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夢溪筆談全鑒(典藏誦讀版)
- 沈括
- 699字
- 2019-09-21 11:52:51
82.笛
【原文】
笛有雅笛,有羌笛,其形制所始,舊說皆不同。《周禮》:“笙師掌教箎篴①。”或云漢武帝時丘仲始作笛。又云起于羌人。后漢馬融所賦長笛,空洞無底,剡其上,孔五,孔一出其背,正似今之尺八。李善為之注云:“七孔,長一尺四寸。”此乃今之橫笛耳,太常鼓吹部中謂之“橫吹”,非融之所賦者。融賦云:“《易》京君明識音律,故本四孔加以一。君明所加孔后出,是謂商聲五音畢。”沈約《宋書》亦云:“京房備其五音。”《周禮·笙師》注:“杜子春云:‘篴乃今時所吹五空竹篴。'”以融、約所記論之,則古篴不應有五孔,則子春之說亦未為然。今《三禮圖》畫篴,亦橫設而有五孔,又不知出何典據。
【注釋】
①箎(chí)、篴(zhú):箎,古時一種橫吹竹制的吹管樂器;篴,笛子。
【譯文】
笛子有雅笛,有羌笛,其形狀和起源,舊時的說法都不一樣。《周禮》中記載:“笙師掌教箎篴。”有人說漢武帝時期丘仲開始制造笛子。又有說法是笛子是由羌人始創的。后漢的馬融所吟詠的長笛賦,中間是空洞的而沒有底,削上面的管口,并在笛身開五個孔,還有一個孔是開在五個孔背面的,正如現在的尺八。李善為此作注說:“七孔,長一尺四寸。”這乃是現在的橫笛,太常的鼓吹部將其稱為“橫吹”,并不是馬融所吟詠的那種長笛。馬融的賦中說:“《易》京君明識音律,故本四孔加以一。君明所加孔后出,是謂商聲五音畢。”沈約在其《宋書》中也說:“京房備其五音。”《周禮·笙師》又注說:“杜子春云:‘篴乃今時所吹五空竹篴。'”以馬融、沈約所記述的事情來看,那么古時候的笛子不應有五個孔,那么子春的說法也就不一定是正確的。而今《三禮圖》中所畫的古笛,也是橫吹而且有五個孔的,這又不知道有什么典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