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3 研究過程

1.3.1 研究的指導原則

知識產權涉及圖書館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的全過程,影響面相當廣泛。我們發現,站在不同的立場上去研究這個問題,得出的結論很不相同。因此,研究圖書館知識產權問題的立場是十分重要的。對于本著作的撰寫,我們主要堅持以下原則。

第一,有利于圖書館事業健康發展的原則。

圖書館事業在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面臨快速發展的重要機遇期。圖書館具有存儲知識、傳播知識、優控知識的基本功能。當代社會圖書館是終身學習的平臺、文化融合的水庫、開放的公共知識空間和社會民主的推進器。參見王子舟:《圖書館學是什么》,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269—275頁。同時,圖書館是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文明進步的標志。目前,我國圖書館事業處于良好的發展機遇期,黨的十八大提出了要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繼續豐富社會文化生活,更好地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高服務效能等明確要求,這為以提升公共文化服務為己任的圖書館事業發展提供了可靠的領導保證和政策環境。同時,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為圖書館事業發展提供了強勁的動力,國民經濟的穩步增長為圖書館事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經濟基礎,網絡技術、數字技術、新型傳媒技術的推廣應用為圖書館事業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

但我國圖書館發展與人民群眾的文化需要之間存在差距。隨著經濟發展水平和社會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圖書館的文化需求也在不斷增長。要彰顯圖書館在加快構建學習型社會、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和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方面的積極作用仍然有較長的路要走。知識產權和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密切相關,良好的知識產權制度有利于促進作品的不斷增長和繁榮,為圖書館提供更多的高質量文化成果,從而可以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要。知識產權管理不僅影響著圖書館的基本服務,而且影響著圖書館在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傳統上,圖書館通過對文獻的有效收集、組織、保存和傳播來滿足公眾獲取知識的需要。現階段,圖書館在信息資源的長期保存、數字信息服務、數字信息開發利用等方面正面臨著來自知識產權方面的嚴峻挑戰。因此,根據數字環境的變化制定圖書館知識產權管理戰略規劃,實施圖書館知識產權戰略管理,有效規避知識產權風險,最大限度地提高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效率,保障公眾自由存取知識信息的權利,謀求圖書館的最大社會效益,已成為現代圖書館高效運轉的必要前提。

我國圖書館事業的快速發展對知識產權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據文化部制定的《全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我國在“十二五”期間,在公共圖書館領域將逐步建立覆蓋城鄉、結構合理、功能健全、實用高效的服務網絡,進一步增強活力,提高效能,服務能力、服務水平與服務效益明顯提升,部分地區圖書館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加強公共圖書館與其他系統圖書館的共建共享,帶動全國圖書館事業發展,從而使公共圖書館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公共數字文化建設中發揮主體作用,使公共圖書館成為滿足人民群眾基本文化需求的重要陣地,為提高全民族素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快速發展的圖書館事業對知識產權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國的圖書館業態創新需要相應的知識產權管理方式的變革與之適應。在新的信息環境下,信息資源正由模擬形態進入數字形態、文獻結構由線性到多維、讀者更多地依賴網絡獲取信息、書刊漲價、其他信息行業的競爭等因素,正在促進圖書館業態的變化。這種變化的趨勢主要表現在圖書館日益嵌入社會、讀者中心、數字化獲取、資源整合、館際聯盟、權威服務、回歸教育和文化價值等方面。參見陳傳夫、吳鋼:《圖書館業態的變化與發展趨勢》,《中國圖書館學報》2007年第3期。圖書館事業的創新帶來其服務方式的創新,將對圖書館知識產權的管理、獲取和保護都帶來相應的影響。

