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教材一本通2:刑法
- 周湘漪編著
- 9648字
- 2025-05-15 17:55:25
第3講 刑法的適用范圍
一、刑法的空間效力
我國在空間效力上以屬地管轄原則為主,兼采屬人管轄原則和保護管轄原則,并有保留地采用普遍管轄原則。另外,在空間效力問題上,要堅持司法主權原則,當我國與別國對同一犯罪都具有管轄權時,即便經過外國審判,我國仍然可以追究,但在外國已受刑罰處罰的,可以免除或減輕處罰。
(一)屬地管轄原則
屬地管轄原則有兩個派生內容:其一是旗國主義;其二是遍在地主義。
1.旗國主義
中國的船舶和航空器屬中國領域,凡在我國船舶或者航空器內犯罪的,均適用我國刑法。根據相關司法解釋,在我國船舶內犯罪的,由犯罪發生后該船舶最初停泊的中國口岸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轄;在我國航空器內犯罪的,由犯罪發生后該航空器在中國最初降落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2.遍在地主義
犯罪的行為或者結果有一項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就認為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對于這里所說的行為或結果都應作擴大理解,行為包括實行行為和非實行行為(共犯行為、未完成行為);結果包括實際結果以及未遂犯的“可能發生結果之地”,只要其中任何一項在中國境內發生,就屬于在中國境內犯罪,從而可以依據屬地管轄原則進行管轄。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部分共犯人的行為發生在中國境內,那么對所有共犯人都可認定為在中國境內犯罪。
3.例外
屬地管轄存在例外,因此不能武斷地說只要是在中國領域內發生的犯罪,都適用我國刑法。例外包括四點:
(1)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其刑事責任通過外交途徑解決;
(2)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只在戰爭狀態或緊急狀態下適用本法;
(3)刑事特別法另有規定的——依照特別規定;
(4)民族自治地方——可以對本法作變通或補充規定。
需要注意的是,(3)、(4)所針對的是狹義刑法(1997年刑法典),而對廣義刑法(即包含刑事特別法、自治地方特別法)而言,則不屬于例外的情形了。
(二)屬人管轄原則
屬人管轄原則所針對的是中國人在中國領域外的犯罪。由于它可能會與其他國家的屬地管轄相沖突,所以對它有所限制,即相對重罪管轄。對于普通公民,原則上適用我國刑法,但如果不是重罪,即法定最高刑在“3年以下”的,可以不予追究。重罪管轄有兩個例外:其一,刑法的表述是“可以不予追究”,那其言外之意當然也包括“可以追究”,因此叫做相對重罪管轄。其二,對于軍人和國家工作人員,由于他們身份特殊,法律規定他們在境外的犯罪一律適用我國刑法。基于這些例外,所以叫做“相對”重罪管轄。
(三)保護管轄原則
保護管轄原則針對的是外國人或無國籍人在外國對中國或中國人犯罪的情形。如果在境內犯罪,則直接依據屬地管轄原則處理。這種管轄原則更易和其他國家的管轄權相沖突,因此對保護管轄必須進行更嚴格的限制。這種限制體現在兩個方面:
1.絕對重罪管轄。只有當法定最低刑在“3年以上”時,才可以適用。如果法定最低刑不足3年,則不能適用,這與屬人主義的相對重罪管轄有所不同。
2.雙重犯罪管轄。必須是我國和犯罪地法律都認為構成犯罪,如果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處罰,我國刑法則也沒有管轄權。
(四)普遍管轄原則
普遍管轄原則針對的是外國人或無國籍人在外國實施的并非針對中國或中國人的國際犯罪。普遍管轄原則只是一種最后的補充原則,在可以適用其他管轄原則的情況下,是不允許適用這個最后原則的。因此,在中國境內發生的國際犯罪,應依據屬地管轄原則處理,中國人在境外實施的國際犯罪,也只能依據屬人管轄原則處理。另外,普遍管轄原則所涉及的犯罪必須是我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所規定的罪行(國際犯罪),對于這些罪行,我國只在所承擔條約義務的范圍內行使刑事管轄權。在考試中,要注意常見的國際犯罪:
1.劫持民用航空器罪(如果劫持軍用航空器,則不屬于國際犯罪,對此罪行是否有管轄權,要看它是否符合屬地管轄原則、屬人管轄原則或保護管轄原則);
2.毒品犯罪;
3.海盜罪(公海上對船只實施的搶劫殺人等暴力犯罪行為);
4.酷刑罪;
5.恐怖主義的犯罪,(如綁架外交官、暗殺政治家、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等犯罪行為);
6.販奴罪(如販賣婦女兒童);
7.戰爭罪行(如反人類罪行、種族屠殺罪)。
