沙田区| 潮安县| 伊宁市| 恭城| 凤阳县| 胶州市| 隆昌县| 商洛市| 南汇区| 平邑县| 锦屏县| 宜川县| 农安县| 英德市| 安岳县| 会泽县| 毕节市| 梧州市| 长沙市| 当阳市| 南雄市| 米易县| 仁怀市| 神木县| 安义县| 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