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夢溪筆談全鑒(典藏誦讀版)
- 沈括
- 745字
- 2019-09-21 11:52:51
83.制琴材料
【原文】
琴雖用桐,然須多年,木性都盡,聲始發越。予曾見唐初路氏琴,木皆枯朽,殆不勝指,而其聲愈清。又嘗見越人陶道真畜一張越琴,傳云古冢中敗棺杉木也,聲極勁挺。吳僧智和有一琴,瑟瑟徽碧①,紋石為軫②,制度、音韻皆臻妙。腹有李陽冰篆數十字③,其略云:“南溟島上得一木,名伽陀羅,紋如銀屑,其堅如石,命工斲為此琴。”篆文甚古勁。琴材欲輕、松、脆、滑,謂之四善。木堅如石,可以制琴,亦所未諭也。《投荒錄》云:“瓊管多烏樠、呿陀④,皆奇木。”疑“伽陀羅”即“呿陀”也。

【注釋】
①瑟瑟徽碧:黑綠色。瑟瑟,深綠色;徽,疑為霉,發黑的顏色。
②紋石為軫:用帶有花紋的石料制作弦柱。
③李陽冰:字少溫,今河北趙縣人,唐朝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
④瓊管,烏樠(mán)、呿陀(qù tuó):瓊管,瓊州;烏樠、呿陀,都是樹名。
【譯文】
琴雖然是用桐木制作的,然而必須是生長多年的桐木才行,等到桐木的質性都散失殆盡后,再用其制作出來的琴聲音才激揚清脆。我曾經見過唐朝初期的路氏琴,桐木都已經枯朽了,似乎無法承受住手指彈撥的力量,而它發出的聲音卻是越加的清亮。又曾經看到過越人陶道真收藏的一把越琴,相傳是用古墓中的破爛棺材杉木制作而成的,琴聲極其勁挺。吳地的僧人智和有一張琴,黑綠色,用帶有花紋的石料制作弦柱,樣式、音韻都達到了極致的境地。琴身腹部還有李陽冰篆書的幾十個字,大概意思為:“從南海的一座島上得到了一種木材,名為伽陀羅,花紋猶如銀屑,質地堅硬如石頭,命令工匠削制成的這把琴。”篆文非常古樸強勁。制琴的材料都希望輕、松、脆、滑,稱為四善。上述李陽冰所說的木頭堅硬如石頭,也可以制作成琴,這是讓人不明白的地方。《投荒錄》中說:“瓊州地區多烏樠、呿陀,都是比較珍奇的木材”。我懷疑“伽陀羅”就是“呿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