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館發展中的知識產權問題研究
- 陳傳夫等
- 2296字
- 2019-10-31 20:34:19
1.2 研究目標
本書力圖達到以下目標。
1.2.1 探索我國圖書館發展對知識產權管理的需求
從全球業態看,圖書館正經歷著歷史上最深刻的轉型(transition)。這種轉型的特征是:數字資源開發與應用,本地服務與遠程服務融合,圖書館服務更加多元化,圖書館權威服務與聯盟建設,等等。圖書館轉型問題也受到學術界的廣泛重視。國內外許多圖書館正在制定、實施轉型戰略以適應新的信息環境,如我國國家圖書館數字圖書館計劃、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等組建的國家工程圖書館、美國國會圖書館的“美國記憶”項目、美國蒙大拿州立圖書館的“數字圖書館轉型計劃”等。知識產權問題在國外轉型實踐中得到突出重視,并被認為是決定圖書館發展的關鍵問題之一。我國正在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圖書館知識產權問題得到了圖書館界的特別重視。然而,在知識產權管理實踐中,我們的需求到底是什么?管理的重點到底在哪里?應采取什么措施實現知識產權的高效管理?這些都是轉型時期圖書館知識產權管理戰略需要明確的,如果不能科學定位,圖書館知識產權管理戰略則將無從談起。
1.2.2 描述我國圖書館界對知識產權的認知
當前圖書館業態正處于轉型時期,面臨著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機遇。圖書館理論界和實踐界都在積極探討圖書館的發展方向問題。毫無疑問,圖書館發展面臨的最重要的法律問題之一便是知識產權問題。知識產權管理不僅影響著圖書館的基本服務,而且影響著圖書館在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受到了世界各國的關注。傳統上,圖書館通過對文獻的有效收集、組織、保存和傳播來滿足公眾獲取知識的需要。隨著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的發展,數字圖書館應運而生,由于數字圖書館存儲電子化、傳輸網絡化、資源共享化、服務用戶化的特性,其面臨的知識產權風險日益突出,對數字圖書館的知識產權風險進行管理是勢在必行的。
因此,根據數字環境的變化制定圖書館知識產權管理戰略規劃,實施圖書館知識產權戰略管理,有效規避知識產權風險,最大限度地提高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效率,保障公眾自由存取知識信息的權利,謀求圖書館的最大社會效益,已成為現代圖書館高效運轉的必要前提。
圖書館知識產權問題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不同的圖書館表現也很不相同。了解業界人士對該問題的認知狀態,對于政府決策、圖書館管理者以及研究人員來說,是具有重要意義的。
1.2.3 歸納國際上關于圖書館知識產權的立場
圖書館肩負著保存與傳承人類文明、促進社會文化與教育發展的責任。知識產權法自產生以來,就一直在公共利益和知識產權人利益之間尋求平衡。鑒于圖書館特殊的性質與功能,一些國家和地區在知識產權法中設置了專門的圖書館條款,對圖書館的權利和義務等做出具體規定。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的圖書館根據版權法的授權,制定了自己的版權政策,從而形成了不同的版權解決方案模式。相比之下,我國版權法不僅沒有專門的圖書館條款,而且很多條款都限制了圖書館的發展。我國同一些國家和地區面臨著共同的圖書館發展的版權問題,因此,借鑒和移植當前國際知識產權政策、立場與法律是有意義的。正如18世紀英國作家塞繆爾·約翰遜所說的,“使豁達而高尚的心靈卓爾不凡者,莫過于優雅的好奇心,而這種好奇心最愉悅且有益運用者,莫過于鑒察外國的法律與習俗”。所以,我們有必要描述國際知識產權政策、立場與法律的變化,這對于促進知識產權法的完善和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1.2.4 分析我國圖書館知識產權風險與訴訟趨勢
由于圖書館公益服務的性質與長期追求對社會大眾的普遍服務目標,免費的理念深入社會各個階層,國際圖書館協會聯合會(IFLA)發表的《關于在數字環境下版權問題的立場》也強調:信息是所有人的,無論何種形式的信息均應被公共獲取,版權不應當成為信息與思想獲取的障礙,也不能僅僅為付得起費用的人所獲取。知識產權的保護與圖書館公益化理念存在著不可避免的沖突。就目前的狀況而言,作為海量信息處理機構的圖書館,其業務廣泛涉及受知識產權保護的知識產品,而用戶群體的知識產權意識普遍有待提高。所以,圖書館所追求的公益性目標和圖書館煩瑣的業務流程決定了圖書館在知識產權問題上的特殊性和風險性。因此,我們要根據圖書館的業務流程進行圖書館知識產權風險的實證分析,以期尋求恰當的應對策略,使得圖書館在現存的制度空間中得以較好地發展并爭取更大的空間。
1.2.5 提出我國圖書館知識產權管理的政策路徑
公共圖書館是收集、整理、收藏圖書資料供人閱覽參考的機構;其功能在于保存作品并向社會公眾提供接觸作品的機會。我國早期的圖書館所提供的服務基本上是無償的;因而它的公益性得到了社會公眾的承認。但數字圖書館的出現,帶動了一定程度的有償服務,它的運作方式和公益性更是引起公眾質疑。由于圖書館所收藏、傳播、利用的絕大多數都是他人的作品,著作權保護問題貫穿圖書館運行的全過程。因此,著作權法的修改和實施必然對圖書館的建設,特別是對數字圖書館的建設產生深遠和重大的影響。公共圖書館應該對其有償服務的部分實行行政剝離,這一部分可以采取市場運作的方式,而其主體則重新回歸它的公益性。其前提是去掉不合理的有償服務部分,而由國家政府部門給予更多的財政支持。在這種情況下,公共圖書館作為非營利性的社會公益性文化教育機構,就比較能夠在公眾獲取知識信息的權益及實現著作權人經濟利益之間求取平衡,找出更具有可操作性的辦法。同時,在圖書館運行過程中,更應自覺遵守著作權法的有關條款,以規避侵權風險,使圖書館的建設既要達到知識傳播的目的,又要保護版權人的利益不受到侵害。所以,我們應該在知識產權法律規范中為圖書館制度確立應有的地位,明確圖書館的概念及其功能,以及享有著作權例外空間的圖書館應具有的資格條件,這樣圖書館的發展才能更加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