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以奮斗者為本

企業的發展需要人才,但是這些人才不能只是擺設,只有將其培養成奮斗者,才能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與大多數企業招聘的員工一樣,華為的員工進入公司時,也都是剛出校門、顯得有些稚嫩的大學生。但是只要進了華為的大門,不管什么學歷都得讓自己快速成為一個吃苦耐勞的人,養尊處優的人在華為是無法生存下去的。

華為的發展是通過華為人不斷努力和犧牲自我得來的,不管在條件多么艱苦的地方,只要客戶有需求,就有華為人奮斗的身影。華為將“以奮斗者為本”作為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就說明這是華為人過去、現在和將來都必須堅持的準則。

奮斗者是華為力量的來源

新員工剛進公司時,華為就會對他們強調公司的核心價值觀,讓他們理解奮斗的意義,因為這些核心價值觀將是他們做事的準則和方向。沒有奮斗者,華為就沒有力量的來源,因為是奮斗者在為客戶創造價值,幫助華為實現價值。任正非欣賞美國的奮斗者文化,在他看來,美國的科技發展能夠領先于世界,就是因為有無數的奮斗者前赴后繼地奮斗在科技研發戰線上,他在《我們向美國人民學習什么》一文中寫道:


拼命奮斗是美國科技界的普遍現象,特別是體現在成功者與高層管理者身上。美國科技領先是由數百萬名奮斗者推動技術進步、管理進步,以及服務網絡的優良服務而取得的。這種例子很多。


任正非希望華為也能被一批批奮斗者推動著前進。事實上,在華為的發展史上,奮斗者層出不窮。

華為一直以來都樂于,并且做到了與奮斗者分享成果。任正非認為,華為要做到“吃水不忘挖井人”,當華為在不斷取得成績時,那些沖鋒陷陣的人也要得到應有的回報。


截至2016年年底,華為控股的比例分配中,任正非的個人持股僅占1.01%,工會委員會的持股則高達98.99%,持股的員工人數高達8.5萬人。也就是說,在華為有近一半的員工持有公司的股份。而在2009年年底,任正非還持股1.42%,員工持股計劃的參與者人數只有6.1萬人。幾年間,華為的持股人數就增加了2萬多人。


華為不斷將股權分給員工,就是讓員工的奮斗有回報,讓員工愿意與華為一起繼續奮斗。華為與奮斗者共享利益,并以相應的獎勵措施來激勵更多的員工堅持做有追求、能創造價值的奮斗者。

發揚長期堅持艱苦奮斗的精神

華為艱苦奮斗的精神不是創業初期才有的,也不是只有在困難時期才能夠堅持的,而是華為存在一天,華為人就會艱苦奮斗一天。只有長期堅持艱苦奮斗,才能讓華為屹立不倒。不能堅持長期艱苦奮斗的人,職位再高也會被換下來,以便讓更有能力的人承擔更多的責任。

任正非認為公司是依靠奮斗者打拼出來的,只有不斷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才能持續經營,所以他對華為人說:


艱苦奮斗必然帶來繁榮,而繁榮以后不再艱苦奮斗,必然丟失繁榮。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歷史是一面鏡子,它給了我們多么深刻的啟示。忘卻過去的艱苦奮斗,就意味著背棄了華為文化。


華為提倡的艱苦奮斗不僅是身體上的,更是思想上的。這是要求員工在工作上具有進取的思想,不能毫無目的地工作,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1996年,任正非就在《反驕破滿,在思想上艱苦奮斗》一文中寫道:


華為已處在一個上升時期,它往往會使我們以為8年的艱苦奮戰已經勝利。這是十分可怕的,我們與國內外企業的差距還較大,只有在思想上繼續艱苦奮斗,長期保持進取、不甘落后的態勢,才可能不會滅亡。


不能認同華為的企業文化,不能在思想上與公司一同進步,再努力也是徒勞的。華為對員工強調要不斷提高認識、超越自我,要不斷創新,否則就會被他人超越。

在“以奮斗者為本”的核心價值觀的指導下,很多華為人都能在工作中積極學習新的知識,提升自己,厚積薄發,跟上客戶不斷變化的需求步伐,從而得到更加豐厚的回報。

華為的奮斗觀就是要為客戶創造價值,并不斷提升自己。在華為,即使再努力,若不出成績,能力得不到提高,也算不上奮斗。對此,任正非做過解釋:


什么叫奮斗?為客戶創造價值的任何微小活動,以及在勞動的準備過程中,為充實、提高自己而做的努力,均叫奮斗。否則,再苦再累也不叫奮斗。


華為強調每位員工都要長期艱苦奮斗,因為客戶的需求是無止境的,努力提升為客戶服務的水平,才能始終得到客戶的信任。華為現在已經在業界處于領先地位,但任正非始終認為,如果沒有危機意識,不能認識到長期艱苦奮斗的重要性,華為將會面臨危險。很多知名的大企業成功后都因為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因此陷入了危機。

不讓雷鋒吃虧,多勞多得

華為對員工堅持以貢獻、責任、犧牲精神作為評價標準。華為管理層認為,要想讓奮斗精神保持下去,就必須讓奮斗者得到合理的回報。只有不讓雷鋒吃虧,多勞多得,才能使公司在激勵機制下保持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2014年,任正非在拉美及大T(大運營商)系統部、運營商BG(業務集團)工作會議的講話中指出:


華為價值評價標準不要模糊化,要堅持以奮斗者為本,多勞多得。你干得好了,多發錢,我們決不讓雷鋒吃虧,雷鋒也是要富裕的,這樣才會人人想當雷鋒。


企業要有效益才能活下去,因此員工要持續發揚雷鋒精神,為企業多做貢獻。對于不做貢獻的人,實行淘汰制。任正非多次表示華為公司要堅定實行末位淘汰制,以促進公司效益增長。企業也應該將效益的一部分拿出來獎勵做出貢獻的員工,選拔干部也應該將貢獻作為一項重要的考核指標。


P3比拼是由歐洲最具影響力的通信權威雜志Connect組織的第三方網絡比拼測試,按同樣標準對歐洲各運營商網絡打分排名。2012年,華為為瑞士客戶S網絡進行整網搬遷與演進。當時的S網絡已經連續幾年在P3比拼中墊底,客戶高層壓力非常大,常因項目進展問題被更換掉。

2013年12月,華為項目組幫助客戶網絡上了一個臺階,客戶網絡質量有了明顯提升。2014年12月,項目組又幫助客戶網絡質量達到了最高等級。Connect發布的2014年P3比拼結果顯示,瑞士S網絡在P3比拼中的排名從兩年前的3國10網墊底提升到了語音部分排名第一,總體排名第三。客戶CTO (首席技術官)在第一時間打電話給項目組通報喜訊。

項目組連續兩年挑戰成功,幫助客戶實現了飛躍。取得這些成績離不開那些日夜奮戰的員工們,因此,管理團隊做出決定,將項目獎勵全部分給“攻山頭的將士”,最高級別獎勵全部給最關鍵的專家。


對于那些真正做出貢獻的員工,華為決不虧待他們。就像案例中所說的,“攻山頭的將士”都會得到獎勵,“最關鍵的專家”貢獻最大,也因此享受到了最高的獎勵。

華為需要奮斗者,也會獎勵奮斗者,這樣才能做到“以奮斗者為本”。在華為,一個人的勞動所得是由其貢獻大小決定的,要想多拿工資,就要多干活,為客戶提供高質量的服務。任正非還表示“‘拉車人’要比‘坐車人’拿得多”,他對華為人說:


有些員工累了,可以休息休息,幾個月不拿工資,恢復了體力再沖鋒。我看到有人“穿馬甲”發帖說,配40萬股以下豁免退休人員的責任與義務,我覺得可以理解。但配超過40萬股以上的人員,如果覺得打仗累了,就要真正去好好休息休息。不能既享受著華為分紅,又去外面二次創業,那是不行的。


也就是說,華為對那些正在奮斗中的人會給予更多的獎勵,這也是為了促使員工始終堅持奮斗。

華為也十分注重對員工的貢獻做出公平、公正的評價,因為只有做到這一點,員工才會認為奮斗是有價值的,并把奮斗當作一種樂趣,持續下去。如果員工做出貢獻后不能得到合理的評價,其奮斗的積極性就會降低。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汝州市| 巫山县| 敦煌市| 和硕县| 常熟市| 高要市| 乌拉特前旗| 古蔺县| 华阴市| 化隆| 南康市| 隆昌县| 宜宾县| 博罗县| 麦盖提县| 大理市| 腾冲县| 兴义市| 博客| 浮山县| 潜山县| 吉水县| 平湖市| 潍坊市| 含山县| 准格尔旗| 淮阳县| 东山县| 清水河县| 河曲县| 上思县| 左权县| 兴义市| 池州市| 张家口市| 上蔡县| 华亭县| 金堂县| 手游| 江津市| 湟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