本著作在研究圖書館的知識產權問題時,堅持圖書館知識產權管理要有利于圖書館事業健康發展需要的原則。

第二,有利于持久發展公共利益的原則。

圖書館代表了公共利益,提供了大量的公益服務。雖然公共圖書館、科研院所圖書館、大學圖書館的服務對象有差別,但其都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一部分。隨著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進步,圖書館服務的范圍更廣、方式更多,更加方便圖書館用戶的公共獲取的實現。根據文化部制定的《全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全面實施公共圖書館免費開放政策,加大對中西部地區基層圖書館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項目所需經費的投入,爭取到2015年實現全國公共圖書館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項目健全。建立起相對完善的公共圖書館免費開放經費保障機制,不斷提升公共圖書館免費開放的內容與質量,為城鄉居民提供優質高效、普惠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務。同時,在實現普惠均等的公共服務基礎上,我國將加強面向農民、進城務工人員、老年人、未成年人、低收入人群、殘障人群等特殊人群的圖書館服務,開辟服務渠道,豐富服務內容,探索建立長效機制,有效提高對弱勢群體的公共文化供給能力。開辟面向未成年人的綠色網絡空間,為青少年健康利用網絡、提高信息素養提供條件,積極探索面向兒童的閱讀服務。豐富邊疆地區公共圖書館服務的層次和內容,促進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我國還將建立各級圖書館的分層服務機制,在全國形成網絡健全、結構合理、發展均衡、運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圖書館服務網絡。

圖書館作為一個公益性的社會文化機構,代表著普通公眾的公共利益。圖書館事業也是一項公益性和服務性事業,以服務公眾、提高全民素質為本。這決定了規范和調整圖書館事業的相關規定必須從公共利益出發,以社會利益、公共利益為調整對象,堅持圖書館的公益性質,將公益性和無償性原則作為一項基本原則加以明確規定,并將其貫穿于圖書館法的各項具體規定中。

在涉及圖書館的各項法律制度中,知識產權是不可回避的問題。圖書館信息資源領域的知識產權的矛盾還將長時間存在,主要體現為知識產權的壟斷性與公共利益的公共性之間的矛盾,或者說是作者、出版者等知識產權人與讀者、圖書館、大學、科學研究機構之間的利益沖突。運行良好的知識產權制度可以對兩者利益進行有效調節,達到統一。在研究圖書館知識產權問題時要將知識產權與公共利益的關系協調好,不可偏廢。作為公共利益的代表,圖書館需要積極維護公眾獲取利用信息的權利。站在公共利益立場,要求平衡信息創作者、傳播者和利用者的利益;站在公共利益立場,就是要一切為了方便用戶對圖書館的使用。我國的《著作權法》、《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等相關條款中規定了合同約定的例外和優先。為了方便用戶的信息獲取利用,圖書館在電子資源許可協議中要積極為用戶爭取復制權、館外訪問權、文獻傳遞權等權利,明確信息傳播與服務提供的范圍,為用戶的信息利用爭取最大利益。如美國圖書館協會(ALA)和研究圖書館協會(ARL)等6家圖書館協會于1997年聯合發布《電子資源許可原則》(Principles for Licensing Electronic Resources),國際圖書館協會聯合會(IFLA)于2001年發布《許可原則》(Licensing Principles),指導圖書館電子資源許可協議的談判,為用戶爭取利用的權利。圖書館還應爭取對信息資源的存檔保存權利,為信息資源的長期獲取利用創造條件。

