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易風文集(第九卷):經濟學界意見分歧與新自由主義
- 吳易風
- 1057字
- 2019-12-27 18:19:40
三、交易成本學派的企業理論
英國經濟學家羅納德·H·科斯是交易成本學派的創始者,他的論文《企業的性質》(1937)被認為是交易成本學派的企業理論的“經典性論文”,是西方企業理論產生的標志。
科斯的企業理論有一些追隨者。美國經濟學家奧利弗·E·威廉姆森是其中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論文《交易成本經濟學》(1979)、《現代公司:起源、演變、性質》(1981)是交易成本學派的企業理論的代表作。
交易成本學派的企業理論的中心概念是交易成本。交易成本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交易成本是指一次交易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廣義的交易成本是指協商、談判和履行協議所需的各種資源的使用。此外,還有最廣義的交易成本概念。最廣義的交易成本是指一切不直接發生在物質生產過程中的成本。它包括信息成本、談判成本、擬定合同的成本、簽訂合同的成本、實施合同的成本、界定產權的成本、控制產權的成本、監督管理的成本、制度結構變化的成本等。
交易成本學派的企業理論的特點在于,企業的一切問題幾乎都用交易成本來解釋。比如說,企業為什么會產生?原因據說就在于交易成本。企業和市場是可以互相代替的資源配置方式,通過市場機制配置資源花費的交易成本高,通過企業配置資源花費的交易成本低。為了節約交易成本,便產生了企業。比如說,企業的規模是怎樣確定的?原因據說也在于交易成本。企業擴大時,交易成本上升。當企業的交易成本上升到等于市場進行這項交易所花費的交易成本時,企業便不再擴大。企業的規模就是由此而確定的。又比如說,企業為什么會合并?企業為什么會出現縱向一體化?原因據說都在于交易成本。在交易成本學派中,有的經濟學家攻擊社會主義,斷言社會主義的交易成本高于資本主義的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概念在一些西方學者那里不僅成了任意解釋經濟問題的工具,而且成了服務于西方政治的工具。我國有的學者對交易成本概念不加分析,盲目照搬,竟然也斷言社會主義國有企業的交易成本太高。他們借口降低交易成本,要求對國有企業實行非國有化。
交易成本本身就是一個模糊的概念。不少西方學者也承認這一點。這個概念在質上沒有得到明確的規定,在量上也無法準確計算。社會主義的交易成本高于資本主義的論斷純屬主觀臆斷,沒有,也不可能加以證明。用這種毫無根據的論斷來否定社會主義國有企業,主張把國有企業非國有化,這只能說明這樣的學者已經不自覺地掉入西方經濟學的陷阱,把謬誤當做經濟學真理。我國的國有企業特別是國有大中型企業是社會主義國民經濟的支柱和主導力量。非國有化主張的危害性就在于它要抽掉社會主義的經濟支柱,使社會主義經濟失去主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