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術創新、金融結構優化與供給側改革
- 程宇
- 1929字
- 2019-10-11 16:55:27
第二節 概念界定
一 技術創新
按照熊彼特(J.A.Schumpeter)在《經濟發展理論》中提出的創新理論,所謂創新就是通過“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The Setting up of a New Product in Function),將從來沒有過的關于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新組合引入生產體系[4]。創新一般包括制造新產品(Manufacture of New Products)、采用新生產方法(Adopt New Production Method)、開辟新市場(Open up New Markets)、獲得新供應商(Access to New Suppliers)和形成新組織形式(Form New Organization Form)五個方面。至今各專家學者以及研究機構對“技術創新”概念的定義莫衷一是。
表1-1是國內外學者對技術創新內涵的表述整合。
表1-1 國內外學者對技術創新內涵的表述
續表
綜上,筆者認為技術創新是創新主體在產生創新思想和具體設想后,對新知識、新工藝、新技術及其組合進行研發、生產直至產品商業化、產業化的一系列活動過程。本書所指的技術創新主要包括原始創新和模仿創新。原始創新是指基于重大基礎性科學發現、技術發明、技術攻關應用、原理性主導技術的創新,模仿創新是一種在引進技術的基礎上,通過學習、分析、借鑒進行的再創新(雷家骕等,2013)[18]。技術創新階段主要包括技術創新生命周期的微觀切面——研發、成長、快速發展、穩定和升級或衰退期等五個階段。
二 金融結構
金融結構指的是一個國家金融系統所表現出來的外部構成特征,包括金融市場、金融機構、金融工具等各自的規模和比例。國內外學者對金融結構的不同角度和不同認識見表1-2。
表1-2 國內外學者對金融結構內涵的表述
續表
按照世界銀行標準,以銀行借貸融資為主的金融結構,稱為銀行主導型金融體系;以資本市場的股票、債券融資為主的金融結構稱為市場主導型金融體系。但在統計口徑上,二者之間略有區別。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統計口徑為增量法,更多的是指融資增量,即每年或一段時間內從資本市場和銀行分別融通資金的總額。
而市場主導型和銀行主導型的統計口徑為存量法,更多的是指規模和存量,即一國的金融體系中,資本市場和銀行的規模之比。
增量法與存量法存在一定的對應關系,總體上是一致的。一般來說,直接融資比重較高的國家都是市場主導型,間接融資比重較高的國家都是銀行主導型。但兩者也存在差異,資本市場融資增量容易受到經濟波動影響,在經濟衰退期間,資本市場低迷,直接融資額較低,即便是市場主導型的國家,直接融資比重也會大幅下降。2008年美國發生金融危機后,次年資本市場的融資額大幅降低,IPO融資額289億美元,僅為危機爆發前的三分之一。增量法反映了短期內直接融資的增長情況,適用于制定短期政策目標,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易受市場環境、政策影響,波動較大,且國際數據可得性差,難以進行國際比較等;而存量規模則相對穩定,國際數據可得性較好。因此,目前國際上普遍采用存量法來描述一國金融結構。
可見,金融結構的內容十分龐雜,由于研究的需要,學界主要從狹義的角度來界定金融結構,即與King和Levine(1993)[33]、Levine(1997)[34]、林毅夫(2009)[35]等經常使用的金融結構相同,是指銀行融資與資本市場融資的相對比例關系及其分工。它不僅反映了銀行市場和金融市場相對的規模和效率,也反映了各種主要金融工具的運用程度。在統計口徑方面,也采用存量法來衡量金融結構的高低。
三 金融制度
根據目前能夠搜集到的文獻,國內外學者對于金融制度并沒有做出嚴格的并且得到廣泛認可的定義。只是在20世紀90年代以來,學者們對金融體系的比較和設計問題(Boot and Thakor,1997[36];Deidda and Fattouh,2008[37])進行研究時,金融制度變遷和演化問題才開始得到重視。
目前國內外學者對于金融制度的定義有代表性的三種[38]。第一種定義認為,金融制度是構成金融結構的框架及各構成要素的有機綜合體(鈴木淑夫,1987[39];魏杰等,1996[40])。第二種定義,基于系統論,認為金融制度是指有關資金融通的體系或系統(Levine,1997;楊艷琳、陳銀娥、羅昌盛,1998[41];張笑玎,2005[42]),它包括資金供求個人及機構、各類金融機構、資金流通機制及金融監管機制。第三種定義,基于新制度金融發展理論,認為金融制度是指有關金融交易的規則(包括正式規則和非正式規則)、慣例和組織安排(范恒森,2000[43];崔滿紅,2002[44];江春、許立成,2006[45]),金融制度的內容涵蓋了金融業務、組織機構和監管安排。
基于如上研究,筆者認為金融制度是指有關金融交易的全部制度安排、規則和秩序的集合,具體包括金融組織制度、金融市場制度和金融監管制度。這些規則和制度安排不但支配和影響金融市場的交易行為,還影響金融結構優化和演進的軌跡。需要強調的是,本書所研究的金融制度變革主要是指正式的金融制度,即作為“制度供給者”的政府通過利率、匯率、準備金率、準入監察、信貸規模、證券發行和業務創新監管等正式制度工具對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場進行強有力的“制度約束”,進而對金融結構的形成、調整、優化和演變產生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