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需可持續增長的結構基礎與政策選擇
- 楊瑞龍
- 1481字
- 2019-11-29 18:26:54
五、結論和政策建議
2011年,全球復蘇的步伐放緩。這是因為此次金融危機是IT革命之后長期經濟增長的調整。IT革命導致生產率上升,推動投資增加,而資本深化的結果導致了利潤率下降。面對利潤率下降,美國采用了擴大政府負債和消費貸款規模的方式,并在此過程中開發出了基于次級抵押貸款的各種衍生品。因為美元的國際儲備地位,美國政府債務相對安全,而消費信貸則蘊含著危機,具體體現在此次的次級抵押貸款衍生品上。進而,通過銀行信貸標準提高,產生信貸緊縮,使得金融危機蔓延至實體經濟。因此,美國等發達市場經濟體要走出此次金融危機的困境,需要一次新的技術革命。不過,當前并沒有出現新一輪技術革命的苗頭。世界經濟處于無創新復蘇中。因此,這次復蘇將是一個緩慢的進程。未來幾年,世界經濟形勢難以有大的起色。
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國的外需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為此,我國需要大力促進內需的可持續發展。通過本研究我們發現,我國的利潤占比提高阻礙了消費比重的上升。在內生貨幣環境中,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需要調整利率形成機制。為此,本研究建議在未來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增強商業銀行對于自身產品的定價權,使得金融產品起到提高勞動者收入占比的功能,促進內需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Anderson, Leonall C. and Jordan, Jerry L. 1968, “Monetary and Fiscal Actions: A Test of Their Relative Importance in Economic Stabilization”.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t. Louis Review,(November), pp.11-24.
2.Balbach, Anatol B.1981, “How Controllable Is Monetary Growth”.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t. Louis Review,63(4), pp.3-12.
3.Bofinger, Peter. 2001, Monetary Policy: Goals, Institutions, Strategies, and Instruments.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Brunner, Karl. 1968, “The Role of Money and Monetary Policy”.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t. Louis Review,50(7), pp.8-24.
5.Geiger, Michael.2006, “Monetary Policy in China(1994—2004): Targets, Instruments and Their Effectiveness”, Würzburg Economic Papers No. 68.
6.Holmes, Alan R.1969, “Operational Constraints on the Stabilization of Money Supply Growth”, Controlling Monetary Aggregates, Proceedings of the Monetary Conference.Nantucket Islan, pp.65-82.
7.Lavoie, M. 2003, “A Primer on Endogenous Credit-Money”, in L.-P. Rochon and S.Rossi, eds, Modern Theories of Money: The Nature and Role of Money in Capitalist Economics.Edward Elagar Publishing Limited.
8.Lavoie, M. 2007, “Endogenous Money: Accommodationist”, in P. Arestis and M.Sawyer, eds, A Handbook of Alternative Monetary Economics.Cheltenham: Edward Elgar.
9.Meltzer, Allan H. 1982, “Comment on Federal Reserve Control of the Money Stock”.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14(4).
10.Moore, Basil J. 1988, Horizontalists and Verticalists: The Macroeconomics of Credit Money.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1.Nell, Kevin S. 1999, “The Endogenous/Exogenous Nature of South Africa's Money Supply under Direct and Indirect Monetary Control Measures”, Working Paper.
12.Wray, L.Randall. 1990, Money and Credit in Capitalist Economies: The Endogenous Money AppROAch Aldershot, UK: Edward Elgar.
13.包祖明:《我國基礎貨幣管理的難點及對策》,《財經問題研究》2002年第12期。
14.陳學彬:《我國近期貨幣乘數變動態勢及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下)》,《金融研究》1998年第2期。
15.黃燕芬:《我國貨幣乘數穩定性的實證分析》,《財貿經濟》2006年第3期。
16.胡援成:《中國的貨幣乘數與貨幣流通速度研究》,《金融研究》2000年第9期。
17.姜永宏,劉曉娜和朱錦峰:《我國近期貨幣乘數變動與貨幣控制》,《南方金融》2007年第8期。
18.李治國:《基礎貨幣、貨幣乘數與貨幣當局資產負債結構的關系研究——基于中國1994—2006年季度數據的實證分析》,《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7年第11期。
19.唐彬:《中國貨幣供給內生性分析》,《統計與決策》2006年第3期。
20.王彩玲:《內生貨幣創造過程:理論闡述與實證檢驗》,《南開經濟研究》2002年第4期。
21.王蘭芳:《內生貨幣供給理論分析與實證檢驗》,《南開經濟研究》2001年第3期。
22.汪洋:《中國m2/Gdp比率問題研究述評》,《管理世界》2007年第1期。
23.趙留彥、王一鳴:《中國貨幣流通速度下降的影響因素:一個新的分析視角》,《中國社會科學》2005年第4期。
24.葉光、張曉峒、聶巧平:《中國貨幣需求的協整分析和結構vecm估計》,《世界經濟》2007年第7期。
25.于澤:《我國M2順周期性的原因分析——貨幣供給內生性的視角》,《管理世界》2008年第12期。
26.張勇、范從來:《貨幣需求函數結構穩定性的實證分析——來自政策變動、經濟穩定預期不穩定的證據》,《管理世界》2006年第2期。
27.曾利飛、李治國、徐劍剛:《中國金融機構的資產結構與貨幣流通速度》,《世界經濟》2006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