在保護知識產權的前提下,制定相關政策來促進數字圖書館的健康發展非常重要。IFLA 2000年發表的《關于在數字環境下版權問題的立場》明確提出,“過度的版權保護,不合理地限制接觸信息和知識,會威脅到社會公正原則”景海燕:《IFLA關于數字時代版權的立場》,《圖書館雜志》2002年第1期。。美國國會圖書館確立的知識產權戰略目標包括:“建立國家數字信息基礎設施和保存計劃”, “使國會、美國政府和社會公眾能最大限度地獲取館藏、促進館藏的有效利用”, “保護個人知識產權、平衡創作者的版權保護要求和用戶的信息獲取權利”。這些目標都是對“確保知識和信息的可獲得性”的目標的具體實現。參見孫茜編譯:《美國國會圖書館2004—2008戰略計劃(上)》,《圖書情報工作動態》2006年第2期。明尼蘇達大學Duluth圖書館制定了版權政策,涉及采訪、保存、書目指導、裝訂、復制設備、館際互借、多媒體、電子教參、傳統紙本教參、軟件、網頁等方面的知識產權問題。See“University of Minnesota Duluth Library Copyright Policy”, http://www.d.umn.edu/lib/admin/library-copyright.htm.東新墨西哥大學也制定了版權政策,內容包括版權基本知識、合理使用、電子教參、多媒體、音樂作品、為教育目的的廣播影視作品錄制、軟件、遠程學習、互聯網、館際互借、責任等。See“Copyright Policy”, http://www.enmu.edu/academics/library/ill/copyright.shtm.l英國圖書館的《英國圖書館知識產權宣言:一種平衡》提出了有利于公共利益的解決方案倡議。See“Intellectual Property:A Balance.The British Library Manifesto”, http://www.b.l uk/news/pdf/ipmanifesto.pdf.ALA、ARL提出技術和載體中立原則。See“ALA and ARL Response to the Section 108 Study Group Regarding Interlibrary Loan and Other Copies for Users”, http://www.section108.gov/doca/ALA-ARL.pdf.華盛頓大學圖書館“期望實現在任何時間、地點都能滿足各種類型用戶信息需求的目標,培養學生成為在生活中取得成功的、具有信息敏銳力的世界公民”。其戰略規劃提出“圖書館需要承擔特殊責任,為大學解決特別重要的問題,包括為本科生提供服務、國際項目、版權和學術信息交流等方面”張煒:《電子出版物繳送制度分析》,《圖書館建設》2005年第6期。

本著作在研究圖書館的知識產權問題時,將本著持久發展圖書館公共利益的原則,探討其在管理機制、法律機制、技術機制、發展機制上的應用和實現。

第三,有利于完善發展知識產權制度的原則。

知識產權制度一方面要保護知識產權人的權利,另一方面要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如何平衡兩者之間的利益關系是知識產權制度發展的基礎和動力。在涉及圖書館的系列案例中,包括陳興良訴中國數字圖書館侵權案、谷歌數字圖書館侵權案等系列案例中,都可以看出知識產權制度在圖書館資源建設和服務開展中的重要作用。知識產權是一種私權,受到我國法律的保護,是我們進行數字圖書館建設應該考慮的基本前提。保護知識產權有利于樹立圖書館的良好形象,也是我國資源建設健康發展的基本保障。

數字圖書館建設主要是資源建設。沒有資源,數字圖書館就成了虛擬的空架子。數字圖書館不會自己創造資源,只能利用他人的作品、已經收藏的作品,或者他人已經建好的數據庫。要利用這些資源也要受到現行知識產權法的制約。網絡環境下,文獻資源共享與知識產權保護已成為當代國際上情報信息領域的兩大潮流。因此,既要保護文獻信息資源的知識產權,使其共享符合規范,同時又要發揮知識產權法的積極作用促進文獻資源共享,只有這樣才能完成圖書情報工作的重要使命。只有解決了知識產權問題才能真正保障用戶利用文獻信息資源的權利。因此,在研究圖書館知識產權問題時要堅持保護知識產權與保障信息資源的公共獲取的統一。

本著作在堅持維護圖書館發展與公共利益的同時,研究具體的法律制度對于圖書館業務的影響以及各項圖書館業務中的知識產權風險,并設計了圖書館可以采取的相關對策,以促進圖書館在知識產權制度框架中良性運行。

