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股市實戰分解
  • 別境
  • 7589字
  • 2020-08-20 16:01:07

4 投資意識與產業發展的問題

我們回顧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發展歷程,看看我們今日的社會所發生的以及面臨的種種問題:高速增長的經濟和不配套的社會現狀,GDP上去了,人們的幸福感在下降,生活的質量也并不盡如人意。這一切給我最大的感觸是,一個病重的人因為激素的刺激而獲得空前的活力,但是激素的刺激只能維持有限的一段時間,一旦不能再繼續承受注射激素,馬上要面臨的就是整個機體快速走向衰竭。高速發展的經濟勢頭讓我們國家的地位在世界上扶搖直上,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然而我們也透支了環境和子孫后代的資源作為代價,而且這一切并沒有得到約束,沒有任何制衡。古人所講的“平天下”在GDP掛帥的前提下完全被忽略,平天下不光是皇帝穩定江山所要注意的問題,更是一個國家發展中應當注意的問題,表面上是權力制衡,實際上是平衡各方問題,使社會平穩向前發展,這叫可持續發展。現在我們的管理高層也意識到過去的模式不可持續,所以提出經濟轉型,可是當人們頭腦中的意識已經習慣于過去的發展模式,并且形成了一種共振,一旦這種共振形成,無論要改變什么,其沖擊力之大都是舊底子難以承受的。

經濟高速發展掩蓋了許多問題,就像漲潮的時候海水灌滿了所有的洞穴,表面的風平浪靜掩蓋了底下的千瘡百孔,一旦退潮,這些口子全部裸露,你將看到的是滿目瘡痍的景象。現在我們的經濟正在迫降,退潮很正常,怕就怕潮退了之后,這些洞該拿什么來填補?

我不是經濟學專家,只是以一個正常人的視角來看待我們周圍所發生的這一切。我漸漸地感到我們國家各行業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最大問題不是資金,不是人才,也不是資源,而是人們的投資意識存在巨大的問題,嚴格說這種投資意識是一種集體無意識狀態,像沙丁魚一樣成群游動,不是集體游進鯨魚的嘴巴,就是集體游進漁網。我們的許多行業在發展之初本來挺好,漸漸地就出現無序競爭,然后演變成惡性競爭,最后把一個原本很好的行業徹底做爛,比如鋼鐵行業、地產行業、電子行業等等都面臨著這樣的問題。基本上一個行業只要有較大的利潤空間,進入門檻不太高,沒有政策限制,通常會引起上述反應,大家蜂擁而上,利潤會逐步攤薄,最后無利可圖。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們的教育體系沒有培養出我們每個人的獨立思考能力,國人缺乏獨立個性,這挺要命。

說到這里,我想講一講我切身的一些體會。我的家鄉汕頭市澄海區的經濟支柱產業是玩具,遍地開花的玩具工廠使澄海玩具銷遍全球,論規模是全國屈指可數的,從業人口占了我們那個地區的絕大多數。15年前還沒真正成氣候,當時也算是個低門檻的暴利行業,那時候知道玩具工廠能賺錢的人也不多,后來慢慢地大家開始關注這個產業,許多年輕人都開始用父母的積蓄開起家庭作坊,大公司將大單分拆成小單給他們生產。這些年輕人感覺自己成了老板,走路都發飄,風光一時,大家紛紛效仿,于是短時間內竟成規模。在與父親談及此事的時候,我說這些人根本不是老板,不過是一個個的車間主任罷了,這些小工廠沒有獨立的財務核算體系,多數也沒有正常納稅,沒有管理章程,完全是人治。

