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賦能型組織:未來組織不是管理,而是賦能
- 周朝林
- 946字
- 2019-09-19 18:27:32
及時更新組織結構和崗位,動態迭代,明確職責
管理的職能之一是協調員工之間的合作,讓大家向一個方向努力。組織應及時更新組織結構和崗位,動態迭代,明確職責。崗位是組織結構的基本單元,職責描述應該及時更新。
崗位的邊界越清晰,管理者的介入就越少;崗位責任越明確,工作效率就越能提高。因此,管理者要定期對組織內部的崗位職責分工和合理性進行回顧,及時做出調整。崗位職責要隨著具體經營情況不斷做出修訂,動態迭代,找到目前的最優方案,以便通過不斷的微調來適應環境變化。
如今,很多企業也在調整組織結構,但是因為缺少一種通過微調整來達到適應性的手段,所以通常都是在問題和矛盾壓制不住了才進行調整,傷筋動骨,成本巨大。為了更好地對崗位職責進行及時迭代,崗位職責最好能模塊化。
目前的崗位職責說明書中,一般都包括多個方面的職責。所謂“模塊化”,就是把各方面的職責看作是一個模塊,將崗位職責的迭代落實到及時調整和更新模塊上。因為模塊是更基本的單元,只有迭代,才能更聚焦。此外,模塊化還能增加組織的靈活性。如果把模塊比喻成積木,那么崗位就是由多塊積木組成的。積木是可以靈活組合的,企業完全可以根據組織的需求靈活調整崗位,圍繞人的能力來組合積木,實現積木和個人能力的更好匹配。其實,只要有人做,且還干得不錯,崗位就能及時調整,甚至還能打破傳統上由于部門劃分而造成的人為限制。
有些人認為,為了增加組織的靈活性,崗位職責的劃分應該更模糊。但是,如何保證模糊的職責有人愿意承擔?有些人認為,在中小規模的企業中,通過軟性的企業文化也能實現靈活性。但是,相比之下,及時更新組織結構和崗位,動態迭代,明確職責,反而是一種更結構化、更普遍的方法,能夠幫助中小企業快速發展到很大規模。而且,過份強調軟性文化還有一定的負面作用,比如,隨著組織規模的不斷壯大,會滋生出不利于組織整體目標的組織政治。
如果賦能的實際運營依然以傳統KPI來考核、管理和獎勵,員工依然還會被激勵機制所束縛。那么,如果不采用該種考核標準,新組織又靠什么來運行考核?領先的互聯網企業充分利用了自己的技術優勢來進行考核,其中最核心的考核系統就是所謂的metrics體系,翻譯過來就是“指標矩陣”。這里,KPI被簡化為一至兩個考核指標,也就是明年的銷售是多少、收入是多少,并不能反映戰略的真正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