1.3.2 文獻調查過程

本研究選擇中國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數據庫、CNKI數據庫、Elsevier數據庫、Ebscot數據庫等作為文獻的基本來源數據庫。其中CSSCI的來源期刊是經過專家篩選的學科領域學術性較強、編輯規范的期刊,屬于“精品期刊群”,收錄的期刊及其論文更能體現相關領域的重要研究成果,并且更重要的是CSSCI數據庫提供文獻的參考文獻信息,更便于研究中進行參考文獻的共被引分析,展現我國已有的圖書館知識產權研究的關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于1990年9月7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分別于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和2010年2月26日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進行了兩次修正。參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決定》,2010年2月26日。我國圖書館專家學者對知識產權的研究基本伴隨著著作權法的產生而開始。我們對文獻的梳理也與該時間一致。

進一步統計文獻的來源期刊,可以了解本研究領域文獻的空間分布特點。考慮到本研究的數據來源之一是CSSCI數據庫,其中的期刊已經屬于各學科領域的核心期刊,故本研究的數據考察并不限于核心期刊,而是更加關注刊載圖書館相關知識產權研究的各種期刊。

調查顯示,十年間CSSCI共有39種期刊發表了圖書館知識產權研究的論文,其中主體為圖書館學、情報學與文獻學期刊,發表相關論文數量均在8篇以上,發文總數占到全部論文數量的94%,但也不乏《中國版權》、《電子知識產權》等法學類期刊,《中國出版》、《出版發行研究》等新聞出版學類期刊。圖書館學期刊和情報學期刊發文數量相差不大,說明圖書館學和情報學領域的研究者都比較注重該領域的研究。圖書館學期刊中,公認的權威期刊《中國圖書館學報》、《圖書情報知識》的發文數量遠低于《圖書館論壇》、《圖書情報工作》、《圖書館理論與實踐》等刊物,顯示出該領域研究偏重實踐發展、經驗探討的特點。

CSSCI下載的題錄信息中提供了論文受科研項目基金資助的情況,對此進行分析,可以了解有關圖書館知識產權問題的研究受立項資助的比例,一定程度反映該領域研究受重視的程度。551篇論文中只有170篇得到了各種級別的基金資助,不足全部論文數量的1/3。但具體分析可以發現,資金資助以國家和部委級為主,以省市及其他類資金為輔。在各類型的基金資助中,獲得國家級資助的論文58篇,占受資助論文的34%,獲得部委級資助的論文46篇,占受資助論文的27%,兩種級別資助的論文合起來占受資助論文的60%以上,說明我國圖書館知識產權研究論文的研究水平較高。

文獻作者分析也為本研究系統歸納不同學術流派的理論奠定了基礎。根據普賴斯定律,本研究參考的作者最高總發文量Nmax達到30篇,故將發文量大于或等于3篇的作者視為我國圖書館知識產權研究領域的核心作者。本研究參考了32位核心作者發表的論文237篇。

我們進一步分析在所有551篇圖書館知識產權研究論文的參考文獻中出現的文獻,其中被引用頻次高于5次的文獻共有62篇,其中有12篇文獻為專著(19%),其余50篇為期刊論文(81%)。21世紀初,圖書館學界有關圖書館知識產權的研究快速增長,并在2003年后進入穩步發展階段,研究內容在傳統圖書館知識產權問題探討基礎上,大量出現數字圖書館與知識產權研究,被引用頻次超過10次的8篇文獻中有7篇發表于2001—2003年,其中又有5篇以“數字圖書館”為題,討論數字圖書館建設中的知識產權問題,足見當時研究的活躍性和高質性,得到了后續研究的認可,從而保證了本研究中文獻分析的時間維度的清晰性。

1.3.3 問卷調查過程

我們的調研工作是2008年1月至4月進行的。以全國范圍的49所公益性圖書館(涵蓋大學圖書館、公共圖書館、專業圖書館等主要類型)為樣本,對這些圖書館中不同年齡、性別、職稱、職務、學歷背景、文化程度和工作屬性的人員進行抽樣調查。為了便于對比分析,我們還向部分圖書館學教育領域人士發放了調查問卷。共發放問卷203份,回收問卷124份,其中有效問卷116份。為使調查數據更為客觀真實和具有代表性,在自愿情況下,部分調查對象留下了真實姓名、聯系方式,為進一步研究有關我國圖書館知識產權需求的課題提供了可靠的數據。我們主要調查了圖書館界專業人士對于圖書館知識產權的客觀認知狀態,以評估他們對圖書館知識產權戰略管理的態度;調研了知識產權保護的標準適應我國圖書情報工作的實際情況,以評估法律規范對圖書館發展的促進或限制情況;調研了圖書館版權政策、人員、經費落實情況,以為選擇符合我國實際的知識產權戰略實施路徑提供參考。

