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型時期的社會與國家:以近代中國商會為主體的歷史透視(修訂本)
- 朱英
- 888字
- 2019-11-19 14:57:41
第四章 清末之際社會自身的發展
西歐許多國家的近代歷史表明,在其市民社會的孕育與形成的過程中,國家并未發揮決定性的作用,而主要是社會自身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從其內部自發孕育進而得以生成市民社會。因此,在近代西歐許多國家中,市民社會能否形成,關鍵取決于社會自身的發展程度,而不在于國家實行的政策是否為市民社會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環境。
近代中國的情況則與西歐許多國家存在十分明顯的差異。中國封建時代的歷史特別漫長,達數千年之久,世界上幾乎沒有一個國家能夠與之相比;中國封建時代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統治體制的完整嚴密與皇權的高度集中,也堪稱世界封建政治史上的典型。國家對基層社會的各種直接與間接控制方式,在世界各國中均屬少見。在這種政治環境里,中國歷史上也難以出現社會的獨立發展機遇,嚴重缺乏自治的淵源與傳統。所以,社會自身的發展一直非常緩慢,力量也十分有限。直至近代,類似的情況仍然比較突出。如果單純通過社會自身的發展,是不可能孕育出獨立自治的市民社會的。于是,國家的有關政策與統治方式有無改變,是否為市民社會的孕育創造了有利的客觀環境與條件,在很大程度上關系到市民社會能否萌生,這是近代中國與西歐許多國家市民社會的形成所不同的一個突出特點。
不過,在近代中國特殊的歷史條件下,國家雖然對市民社會的孕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但這并不意味著社會自身的發展,對市民社會的萌生完全不起作用。事實上,如果沒有社會自身的發展,僅僅依靠國家有關政策創造的有利環境與條件,同樣也不能直接孕育出市民社會。因為國家的有關政策只是提供了外部條件,而市民社會的真正形成,同樣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社會自身內部條件的相應發展。近代中國與近代西歐許多國家的不同之處在于,市民社會的孕育與形成,取決于國家與社會兩方面因素的共同影響,而且這兩方面的因素缺一不可。從實際情況看,盡管在中國歷史上社會的自身發展極其緩慢,但進入近代以后,隨著時代的變遷與內外多種新因素的影響,社會自身的發展較諸以往也確實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新態勢,并且在市民社會的孕育過程中發揮了不容忽視的作用。下面從幾個方面對晚清時期社會的自身發展做一簡略的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