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術創新、金融結構優化與供給側改革
- 程宇
- 747字
- 2019-10-11 16:55:28
第五節 研究特色與創新之處
本書爭取在以下幾方面有所創新。
第一,已有研究主要聚焦于金融結構影響技術創新這一單向視角,本書指出金融結構與技術創新模式是雙向協同演化的:不僅金融結構影響技術創新模式,技術創新模式的變遷也會影響金融結構演化。當后起模仿國通過技術追趕逐步逼近技術先進國家時,技術差距逐步縮小,技術模仿的空間也趨于有限,后發國家的技術發展策略將從技術模仿轉向自主創新,此時,資本金融比重將會逐漸增加,這導致后發國家與先進國家的金融結構呈現趨同化現象。這一研究有助于深化對后發國家實施技術創新戰略的系統認識。
第二,本書一改以往大多文獻將研究焦點集中在對金融結構與技術創新之間簡單關系描述的不足,通過引入金融制度變量,把金融結構與技術創新的協同演化置于金融制度變革這一背景下,將傳統“金融結構—技術創新”的研究思路拓展為“金融制度—金融結構—技術創新”的新思路,得出金融管制適度放松可以推進金融結構優化從而成為促進技術創新的強大動力的新結論。這樣的研究安排契合轉型經濟體的宏觀體制背景和制度轉軌要求,有利于準確把握我國技術創新與金融結構匹配的系統性制度變革要求,從而提升了研究結論、對策建議的理論和現實價值。
第三,本書基于演化分析范式,指出促進技術創新的最優金融結構就是適應技術創新不同性質和各個發展階段要求的最適合、相匹配的金融結構,且這一結構也是處在動態演化和優化變遷中的。這一新的分析范式避免了對促進技術創新的兩種金融結構孰優孰劣的簡單論斷,從“最優金融結構”其實就是不斷演化發展的“最適金融結構”的視角來分析問題,有助于更深刻、更全面地揭示建設創新型國家、實施創新驅動戰略進程中技術創新與金融結構的協同演化本質和動態發展規律,拓展當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金融結構演化、發展的深度與廣度。
推薦閱讀
- 中國分省企業經營環境指數2017年報告
- 全球風口:積木式創新與中國新機遇
- 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歷史考察與制度建構
- 基于知識的高技術企業抗風險能力研究(云南財經大學前沿研究叢書)
- 世界新趨勢:“一帶一路”重塑全球化新格局
- 治理改革與市場建制
- 國資縱橫
- 數字化轉型與治理方法論
- 廣東經驗: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邁向2020年的發展戰略轉移、發展方式轉變和發展動力重構
- 中國經濟增長質量發展報告:數字經濟驅動經濟結構升級(2023)
- 中國共產黨與中國扶貧事業:改革開放以來扶貧重心轉移的路徑與動因(中國減貧研究書系·專題研究)
- 中國體育消費與發展研究
- 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綜合測評和動態監測研究
- 中國經濟新格局:戰略轉型及全球重組
- 強國新征程:“十四五”時期的中國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