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高三后,我在宿舍做得比較多的一件事就是墊高枕頭來思考人生了。
我的高三是該怎樣過的?
剛開學補課的那段時間,每天過得像玩似的。之后雖然也早起了,而且一直苦苦堅持。計劃也做了,而且是滿滿的計劃。但是,我直到現在也還沒能找到很滿意的狀態。這是怎么了,到底怎么了?
也許紫婷說得對,我不過是在以補習的名義來追女孩罷了。對,就從補習這里開始改變。要說就此放棄,那是不可能的,但也絕不能再沒心沒肺地繼續下去了。
由于礙于自己的一點情面,第二天早上我是這樣跟他們說的:鑒于現在大家的歷史基礎都相對扎實了,同時也是為了同步適應小山和金媚的節奏安排,我們以后每天就集中學習一次吧。當然,如果在這個過程中有需要的話,我們也可以適當增加一點時間。
小玲點點頭,表示同意。小山和金媚也更沒異議了,畢竟他倆一直都是這樣操作的。
在我把話說完后,剩下的就是內心里的幾分過意不去了。而又為了在他們面前表示我的心態是輕松的,我并未急于去比劃我桌面上已揭開了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擬》。我主動向金媚借取了她桌面上的幾本《意林》和《作文素材》,雖然說她一般也不怎么喜歡看書,卻是比較喜歡看這類中學生的雜志。
我開始一頁一頁又一頁地翻,本著是想找到一個醒目的標題,然后去看一篇有趣的文章。沒想到在翻的過程中,噫,上一頁左下角有一行字,我的第六感告知我這應該是要翻回去看看的。
果然,這是一句讓我醍醐灌頂的話:“你的問題主要在于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語出楊絳先生。
我認真地再讀了一遍,然后沉靜了下來。我想起我的前任同桌梁耀輝之前有跟我聊過這句話,但當時我并不在意。時至今日,我才進一步讀懂。原來我一直都在胡思亂想,原來我一直都在迷迷糊糊地過日子,原來我一直都不曾真正地去理解過別人說過的話......這糟糕透了。當然,這是一時偏激的說法。理性來看,對于很多事我雖然都有在做,但做得真的不夠,遠遠不夠。
下午,發生了一件這樣的事。語文老師在鈴響后突然要求學習委員要將五六節發下來的周測試卷給收上去,沒交試卷的則要把名單交給她。
那時那刻,我不禁心一慌。這件事似乎就是注定的:語文老師是真的已經許久都沒有進行收取小型考試試卷的舉措了,當然除了開學初的一倆次之外。而在一般的小考中,除了英語科,我都是有認真完成的。而這次,語文科,我偏偏在看雜志,沒寫。而更為諷刺的是,往日里對周測試卷都是冷處理的小山,這次居然做完了,而且作文還寫了近一千字。而最為諷刺的是,負責收試卷的小玲對我說:“除了后面幾個還在開小差的,就差你的試卷了,你看怎么辦。”
“我去,這真是見鬼了。算了算了,那把我的名字報上去吧。”
課間,語文老師就把我和四位弟兄叫到了辦公室。
“你們說說吧,這是怎么回事,你們為什么不寫不交試卷?”
現場是一副審判的氛圍,他們四個死皮賴臉的,對這場合也算是司空見慣了。而在對他們幾個進行簡單了的批評教育之后,語文老師瞬時將重點轉移到了我身上。
雖然說我會經常出入辦公室,語文老師對我也很熟悉,但這次的情況和以往畢竟有點不一樣。
“大海,你這又是什么情況?”
我滿臉無地自容,只有慚愧地說出:“就是沒交試卷。”
“那你為什么不交,是沒寫完還是怎么樣?”
“在做其他事,所以......”
“其他事?什么其他事?考試時間你做什么其他事?”說著說著她的語氣也上來了。
在來的路上我是計劃要說我當時是在看《作文素材》以方便我寫好這篇作文的,只是看的時間太久,所以就沒寫到。但她的語氣讓我知道我應該是說錯話了。人,在很多時候就是這樣:只要做錯了事,除非你有反轉性的理由,否則根本就不應該解釋,因為越解釋越錯。
我隨隊伍站著,啞口無言。
她繼續教育我們:“試卷,做不做好是能力問題,而只要做了,能力就會有所提升。這是我們出題講題的初衷。但你們幾個沒有認真對待,這就是態度問題了,態度問題不是一個值得原諒的問題。何況你們已經高三了,高三意味著什么?意味著要努力,意味著要奮斗,意味著要對自己的前途發展負責了。而你們這種對待學習的態度讓我感到很失望,我希望你們之后可以好自為之。”
“嗯。”.
