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 寫作思路

本書將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闡述:一是展示重慶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的基本概況,對公司的經營管理與經營業績進行梳理分析;二是在基本史實的基礎上,將重慶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放在具體社會環境中進行考察與討論。通過考察公司與國家、社會的關系,公司生存與發展的動態,進而分析公司在推動近代重慶社會經濟發展及促進重慶城市近代化中所起的作用及歷史局限。

1.基本史實的闡述

從研究現狀來看,研究者對近代重慶電力史的關注較少,對當時重慶電力公司的資金來源、股東、董事會構成、人事關系、生產經營與營業績效等方面尚缺乏整體研究。雖然有些學者對成都電力企業(如啟明電燈公司)做過某些方面的考察,但已有的研究成果缺乏對近代中國電力發展史整體性認識,而本書對重慶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的實證考察有助于深化對近代中國電業史的研究。需要說明的是,本書的考察地域是民國時期的重慶市域,而不是今天的重慶市。在時間上,本書將上溯至晚清重慶開埠時期,下限則定在1949年底重慶解放。但由于資料所限,本書考察的重點時間段為劉湘實現川政統一至1949年重慶解放,側重考察重慶電力公司的發展概況、重慶社會經濟環境變遷和城市化進程,分析公司在近代中國社會經濟環境中的發展軌跡及特點。

2.社會網絡分析方法(國家與社會互動)的借鑒

社會網絡分析方法是歷史研究中重要的分析方法。在中國近代史領域,自20世紀90年代起,一些學者將其運用到社會經濟組織(如商會、工商業同業公會及職業團體)的研究中,從而大大開闊了史學研究的眼界,為史學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路徑。本書將以重慶電力公司為個案,借鑒社會網絡分析方法,將公司置于近代重慶政治及社會經濟發展的動態歷史圖景和在此歷史圖景下形成的社會關系網絡中,將公司經營置于四川地方軍閥政府時期、重慶國民政府時期、日軍襲擊重慶的政治社會環境中去考量,并考察公司經營與金融機構、電力用戶之間的互動關系。通過梳理種種互動關系,本書將揭示公司在戰爭環境下雖屢遭日軍轟炸,但仍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公司與政府之間既存在業務合作的關系,又存在矛盾;公司與電力用戶間因一些社會因素而發生矛盾與沖突,較為顯著的案例體現在竊電與反竊電的問題上。綜上所述,本書將借鑒社會網絡分析方法對重慶電力公司進行動態考察,展現其經營發展的曲折性與復雜性。


[1]吳承明、江泰新主編《中國企業史·近代卷》,企業管理出版社,2004,第384~385頁。

[2]傅潤華、湯約生主編《陪都工商年鑒》,文信書局,1945,第84~85頁

[3]重慶市政府秘書處編印《九年來之重慶市政》,1936,第66~68頁。

[4]陸仰淵、方慶秋主編《民國社會經濟史》,中國經濟出版社,1991,第148、370~372、593~594頁。

[5]許滌新、吳承明主編《中國資本主義發展史 第3卷 新民主主義時期的中國資本主義》,人民出版社,2003。

[6]劉克祥、吳太昌主編《中國近代經濟史(1927~1937)》上冊,人民出版社,2010,第326~341頁。

[7]杜恂誠:《民族資本主義與舊中國政府(1840~1937)》,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1,第250~252頁。

[8]張忠民、朱婷:《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國有企業(1927~1949)》,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7,第91頁。

[9]王笛:《跨出封閉的世界——長江上游區域社會研究(1644~1911)》,中華書局,2006,第332~333頁。

[10]周天豹、凌承學主編《抗日戰爭時期西南經濟發展概述》,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88,第134~171頁。

[11]隗瀛濤主編《重慶城市研究》,四川大學出版社,1989,第104、126頁。

[12]隗瀛濤主編《近代重慶城市史》,四川大學出版社,1991,第166、256~258、478~482頁。

[13]重慶抗戰叢書編纂委員會編《抗戰時期重慶的經濟》,重慶出版社,1995,第305~309頁。

[14]黃立人:《抗戰時期大后方經濟史研究》,中國檔案出版社,1998。四聯總處全稱為“四行聯合辦事處”。1939年9月8日,國民政府公布了《戰時健全中央金融機構辦法綱要》,改組成立四行辦事總處,負責辦理與政府戰時金融政策有關的各種特種業務,統籌管理原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中國農民銀行四行的業務。1939年11月,四聯總處由漢口內遷入渝,成為戰時金融經濟的中樞決策機構。