國際犯罪只有轉化為國內法所規定的犯罪,才可適用。如酷刑罪是國際犯罪,但在定罪量刑時,只能依據我國刑法所規定的刑訊逼供罪,而不能直接援引國際條約。
依據普遍管轄原則對國際犯罪人的處理方法是“或引渡或起訴”的規則。任何一個締約國對于在本國逮捕的國際犯罪人,要么引渡給有關請求國,要么自行起訴、審判,而不能放任不管。
二、刑法的時間效力
刑法的時間效力即刑法在何時生效、在何時失效以及對其生效前的行為有無追溯效力。其中最主要的是刑法的溯及力問題。我國現行《刑法》從1997年10月1日起生效,對它生效以前的行為采從舊兼從輕原則。所謂“從舊”,也就是原則上對刑法生效以前的行為依照當時的法律定罪處罰,新法沒有溯及力,因此,當新舊刑法對某種行為處刑完全相同時,對于舊法時代發生的案件,只能適用舊刑法的規定;所謂“兼從輕”,也就是說如果新法較之舊法對行為人有利,如不認為是犯罪,或者是處罰較輕的,則應當適用較輕的新法。單行刑法、修正案也同樣要遵循這個原則。
(一)既判力與溯及力的關系
所謂既判力是指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關于既判力和溯及力的關系,《刑法》第12條第2款規定:“本法施行以前,依照當時的法律已經作出的生效判決,繼續有效。”這顯然是為了維護判決的尊嚴和穩定,認為既判力的效力高于溯及力,對行為人有利的新法不能溯及已經生效的裁決。相應地,按照審判監督程序重新審判的案件,由于判決已經生效,故應適用行為時的法律。
(二)司法解釋的溯及力問題
司法解釋是對法律的一種理解,它的效力附屬于所解釋的法律,因此它的效力與刑法同步,原則上不受從舊兼從輕原則的約束。2000年通過的司法解釋,對于1999年的犯罪行為也有溯及力,因為司法解釋的效力“自發布或者規定之日起施行,效力適用于法律的施行期間”,它的效力可以一直追溯到1997年10月1日之后的所有行為。但是,考慮到在我國,司法解釋具有事實上“準法律”的作用,因此如果存在新舊兩個不同的司法解釋,則應受從舊兼從輕原則的約束。如1999年的犯罪行為,2002年被發現,如果對此行為存在1998年、2001年兩個司法解釋,則應按照從舊兼從輕原則選擇對行為人有利的司法解釋。
(三)連續犯、繼續犯的法律適用問題
如果犯罪成連續或繼續狀態,就有可能跨越新舊兩法,對此相關司法解釋認為一律從新法,即使舊法對行為人更為有利。
(四)新舊刑法輕重的比較
根據從舊兼從輕原則,在一般情況下,新法不具有溯及力,除非新法輕于舊法。因此,新舊法輕重的比較就成為適用從舊兼從輕原則所必須解決的問題。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刑法》第12條規定的“處刑較輕”,是指刑法對某種犯罪規定的刑罰即法定刑比修訂前刑法輕。法定刑較輕是指法定最高刑較輕;如果法定最高刑相同,則指法定最低刑較輕。如果刑法規定的某一犯罪只有一個法定刑幅度,法定最高刑或者最低刑是指該法定刑幅度的最高刑或者最低刑;如果刑法規定的某一犯罪有兩個以上的法定刑幅度,法定最高刑或者最低刑是指具體犯罪行為應當適用的法定刑幅度的最高刑或者最低刑。
本課重點法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條 【罪刑法定】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
第四條 【適用刑法人人平等】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
第五條 【罪責刑相適應】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擔的刑事責任相適應。
第六條 【屬地管轄權】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別規定的以外,都適用本法。
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或者航空器內犯罪的,也適用本法。
犯罪的行為或者結果有一項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就認為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
第七條 【屬人管轄權】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本法規定之罪的,適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規定的最高刑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工作人員和軍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本法規定之罪的,適用本法。