我們對116份有效樣本進行了統計分析,利用頻數分析、交叉分析、相關分析等方法對問卷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在掌握總體樣本的基礎上,設置了年齡、性別、職業、職位等不同的觀測變量。樣本中21~30歲占7.83%;31~40歲占20.00%;41~50歲占52.17%;51歲及以上占20.00%。男性占63.48%;女性占36.52%。在大城市工作的有79人,占68.69%;在中等城市工作的占26.09%;在小城市或城鎮工作的占4.35%。該數據反映了調查對象大多集中在大中城市。博士研究生或博士學位獲得者占31.31%;碩士研究生或碩士學位獲得者占33.04%;本科生或學士學位獲得者占34.78%。最高學歷為圖書情報檔案類專業的占67.24%;非圖書情報檔案類專業的占32.76%。圖書館實際工作者占60.34%;圖書情報專業教育工作者占33.62%。在70名圖書館實際工作者中,從事圖書館工作在20年以上的占44.29%;從事圖書館工作時間在15~20年的占18.57%;工作時間少于5年的占8.56%。這反映出調查對象大多具有豐富的圖書館事業工作經驗,對圖書館業務熟悉。

為了揭示業內人士對圖書館知識產權問題的認知情況,我們在掌握總體樣本的基礎上,設置了年齡、性別、職業、職位等不同變量。

1.年齡

115份問卷填寫了年齡信息。我們將調查對象按年齡層次劃分為:青年工作者(21~30歲),共9人,占7.83%;中青年工作者(31~40歲),共23人,占20.00%;中年工作者(41~50歲以上),共60人,占52.17%;老年工作者(51歲及以上),共23人,占20.00%。數據表明,問卷涉及的調查對象年齡范圍覆蓋比較全面,能反映出不同年齡類型圖書館界人士的認知情況。其中41~50歲的中年工作者占到調查對象的一半以上,這一年齡層的對象通常是圖書館行業的骨干人員,熟悉圖書館行業現狀,具有較強的代表性。

2.性別

115份問卷填寫了性別信息。其中男性73人,占63.48%;女性42人,占36.52%。

3.工作地

115份問卷填寫了工作地信息。其中在大城市工作的有79人,占68.69%;在中等城市工作的有30人,占26.09%;在小城市或城鎮工作的有5人,占4.35%;在村鎮或農村工作的有1人,占0.87%。該數據反映了調查對象大多集中在大中城市,接觸知識產權相關信息的可能性較高。

4.學歷與專業

115份問卷填寫了學歷背景信息。其中,博士研究生或博士學位獲得者有36人,占31.31%;碩士研究生或碩士學位獲得者有38人,占33.04%;本科生或學士學位獲得者有40人,占34.78%;僅有1人的學歷背景是大專、中專或高中,占0.87%。

116份問卷填寫了專業背景信息。其中78人最高學歷為圖書情報檔案類專業,占67.24%。而在最高學歷為非圖書情報檔案類專業的38人中,有26人屬于人文社會學科專業,占22.41%;所學專業為自然科學或工程技術的有10人,占8.62%;其他專業的有2人,占1.73%。以上數據表明,多數調查對象接受過圖書情報專業教育,同時其他專業背景也比較具有代表性。

