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夢溪筆談全鑒(典藏誦讀版)
- 沈括
- 1036字
- 2019-09-21 11:52:39
22.詳定官得別立等

【原文】
嘉祐中,進士奏名訖①,未御試②,京師妄傳“王俊民為狀元”③,不知言之所起,人亦莫知俊民為何人。及御試,王荊公時為知制誥④,與天章閣待制楊樂道二人為詳定官⑤。舊制,御試舉人,設初考官先定等第,復彌之,以送覆考官,再定等第,乃付詳定官,發初考官所定等以對覆考之等:如同即已;不同,則詳其程文⑥,當從初考或從覆考為定,即不得別立等。是時,王荊公以初、覆考所定第一人皆未允當,于行間別取一人為狀首。楊樂道守法,以為不可,議論未決。太常少卿朱從道時為封彌官⑦,聞之,謂同舍曰:“二公何用力爭,從道十日前已聞王俊民為狀元,事必前定。二公恨自苦耳?!奔榷烁饕约阂膺M稟,而詔從荊公之請。及發封,乃王俊民也。詳定官得別立等自此始,遂為定制。
【注釋】
①奏名:貢院將合格的舉人名冊上奏給皇帝。
②御試:殿試,禮部試之后,合格的舉人還要再通過殿試,殿試合格后才算是登科,并由皇帝主持唱名,授予合格者出身,以表他們是“天子門生”之意。
③王俊民:字康侯,今山東萊州人。
④王荊公:王安石,字介甫,號荊公,今江西撫州人,北宋改革家、詩人,官至宰相。
⑤楊樂道:楊畋,字樂道,今山東人。
⑥程文:是指科舉考試的答卷??忌枰勒找欢ǔ绦蜃魑?,所以又稱為“程文”。
⑦朱從道:字復之,今江蘇人。
【譯文】
嘉祐年間,貢院將合格的舉人名冊上奏給皇帝,還沒有殿試,京城的人便開始妄傳“王俊民是狀元”,不知道這種言論是如何興起的,人們也不知道王俊民是何人。等到了殿試,當時王安石為知制誥,和天章閣待制楊樂道兩個人同為詳定官。舊時的制度,殿試舉人,設立初考官先確定合格者的等級次序,然后封彌試卷,送給覆考官審查,再確定合格者的等次,然后又交給詳定官,審看初考官所定下來的等次,以和覆考官所定的等次對比:如果二者相同就確定下來;如果不同,就需要再詳細閱讀有不同意見的考生答卷,最后或是依從初考官,或是依從覆考官的答案,都不再另外定等次。當時,王安石認為初考官、覆考官所認定的第一名都不妥當,便想要從名冊中另選一人為狀首。楊樂道是個守法之人,認為王安石的決定并不合適,并未商議出結果。當時太常少卿朱從道任職封彌官,聽說了這件事情,對一起主掌封彌的人說:“二公何必這般力爭,我十天前就已經聽說王俊民為狀元,看來是事先預定下來的。二公不要再自尋煩惱?!彪S后二人便將各自的意見上奏給皇帝,皇帝下詔依從王安石的意見。等到發榜的時候,狀元果然是王俊民。詳定官可以另外確定進士名次便是從此時開始的,后來就成了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