第八條 【保護管轄權】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規定的最低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適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處罰的除外。
第九條 【普遍管轄權】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所規定的罪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所承擔條約義務的范圍內行使刑事管轄權的,適用本法。
第十條 【對外國刑事判決的消極承認】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罪,依照本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雖然經過外國審判,仍然可以依照本法追究,但是在外國已經受過刑罰處罰的,可以免除或者減輕處罰。
第十一條 【外交代表刑事管轄豁免】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的刑事責任,通過外交途徑解決。
第十二條 【刑法溯及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為,如果當時的法律不認為是犯罪的,適用當時的法律;如果當時的法律認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總則第四章第八節的規定應當追訴的,按照當時的法律追究刑事責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適用本法。
本法施行以前,依照當時的法律已經作出的生效判決,繼續有效。
第九十條 【民族自治地方刑法適用的變通】民族自治地方不能全部適用本法規定的,可以由自治區或者省的人民代表大會根據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特點和本法規定的基本原則,制定變通或者補充的規定,報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刑法第十二條幾個問題的解釋》(1997年12月23日)
第一條 刑法第十二條規定的處刑較輕,是指刑法對某種犯罪規定的刑罰即法定刑比修訂前刑法輕。法定刑較輕是指法定最高刑較輕;如果法定最高刑相同,則指法定最低刑較輕。
第二條 如果刑法規定的某一犯罪只有一個法定刑幅度,法定最高刑或者最低刑是指該法定刑幅度的最高刑或者最低刑;如果刑法規定的某一犯罪有兩個以上的法定刑幅度,法定最高刑或者最低刑是指具體犯罪行為應當適用的法定刑幅度的最高刑或者最低刑。
第三條 一九九七年十月一日以后審理一九九七年九月三十日以前發生的刑事案件,如果刑法規定的定罪處刑標準、法定刑與修訂前刑法相同的,應當適用修訂前的刑法。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適用刑事司法解釋時間效力問題的規定》(2001年12月7日)
為正確適用司法解釋辦理案件,現對適用刑事司法解釋時間效力問題提出如下意見:
一、司法解釋是最高人民法院對審判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問題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對檢察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問題所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釋,自發布或者規定之日起施行,效力適用于法律的施行期間。
二、對于司法解釋實施前發生的行為,行為時沒有相關司法解釋,司法解釋施行后尚未處理或者正在處理的案件,依照司法解釋的規定辦理。
三、對于新的司法解釋實施前發生的行為,行為時已有相關司法解釋,依照行為時的司法解釋辦理,但適用新的司法解釋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利的,適用新的司法解釋。
四、對于在司法解釋施行前已辦結的案件,按照當時的法律和司法解釋,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沒有錯誤的,不再變動。
真題精選
1.關于罪刑法定原則與刑法解釋,下列哪些選項是正確的?[2016/2/51,多選]
A.對甲法條中的“暴力”作擴大解釋時,就不可能同時再作限制解釋,但這并不意味著對乙法條中的“暴力”也須作擴大解釋
B.《刑法》第237條規定的強制猥褻、侮辱罪中的“侮辱”,與《刑法》第246條規定的侮辱罪中的“侮辱”,客觀內容相同、主觀內容不同
C.當然解釋是使刑法條文之間保持協調的解釋方法,只要符合當然解釋的原理,其解釋結論就不會違反罪刑法定原則
D.對刑法分則條文的解釋,必須同時符合兩個要求:一是不能超出刑法用語可能具有的含義,二是必須符合分則條文的目的
