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外投融資體制研究與借鑒
- 林勇明
- 727字
- 2019-10-11 16:51:52
三 政府投資與私營部門投資的比例結構及凈外資流入的變化趨勢
從表2-7的數據可以看出,1900~1919年,美國私營部門投資、地方政府投資、聯邦政府投資(不包括軍用固定資產)各自所占的份額變化不大,為92.6∶6.2∶1.3。從1920年開始直到“二戰”前這段時間,私營部門投資所占份額則持續下降,政府投資所占份額不斷上升。在此之后,私營部門投資與政府投資所占份額又出現了相反方向的變化,逐步恢復到20世紀20年代的比例關系。
表2-7 私營部門投資、地方政府投資、聯邦政府投資占總投資比重
從政府投資內部結構看,聯邦政府投資在20世紀30年代之前所占份額一直很小,但在30年代出現明顯的增長,所占份額從20年代的0.6%上升到7.5%。“二戰”時期更是增長迅猛,其資本形成份額(不包括軍用固定資產)達到13.2%,超過了地方政府。但在戰后的1945~1955年,聯邦政府投資又回落到約3%的水平。因此,從和平年份看,美國政府投資主要是由州及州以下地方政府承擔的。
從私營部門投資內部結構看,美國國內資本形成總額中,個人(家庭)所占份額有不斷下降之勢,而企業投資所占份額則長期保持穩定,在67%~72%(見表2-8)。
表2-8 美國資本形成的所有制結構
表2-8 美國資本形成的所有制結構-續表
從凈資本流入的變化趨勢看,自19世紀末期開始,除了“二戰”時期及20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時期,美國基本上成為資本凈輸出國,也就是其國內資本形成基本不需要依靠凈資本流入。“一戰”時期,是美國向外借貸及在美外國資本向母國回流大量增加的時期。整個30年代,由于平均每年有1.63億美元的美國海外資本回流,這一時期是各個時期中凈資本流入最大的時期(年均4.6億美元)。在“二戰”時期,外國在美資本雖大量增加,但美國對盟國的單邊援助也大量增加,因此,凈資本流入年均僅有1.7億美元(見表2-9)。
表2-9 美國凈資本流入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