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課 犯罪概說

重點知識

刑法13條的但書 身份犯的實質說 五種親告罪

犯罪的概念和特征

根據《刑法》第13條的規定,犯罪有三個基本特征:社會危害性、刑事違法性和應受刑罰懲罰性。這里關鍵要注意該條文所規定的但書條款——危害行為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比如甲某(男,15周歲)與乙某(女,13周歲)系同學,兩人從2000年5月起開始戀愛。在7月間,甲某與乙某在乙某家發生過兩次性關系。這種情況就屬于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情況,甲不構成強奸罪。又如某中學生采用輕微暴力向同學強索少量財物,也不認為是犯罪,不構成搶劫。

不認為是犯罪刑法37條規定的免予刑事處罰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前者根本不是犯罪,而后者屬于定罪免刑

犯罪分類

在考試中,需要考生注意的犯罪分類主要有:

()身份犯與非身份犯

根據是否以特定的身份作為定罪量刑的條件,可以將犯罪分為身份犯和非身份犯。

身份犯又可以分為真正身份犯和非真正身份犯。前者即定罪身份犯,該身份為特定犯罪的主體要件,不具有此身份的人不能單獨構成該罪,如國家工作人員是貪污罪的主體身份,則非國家工作人員不能單獨構成貪污罪。后者即量刑身份犯,身份是從輕或從重的處罰條件,如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便利非法拘禁他人的,從重處罰。

在中國司法實踐中,對待身份犯一般采取實質說,無論是真正身份犯還是非真正身份犯,都不需要在形式上具備特定的身份,而只要在實質上具有該身份所賦予的權職。因此村長雖然在形式上并非國家工作人員,但如果在實質上協助人民政府從事特定行政管理工作,則屬于“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可以構成貪污賄賂罪;又如工人等非監管機關在編監管人員雖然在形式上并非司法工作人員,但如在被監管機關聘用受委托履行監管職責的過程中私放在押人員的,仍可構成瀆職罪。

()親告罪與非親告罪

親告罪是指法定的被害人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我國刑法中只有五個親告罪,它們分別是侮辱罪誹謗罪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虐待罪侵占罪除此以外的犯罪,都是非親告罪

親告罪采自訴方式,但并非所有的自訴案件都是親告罪。另外,還需要注意親告罪的幾個例外:1.如果被害人因受強制、威嚇無法告訴的,人民檢察院和被害人的近親屬也可以告訴。

2.《刑法》第246條規定的侮辱、誹謗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同時,通過信息網絡實施侮辱、誹謗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

3.《刑法》第257條規定的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如果致使被害人死亡的,則不屬于親告罪。

4.《刑法》第260條規定的虐待罪,如果致使被害人重傷、死亡的,也不屬于親告罪。

()基本犯加重犯與減輕犯

這是根據刑法分則條文規定的法定刑來分類的。刑法分則規定的首選法定刑幅度的犯罪為基本犯,在此基礎上,由于某種情節而規定較輕或較重之法定刑幅度的情形叫做減輕犯或加重犯。例如,《刑法》第110條(間諜罪):“有下列間諜行為之一,危害國家安全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113條規定:“本章上述危害國家安全罪行中……對國家和人民危害特別嚴重、情節特別惡劣的,可以判處死刑。”顯然,第110條前半段屬于基本犯,后半段屬于減輕犯,而第113條的規定則屬于加重犯。

本課重點法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三條 【犯罪概念】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第九十八條 【告訴才處理的含義】本法所稱告訴才處理,是指被害人告訴才處理。如果被害人因受強制、威嚇無法告訴的,人民檢察院和被害人的近親屬也可以告訴。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冈市| 锡林浩特市| 彭州市| 江口县| 陆河县| 泉州市| 青冈县| 阿瓦提县| 祥云县| 邳州市| 临沧市| 永定县| 南乐县| 长春市| 错那县| 平原县| 民勤县| 泰兴市| 墨竹工卡县| 桂东县| 顺义区| 龙江县| 遵义市| 石楼县| 五寨县| 黑山县| 广德县| 闸北区| 化德县| 泗洪县| 邓州市| 丰顺县| 汝城县| 兴化市| 西林县| 遂溪县| 永兴县| 万盛区| 弋阳县| 海安县| 哈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