2.關于刑法解釋,下列哪些選項是錯誤的?[2015/2/51,多選]
A.《刑法》規定“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手段強奸婦女的”構成強奸罪。按照文理解釋,可將丈夫強行與妻子性交的行為解釋為“強奸婦女”
B.《刑法》對搶劫罪與強奸罪的手段行為均使用了“暴力、脅迫”的表述,且二罪的法定刑相同,故對二罪中的“暴力、脅迫”應作相同解釋
C.既然將為了自己飼養而搶劫他人寵物的行為認定為搶劫罪,那么,根據當然解釋,對為了自己收養而搶劫他人嬰兒的行為更應認定為搶劫罪,否則會導致罪刑不均衡
D.對中止犯中的“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既可解釋為自動采取措施使得犯罪結果未發生;也可解釋為自動采取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有效措施,而不管犯罪結果是否發生
3.關于公平正義理念與罪刑相適應原則的關系,下列哪一選項是錯誤的?[2014/2/1,單選]
A.公平正義是人類社會的共同理想,罪刑相適應原則與公平正義相吻合
B.公平正義與罪刑相適應原則都要求在法律實施中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
C.根據案件特殊情況,為做到罪刑相適應,促進公平正義,可由最高法院授權下級法院,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
D.公平正義的實現需要正確處理法理與情理的關系,罪刑相適應原則要求做到罪刑均衡與刑罰個別化,二者并不矛盾
4.關于刑法用語的解釋,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2014/2/3,單選]
A.按照體系解釋,刑法分則中的“買賣”一詞,均指購買并賣出;單純的購買或者出售,不屬于“買賣”
B.按照同類解釋規則,對于刑法分則條文在列舉具體要素后使用的“等”、“其他”用語,應按照所列舉的內容、性質進行同類解釋
C.將明知是捏造的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在信息網絡上散布的行為,認定為“捏造事實誹謗他人”,屬于當然解釋
D.將盜竊骨灰的行為認定為盜竊“尸體”,屬于擴大解釋
5.下列哪些選項不違反罪刑法定原則?[2014/2/51,多選]
A.將明知是癡呆女而與之發生性關系導致被害人懷孕的情形,認定為強奸“造成其他嚴重后果”
B.將卡拉OK廳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大量播放其音像制品的行為,認定為侵犯著作權罪中的“發行”
C.將重度醉酒后在高速公路超速駕駛機動車的行為,認定為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D.《刑法》規定了盜竊武裝部隊印章罪,未規定毀滅武裝部隊印章罪。為彌補處罰漏洞,將毀滅武裝部隊印章的行為認定為毀滅“國家機關”印章
6.關于刑法解釋,下列哪一選項是錯誤的?[2013/2/3,單選]
A.學理解釋中的類推解釋結論,納入司法解釋后不屬于類推解釋
B.將大型拖拉機解釋為《刑法》第116條破壞交通工具罪的“汽車”,至少是擴大解釋乃至是類推解釋
C.《刑法》分則有不少條文并列規定了“偽造”與“變造”,但不排除在其他一些條文中將“變造”解釋為“偽造”的一種表現形式
D.《刑法》第65條規定,不滿18周歲的人不成立累犯;《刑法》第356條規定,因走私、販賣、運輸、制造、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過刑,又犯本節規定之罪的,從重處罰。根據當然解釋的原理,對不滿18周歲的人不適用《刑法》第356條
7.關于罪刑法定原則有以下觀點:
①罪刑法定只約束立法者,不約束司法者
②罪刑法定只約束法官,不約束偵查人員
③罪刑法定只禁止類推適用刑法,不禁止適用習慣法
④罪刑法定只禁止不利于被告人的事后法,不禁止有利于被告人的事后法
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2012/2/3,單選]
A.第①句正確,第②③④句錯誤
B.第①②句正確,第③④句錯誤
C.第④句正確,第①②③句錯誤
D.第①③句正確,第②④句錯誤
8.某孤兒院為謀取單位福利,分兩次將38名孤兒交給國外從事孤兒收養的中介組織,共收取30余萬美元的“中介費”、“勞務費”。關于本案,下列哪一選項符合依法治國的要求?[2011/2/2,單選]
A.因《刑法》未將此行為規定為犯罪,便不能由于本案社會影響重大,就以刑事案件查處
B.本案可追究孤兒院及其主管人員、直接責任人的刑事責任,以利于促進政治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
C.報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核準后,本案可作為單位拐賣兒童犯罪處理,以利于進一步發揮法律維護社會穩定的作用
