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術創新、金融結構優化與供給側改革
- 程宇
- 734字
- 2019-10-11 16:55:28
第四節 研究思路與方法路徑
一 基本思路和技術路線
本書在系統總結國內外關于技術創新與金融結構的理論與實踐的基礎上,針對當前該研究領域較為缺乏制度分析、演化分析這一現狀,試圖運用制度經濟學分析方法對現有研究的不足之處進行完善,分析金融制度變革背景下金融結構影響技術創新的路徑,揭示對技術創新產生影響的結構、制度等相關變量,提出相關假說(假說Ⅰ、Ⅱ、Ⅲ、Ⅳ),并在此基礎上運用計量經濟方法進行實證檢驗,為優化金融結構、變革金融制度提供政策建議。
本書的總體框架見圖1-1。
圖1-1 本書技術路線
二 擬采用的方法和手段
(1)理論研究與歷史研究相結合
一方面,從金融結構影響技術創新的相關理論出發,分析金融結構演進的一般規律與總體演化趨勢,在此基礎上對不同性質、不同階段技術創新及其與不同類型金融結構的協同演化進行分析,以奠定理論基礎。另一方面,對美、英、德、日、法等國歷史發展中金融制度、金融結構與技術創新的關系進行全面的歷史分析,從中凝練出研究對象。
(2)比較分析與制度分析相結合
一方面,對美、英、德、日、法等國金融結構對技術創新的影響進行比較研究,總結其中的經驗,以獲得對我國金融結構發展的若干啟示;另一方面,從制度變革層面探討我國金融結構扭曲的制度成因以及金融制度變革通過對金融結構的傳導而促進技術創新的綜合影響。
(3)規范研究與實證研究相結合
一方面,規范分析支持金融制度變革、金融結構與技術創新的理論關系問題;另一方面,通過構建金融制度、金融結構與技術創新三者相互關系的計量模型,通過主成分分析法選定技術創新、金融結構、金融制度的核心指標,并借助Eviews軟件對我國近年來的相關數據進行實證分析,根據實證結果,采用規范分析方法探討促進我國技術創新的金融結構優化和金融制度變革的路徑設計和政策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