5.職業與職稱

116份問卷填寫了職業屬性信息。其中70人是圖書館實際工作者,占60.34%;有39人從事圖書情報專業教育工作,占33.62%;另外有7人在圖書館學會工作或從事其他工作,占6.04%。這反映了調查對象均是圖書情報實踐和教育界的工作者,比較了解圖書館面臨的知識產權實際情況,其意見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114份問卷填寫了職稱信息。其中66人具有正高級職稱,占57.89%;31人具有副高級職稱,占27.19%;16人具有中級職稱,占14.04%;具有初級職稱的僅1人,占0.88%。

6.職務與職業年齡

在70名圖書館實際工作者中,有39人為館長或副館長,占55.71%;有22人為圖書館中層管理人員,占31.43%;有9人為其他業務人員,占12.86%。這些數據表明調查對象大多為各圖書館的中高層領導,他們的意見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圖書館界對于知識產權管理的實際需求。在70名圖書館實際工作者中,從事圖書館工作時間在20年以上的有31人,占44.29%;從事圖書館工作時間在15~20年的有13人,占18.57%;工作時間在10~15年和5~10年的均為10人,各占14.29%;工作時間少于5年的有6人,占8.56%。這反映出調查對象大多具有豐富的圖書館事業工作經驗,對圖書館所面臨的知識產權問題比較有發言權。

1.3.4 法律與案例調查過程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圖書館界非常重視知識產權管理、制度建設。我國于1990年9月7日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此后,分別于1992年10月15日加入《伯爾尼公約》、1992年10月30日加入《世界版權公約》、1993年4月30日加入《錄音制品公約》。按照《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我國于2001年10月第一次修改了《著作權法》,2002年9月《著作權法實施條例》施行。2006年5月我國頒布了《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于2006年7月1日正式實施,2013年1月進行了修訂。2007年6月9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版權條約》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表演和錄音制品條約》在中國生效。2008年6月5日,國務院發布了《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2010年2月,中國第二次修改了《著作權法》。這些法律法規的修改和完善,為中國實施知識產權保護提供了有力的法律制度保障。在過去的20年里,圖書館界對知識產權理論研究非常重視,取得了一系列重要進展。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黃長著先生在國家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開展的研究中對本領域的成就與問題進行了科學總結。我們也注意到,在過去的研究中,圖書館知識產權案例的實證研究比較少。屢次發生的圖書館知識產權相關訴訟案對圖書館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本研究對國內外圖書館知識產權的國際條約、版權法中的圖書館條款、典型案例進行了調查和分析研究。在案例方面,從行業影響、法理影響、政策影響等方面,選擇了近10年來典型的圖書館相關知識產權案例,歸納其特點,梳理了圖書館知識產權管理的主要價值取向與訴訟趨勢,為本著作的政策建議的提出提供了借鑒基礎。

黨的十八大對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繼續豐富社會文化生活,更好地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高服務效能提出了進一步的明確要求。公共圖書館承擔著保存人類文化遺產、提供知識信息、傳播先進文化、開展社會教育的重要職責,通過依托自身館藏開展公共文化資源平臺建設、聯合提供公共服務、參與重大文化工程、與社會力量合作等不同方式,公共圖書館積極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構建。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知識產權制度保障圖書館轉型過程中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形式,一些問題逐漸顯現出來。為了使研究工作與我國正在進行的文化體系建設緊密結合,特別是圖書館如何利用自己的優質資源,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做出貢獻,我們選擇若干省級公共圖書館、若干優質資源作為實例開展研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华容县| 牙克石市| 巧家县| 牡丹江市| 南投市| 邵阳市| 察哈| 太谷县| 鄂托克前旗| 巴彦县| 枣强县| 高安市| 灵石县| 江山市| 攀枝花市| 大兴区| 隆昌县| 林州市| 绥化市| 庆城县| 从江县| 武汉市| 左云县| 赤水市| 弥勒县| 尼木县| 聂荣县| 临朐县| 湘潭县| 巩留县| 天镇县| 滁州市| 靖州| 民乐县| 铜川市| 潍坊市| 偃师市| 汤阴县| 兰考县| 北碚区| 林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