[15]楊光彥、秦志仁主編《跨世紀的大西南——近現代西南經濟開發與社會發展歷史考察》,重慶大學出版社,1999。

[16]張守廣:《大變局——抗戰時期的后方企業》,江蘇人民出版社,2008,第149頁。

[17]張守廣:《大變局——抗戰時期的后方企業》,第321頁。

[18]張守廣:《抗戰大后方工業研究》,重慶出版社,2012,第23頁。

[19]隗瀛濤、周勇:《重慶開埠史》,重慶出版社,1997,第101~102頁。

[20]周勇編著《重慶辛亥革命史》,重慶出版社,2011,第26~27頁。

[21]周勇主編《重慶通史》,重慶出版社,2002,第442~443、865、1017、1150~1151頁。

[22]周勇主編《重慶抗戰史:1931~1945》,重慶出版社,2005,第360~361、452~453頁。

[23]張瑾:《權力、沖突與變革——1926~1937年重慶城市現代化研究》,重慶出版社,2002,第5、11、173頁。

[24]周勇、陳國平主編《給世界以和平——重慶大轟炸暨日軍侵華暴行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重慶出版社,2008,第171~175頁。

[25]潘洵主編《抗戰時期西南后方社會變遷研究》,重慶出版社,2011,第63~84、282頁。

[26]黃晞:《舊中國電力發展史略》,《中國科技史料》1985年第3期;《電力技術發展史簡編》,水利電力出版社 ,1986;《中國近現代電力技術發展史》,山東教育出版社,2006。

[27]李代耕編《中國電力工業發展史料——解放前的七十年(一八七九~一九四九)》,水利電力出版社,1983。

[28]王紅曼:《抗戰時期四聯總處在西南地區的工業投資》,《貴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1期。

[29]劉文豐:《抗戰時期資源委員會電廠迅速發展原因探析》,《湖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第1期。

[30]王靜雅:《國民政府時期長江中下游電業研究綜述》,《華中師范大學研究生學報》2010年第3期。

[31]孫志爽:《抗戰時期四川的電力工業》,碩士學位論文,四川大學,2007。

[32]蔣之亮:《成都啟明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的歷史軌跡與制度演進(1909~1949)》,碩士學位論文,四川大學,2008。

[33]劉文豐:《抗戰時期國民政府的電力工業建設》,碩士學位論文,廣西師范大學,2007。

[34]黃興:《電氣照明技術在中國的傳播、應用和發展(1879~1936)》,碩士學位論文,內蒙古師范大學,2009。

[35]王靜雅:《建設委員會電業政策研究(1928~1937)》,碩士學位論文,華中師范大學,2011。

[36]李瑞:《成都啟明電燈公司創辦及抗戰前的經營管理研究(1909~1937)》,博士學位論文,四川大學,2009。

[37]重慶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重慶市志》第4卷(上),重慶出版社,1999,第151~237頁。

[38]重慶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重慶市志》第7卷,重慶出版社,1999。

[39]中國民主建國會重慶市委員會、重慶市工商業聯合會文史資料工作委員會編《重慶工商史料》第2輯,重慶出版社,1983。

[40]中國民主建國會重慶市委員會、重慶市工商聯合會文史資料工作委員會編《重慶工商人物志》,重慶出版社,1984。

[41]傅友周:《記重慶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四川省委員會、四川省省志編輯委員會編《四川文史資料選輯》第4輯,內部發行,1979,第41~61頁。

[42]中國電業史志編輯室、湖北省電力志編輯室編《中國電業史料選編》(上),內部刊行,1987。

[43]四川省電力工業志編輯室編《四川電業志資料匯編1》,內部刊行,1989;《四川電業志資料匯編3》,內部刊行,1990;《四川電業志資料匯編4》,內部刊行,1991。

[44]李學通編《抗日戰爭 第5卷 國民政府與大后方經濟》,四川大學出版社,1997,第236~237頁。

[45]唐潤明主編《抗戰時期大后方經濟開發文獻資料選編》,內部刊行,2006。

[46]孫照海、初小榮選編《抗戰文獻類編·經濟卷》,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09。

[47]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 第5輯 第2編 財政經濟》,江蘇古籍出版社,1997。

[48]重慶市檔案館、重慶師范大學合編《中國戰時首都檔案文獻》,重慶出版社,2008,第328頁。

[49]唐潤明主編《重慶大轟炸檔案文獻·財產損失》,重慶出版社,2011,第73~374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同心县| 阿坝| 饶平县| 拜泉县| 常宁市| 五大连池市| 若尔盖县| 莆田市| 东丽区| 巴楚县| 碌曲县| 红原县| 五台县| 城口县| 柘城县| 虞城县| 石嘴山市| 海宁市| 西藏| 高要市| 土默特左旗| 张家界市| 辽宁省| 阜宁县| 永新县| 利津县| 亳州市| 通榆县| 喀喇沁旗| 鹤岗市| 邹平县| 方城县| 望奎县| 天津市| 琼结县| 炎陵县| 临沭县| 昔阳县| 太谷县| 新丰县| 满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