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需可持續增長的結構基礎與政策選擇
- 楊瑞龍
- 706字
- 2019-11-29 18:26:44
(三)經濟增長的就業創造效應和勞動收入增長效應下降
在就業創造效應和勞動收入增長效應不斷下降的背景下,只能通過更高的增長速度,才能抑制失業問題的加劇和維持必要的居民收入增長速度。由此導致我國政府對高增長速度的嚴重依賴,也可稱之為“速度饑渴”。在這種背景下,一旦投資和出口受制于國內外約束而無法維持過往的高增長趨勢,經濟總量擴張速度的下降將會使得就業和家庭收入增長問題惡化,并帶來較為嚴重的社會問題。
高投資的增長模式下,資本密集度不斷提高,由此導致增長的就業創造效應下降。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就業增長遠遠滯后于經濟總量的擴張。這意味著經濟總量擴張的就業創造效應不斷下降。在各種政策性和體制性扭曲的影響下,資本收益持續高于資本成本。這是支撐企業高投機動機的關鍵因素。
隨著勞動力市場的完善以及勞動力議價能力的提高,實際工資不斷上升,與勞動生產率之間的差距逐步縮小。由此帶來資本對勞動的替代,這會進一步增強企業的投資動機,進而導致經濟增長的就業創造效應進一步下降。分行業來看,第二產業總量增長的就業創造效應小于第三產業,見圖19。

圖19 分行業就業增長速度與GDP增長速度的差額
資本收益與資本成本之間持久的、顯著的差異,使得企業具有強烈的投資沖動。在不完善的勞動市場上,就業機會的缺乏使得勞動力的談判能力無法有效提高,實際工資增長速度低于勞動生產率的增長速度。近年來,隨著我國實際工資的上升,實際工資與勞動生產之間的差異不斷縮小。但是,由于資本收益率和成本之間的差異依然顯著存在,勞動成本的不斷上升進一步增強了企業的投資動機。在這種情況下,單純的勞動市場制度變革難以有效提高勞動力的議價能力,勞動收入的持續、快速增長缺乏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