D.可追究主管人員與其他直接責任人的刑事責任,以利于促進法律效果、政治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
9.①對于同一刑法條文中的同一概念,既可以進行文理解釋也可以進行論理解釋
②一個解釋者對于同一刑法條文的同一概念,不可能同時既作擴大解釋又作縮小解釋
③刑法中類推解釋被禁止,擴大解釋被允許,但擴大解釋的結論也可能是錯誤的
④當然解釋追求結論的合理性,但并不必然符合罪刑法定原則
關于上述4句話的判斷,下列哪些選項是錯誤的?[2011/2/51,多選]
A.第①句正確,第②③④句錯誤
B.第①②句正確,第③④句錯誤
C.第①③句正確,第②④句錯誤
D.第①③④句正確,第②句錯誤
10.“罪刑法定原則的要求是:(1)禁止溯及既往(的罪刑法定);(2)排斥習慣法(的罪刑法定);(3)禁止類推解釋(的罪刑法定);(4)刑罰法規的適當(的罪刑法定)。”下列哪一選項與題干空格內容相匹配?[2010/2/1,單選]
A.事前——成文——確定——嚴格
B.事前——確定——成文——嚴格
C.事前——嚴格——成文——確定
D.事前——成文——嚴格——確定
【答案及解析】
1.AD(刑法解釋)。A選項,在同一個法條中,不可能既進行擴大解釋,又進行限制解釋。但在刑法條文中,存在很多“暴力”的表述,根據刑法解釋理論,在不同語境下應當對暴力作出不同的解釋,有的條文中需要進行擴大解釋,有的條文中則需要進行限制解釋,這并不違反罪刑法定原則。A選項正確。B選項,構成強制猥褻、侮辱罪中的“侮辱婦女”必須與猥褻具有等價性,這在客觀上不同于侮辱罪中的侮辱,同時強制侮辱罪的對象只限于婦女,但侮辱罪的對象可以是男性,也可以是女性。二者的區別不僅在于主觀,也在于客觀。B選項錯誤。C選項,當然解釋是使刑法條文之間保持協調的解釋方法,舉輕以明重的當然解釋必須同時具備實質當然和形式當然才符合罪刑法定原則,如果僅有實質之當然,而不符合形式之當然,這種當然解釋可能是一種類推解釋,不符合罪刑法定原則。C選項錯誤。D選項,對刑法分則條文的解釋,必須同時符合兩個要求:一是不能超出刑法用語可能具有的含義,二是必須符合分則條文的目的。D選項正確。
2.BCD(文理解釋;當然解釋;犯罪中止)。從文理解釋的角度看,根據法律條文的規定,只要違背婦女意志,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手段強行與其發生性關系的,就屬于強奸行為。因此,如果丈夫違背妻子的意愿與其發生性關系的,可以解釋為“強奸婦女”。所以A的說法是正確的;體系解釋具有相對性,搶劫罪與強奸罪侵犯的客體不同,對象也不同,因此對于暴力、脅迫的手段不能作相同的解釋,所以B的說法是錯誤的;為了自己飼養而搶劫他人寵物的行為認定為搶劫罪,侵犯的是他人的財產權,但是為了自己收養而搶劫他人嬰兒的行為侵犯的是人身權,因此不是搶劫罪所能涵蓋的范圍。所以C的說法是錯誤的;成立犯罪中止要求中止行為的有效性,即必須沒有發生作為既遂標志的犯罪后果。因此D的說法是錯誤的。
3.C(罪刑相適應原則)。根據《刑法》第63條的規定,犯罪分子雖然不具有《刑法》規定的減輕處罰情節,但是根據案件的特殊情況,經最高人民法院核準,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因此,不能由最高法院授權下級法院,而應由最高法院直接核準。
4.B(刑法解釋)。體系解釋具有相對性,因此買賣并不一定都需要購買和賣出,單純的購買或賣出也可以解釋為買賣,A錯誤;C選項應該是擴大解釋,而非當然解釋;D是類推解釋。
5.ACD(罪刑法定原則)。將“播放”解釋為“發行”明顯超越了“發行”這個詞語的極限,是一種超出語言最大范圍的類推解釋,因而違背罪刑法定原則。
6.A(刑法解釋)。A項,罪刑法定原則禁止類推,司法解釋也不得類推。A項錯誤。B項,汽車和大型拖拉機有很多共同點,比如都屬于機動車,都依靠發動機提供動力等。所以,將大型拖拉機解釋為破壞交通工具罪中的“汽車”,一般認為屬于擴大解釋。此外,擴大解釋和類推解釋的界限并不是絕對的涇渭分明的,某種解釋是類推解釋還是擴大解釋,有時是不好確定的。所以在某些特定情況下,將大型拖拉機解釋為“汽車”,認定為破壞交通工具罪,也有類推解釋之嫌。故,B項說法正確。C項,《刑法》分則有不少條文并列規定了“偽造”與“變造”,但在有些條文中,卻只規定了“偽造”行為,沒有規定“變造”行為。比如《刑法》第196條規定的信用卡詐騙罪中,只有使用偽造的信用卡的行為,沒有使用變造的信用卡的行為,如果行為人使用所謂“變造”的信用卡(如磁條內的信息被變更的信用卡)的,應認定為使用偽造的信用卡。此時的所謂“變造”就可以解釋為是“偽造”的一種形式,因為偽造可以包括變造。將變造解釋為偽造,并沒有超出公民對于法條含義的預測可能性,并沒有違反罪刑法定原則。C項正確。D項,《刑法》第356條規定:“因走私、販賣、運輸、制造、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過刑,又犯本節規定之罪的,從重處罰。”這是關于毒品再犯的規定,法律雖然沒有規定未滿18周歲的人不適用第356條的規定。但與再犯相比,累犯的特殊預防必要性更大。例如累犯之人不能緩刑和假釋,而對毒品再犯沒有這個規定。既然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不可能成立累犯,那么,當然也不得適用再犯從重處罰的規定。否則,會導致刑法條文之間的自相矛盾。根據舉重以明輕之當然解釋原則,對于不滿18周歲的人實施毒品犯罪的,不得適用《刑法》第356條從重處罰。綜上,本題答案為A。