“你們回去吧,回去墊高枕頭好好想想。”
我拖著沉重的腳步回到教室,小玲見我一副悶悶不樂的嘴臉,靠過來想著和我聊倆句,但我揮手婉拒了她。
我再一次打開《意林》,再一次盯著楊絳先生的那句話。一分鐘后,我決定將它視為我今后一段時間里的一個新的目標:我要看書,看很多很多的書。
我開始搜集我們班里的課外書,不搜不知道,一搜嚇一跳。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劉慈欣的《三體》、白落梅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柴靜的《看見》......各式各樣的書本擺在我的眼前。這也讓我意識到我有些時候對于有些事在某種程度是低估了別人,也高估了自己。
這是一種新的嘗試,借了四本村上春樹的作品給我的嘉欣詢問我:你怎么突然想起要看書了?
我回答的是現在的我內在根基不穩,常常迷失自我,是時候將一些缺少的東西給補上來了。
一鼓作氣之下,我不管早讀,上課,還是晚自習,反正是在老師允許我們自習的時間內,我一本一本又一本地啃。這是一種漸進式的充實,一種若隱若現的成就感。一個星期下來,我前前后后看了八本書,整整八本。數值不算顯眼,卻也是我前兩年閱讀量的總和了,而這僅僅是發生在過去一個星期的事。
一想到數值上的某種關聯,我就特別亢奮,這不應該是結束,也不能就此結束。對,我可以做得更多,我可以創造更偉大的個人歷史。
在充分地自嗨之余,我也想將這份美好和我的朋友們分享。于是,我將這八本書疊撲在一起,用手機拍了一張角度相當滿意的照片,然后發到朋友圈里,并配上文字:“一個星期,成功看完八本書。”最后坐等“點贊”。
我滿足地點開一條又一條的評論,滿滿都是鼓勵的聲音。但看到第十四條,畫風有點變了。這是一條來自一位久不聯系的高一同學的評論:“恕我直言:沒胸的人才會用力擠溝。”
我去,他想表達什么?他算是在諷刺我嗎?他神經病啊。我一時氣不順,然后把評論遞給中炫看,讓他幫忙解讀。
中炫先是一樂,然后跟我說:“嗯,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理解?Are you kidding me?理解?”我有點不可思議。
“對啊,你沒看到他的朋友圈嗎?”他繼續淡淡地說。
“沒有,鬼才要看他的朋友圈呢。不過,我好像屏蔽他很久了,記得有一段時間他經常發玩游戲的內容,煩死了,所以就......”
“呵呵,那你就是錯過了。他在這段時間里經常有發李敖、韓寒的語錄,也許是中毒太深,所以現在有點憤青了。”
“哦......哼,我看他不止是憤青,他整天就整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我看他快成廢青了。”
“呵呵呵,那倒不至于。再說了,大家都是同學,你的火氣也別那么大。”
“對哦,也不知道是為什么,我今天的火氣特別的大。也許是高三的壓力吧,本來發條朋友圈,就是想讓別人贊揚一下的,但他,唉,我都不想說話了。”
“嗯,不過你有時候也不應該期待得那么高,因為你發的東西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認可。其實有些時候也說不上認可不認可的,一個人的心情會影響到他一時的情緒舉動,所以有沒有被贊,那都隨緣吧。我現在也很少發朋友圈了,因為覺得有些事沒必要向其他人炫耀.....”
“呵,沒必要?上次我還看到你發你和紫婷出去玩的動態呢,還在裝?而且大家都加了班主任的微信,你就不怕死?”
“那是偶爾發一條嘛,至于班主任,我早就屏蔽掉他了,呵呵呵。”
“大海,該上課了,你還站在那干嗎?”門口傳來班主任熟悉的聲音。
我轉過頭來一看,見鬼了,看來真的是不能在背后隨意就議論別人啊。
“鈴響了嗎?”我還在小聲地向中炫確認。
他也看了看班主任,然后向我搖搖頭。
“快回座位,準備上課了。”他再次叫到我。
“好。”我快馬歸位。
在我坐下的那一刻,鈴鈴鈴鈴......鈴聲正式響起,我去。我以為他面色上會有點什么異動,但是并沒有。他且認真地讓大伙拿出前一天的試卷出來準備評講,我先是無語地看著這一切,然后調整狀態跟著他進入每天為時不多的正常的課堂安排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