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委托人與代理人的目標沖突及融合
- 張孝梅
- 598字
- 2019-11-07 18:08:57
1.5 代理人的“規模偏好”理論——本書提出的一種假設
上述關于委托代理條件下廠商目標差異理論及相關文獻從各個角度對公司經營者的目標進行了理論分析、現象描述和實證考察,得出了非常有益的結論。但所有研究都沒有結合現實中的公司財務數據對公司管理者的目標進行實證研究,從而找出經營者首要的、普遍追求的目標到底是什么。因缺乏真實的企業數據支撐,所以現有研究顯得過于主觀且泛泛而談。本書認為,在委托代理條件下,與股東相比,經營者更關心企業的規模問題,普遍存在“規模偏好”。因為一般來說,規模高速擴張的企業,管理層升遷的機會更多,同時也可帶來更多的貨幣及非貨幣收入,比如更大的成就感、更高的報酬、更高的在職消費水平以及更高的社會地位。經理存在擴張企業規模的動機,這種動機可能會促使經理將閑置資金投資于能夠擴大企業規模的非盈利項目,從而犧牲股東的利益來增加自己的財富,產生過度投資。委托代理理論自形成以來,過分夸大了經理人員的機會主義傾向,這使得經理人員沒有空間為公司的整體利益和長遠發展考慮,迫使經理人員總是以市場信號作為其行為決策的準則,追求短期利益,殫精竭慮于保護自己的權力和職位。
本書認為代理人的這種規模偏好與企業的其他目標雖然存在著一定的沖突,但并不完全矛盾,如與委托人(股東)的利潤最大化、提高企業知名度和影響力等目標在邏輯上具有內在一致性,并且可以通過一系列措施進行矯正并使這些目標在一定程度上相互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