7.C(罪刑法定原則)。罪刑法定有形式側面和實質側面兩個方面的內容,實質側面主要是為了限制立法權力,第①句話明顯錯誤;司法權、立法權和行政權都要受到罪刑法定原則的約束,因此第②句也是錯誤的;罪刑法定原則要求制定法原則,禁止習慣法,第③句錯誤;罪刑法定原則禁止不利于行為人的事后法,但不禁止有利于行為人的事后法,也就是我國《刑法》第12條規定的從舊兼從輕原則。故,第④句正確。綜上,以上四句中,只有第④句是正確的,前三句均是錯誤的。故,選C項。
8.D(罪刑法定原則、拐賣兒童罪、單位犯罪)。罪刑法定原則是我國刑法的基本原則。《刑法》第240條規定的拐賣兒童罪中并無單位犯罪的規定,因此,單位不可能構成拐賣兒童罪的主體,對于單位中直接責任人員的拐賣兒童犯罪行為,直接追究自然人責任即可,不能隨意突破刑法的規定。
9.ABCD(刑法解釋)。第①句話正確,對某一概念首先是進行文理解釋,如果文理解釋得出來的結論難以符合刑法目的,則可以進行論理解釋;第②句話正確,擴大解釋與縮小解釋是相向的兩種解釋方式,不可能同時既作擴大解釋又作縮小解釋;第③句話正確,罪刑法定原則禁止不利于行為人的類推解釋,允許擴大解釋。但擴大解釋如果違背刑法目的,當然也可能是錯誤的。第④句正確,當然解釋是指法律雖未明示,但根據邏輯和事物屬性,可以自然推出的解釋。罪刑法定有形式和實質兩方面內容,當然解釋如果只符合實質方面不符合形式方面的要求,則不符合罪刑法定原則。例如,《刑法》中有劫持船只、汽車罪,但無劫持火車罪,將劫持火車的行為解釋為劫持汽車罪,這是一種當然解釋,但不符合罪刑法定。
10.D(罪刑法定原則)。禁止溯及既往,是指犯罪及刑罰必須在行為前預先規定,刑法不得對在其公布、施行前的行為進行追溯適用,因此也稱為“事前的罪刑法定”。排斥習慣法,是指犯罪與刑罰必須由立法者通過特定程序以文字的形式記載下來,刑事司法應該以成文法為準,因此也稱為“成文的罪刑法定”。類推解釋,是指對于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的行為,適用有最相類似規定的法律條文予以處罰。禁止類推解釋,即要求對條文的解釋應當嚴格限制在其可能的含義的范圍內,因此也被稱為“嚴格的罪刑法定”。刑罰法規的適當包括刑法明確性、禁止處罰不當罰的行為、禁止不確定刑三方面的內容,因此也被稱為“確定的罪刑法定”。綜上,選項D是正確的。
- 2019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教材一本通1:民法·知識產權法
- 2017司法考試分類法規隨身查:經濟法
- 2023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最后沖刺仿真模擬測試(六套卷)
- 2020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分類法規隨身查:憲法·行政法
- 2020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教材一本通3:商法
- 2020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教材一本通5:刑事訴訟法
- 2020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最后沖刺全真模擬測試(六套卷)
- 2018國家法律職業資格考試輔導用書·司法考試真題階梯式三輪瘋狂集訓(2002-2017):刑法
- 2018國家法律職業資格考試主觀題答題必背用句指引
- 2023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大綱對照·考點詳解·法規精讀·強化測試
- 2021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分類法規隨身查6:商法
- 2022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法律法規匯編:雙色應試版(下冊)
- 2021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韓祥波民法攻略:背誦版
- 2012新增法律法規重點解讀與配套測試:B冊
- 2020年法律碩士(法學)聯考大綱配套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