根據我的了解,上下游之間的流程大概是這樣的:上游公司向下游的工廠開出生產訂單,不必墊付定金或者生產資金,工廠生產出產品之后送出去,過一兩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才收到貨款,工廠需要墊付生產成本金,有的也向出售原料(其實是回收塑料)的公司轉嫁成本(欠款)。大單分拆之后將風險嫁接給他們,上游接外國訂單的那些公司根本不必承擔風險,外面進來的錢他們先接住,下面生產的資金他們不必墊付,光是這筆截流的資金就可以產生很多利潤,這是機會成本的問題。他們占盡了優勢,一旦行業出了問題,他們也可以截流資金,下游的工廠把貨送出去,貨款收不回來,這樣一來最下游的這些家庭作坊和出售原材料的公司就必須承擔巨大的風險。

如果這些大單由中大型的正規工廠來生產,完全可以產生可觀的利潤,但是遍地開花的家庭作坊參與競爭之后,因為有人工的優勢,所以大工廠是競爭不過的,而且這種風險嫁接的方式對他們而言很劃算,不必投資建廠房,也不必費心費力去管理眾多工人,風險也轉移出去了,可謂一本萬利。但是最下游的工廠實在太多了,于是就產生了激烈的競爭關系,利潤一再壓縮,最后變得非常微薄。更要命的是,這些小作坊的老板并沒有什么投資眼光,多數是一些沒讀過什么書也沒見識過什么世面的年輕人,他們并不具備什么投資意識,有幾個錢賺就很容易滿足,根本不會考慮長遠的問題。為了競爭,他們不可能使用品級良好的原料,而是采用回收材料來生產玩具,其中有的是回收了一次又一次的垃圾塑料,連醫療器材的廢品都拿來回爐重造,因為這樣成本就更低了,于是就產生了惡性競爭。為了薄利,他們是不會顧及使用者的健康問題的,這些產品是否具備阻燃性能?它們有多長時間的使用壽命?產品的設計會不會使小朋友在玩耍的過程中受到傷害?這些統統都不是他們考慮的范圍,他們的經營目標就是以盡可能低的成本生產出大量的玩具,打敗對手,贏得利潤。

2012年3月15日央視對此作了報道,一夜之間澄海的玩具業遭遇了一場暴風雪,最可憐的也是最下游這些小工廠,我都替他們感到難過!一個產業本應該是使用優質原料生產出優質產品,以適當的價格出售,賺取較大利潤,最后卻變成用廢品來生產出有毒產品,用很低的價格出售,賺取薄利,有時候甚至還虧損生產。劣品驅逐良品,最后劣品自殺,這就是一個行業悲哀的結局。

幾十年前的鋼鐵產量“大躍進”風潮也是類似的搞法,土爐煉鋼到處都是,最滑稽的事情是低劣的生產技術、期望的高產量,最后把好的生活器具拿去回爐,正常的情況是礦石進去,鋼鐵出來,我們呢?鋼鐵進去,礦石出來,完全反了。后來陸續消滅了這些土爐,但是依然有相當一部分小工廠保留下來,有的還獲得了較好的發展,結果造成今日半壁江山淪落,大型鋼鐵企業被弄得很尷尬,前不久堂堂的武鋼竟然宣布要去養豬種菜,這是多么尷尬的局面!小工廠把大型正規企業逼上絕路,一個行業發展到這樣的局面也真是夠悲哀的!我們所看到的何止這些?我想每個人對所從事的行業多少都會有一些了解,除了石油、金融這些受國家行政管制的行業稍微好一些,凡是放開的行業都被作廢了。

之所以會這樣,就是因為中國人的素質問題,無知無畏,沒有信仰,沒有忌諱,可以唯利是圖,甚至因為違法成本很低,可以踐踏法律。說到這里,我不得不想起一個行業——醫藥。現在的環境如此惡劣,空氣污染日漸嚴重,各種有毒商品(日用品、玩具、食品等)充斥著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甚至連樓房、橋梁都可能成為豆腐渣工程,有的汽車就像移動棺材一樣,一不小心你就可能中招。我們有如此巨大的人口基數,又有如此惡劣的生存條件,所以我們的醫藥需求量當之無愧會成為世界第一,這是最簡單的邏輯推導。由此看來,醫藥行業還是很有投資價值的。

近兩年蘋果手機和平板電腦風靡全球,許多品牌也紛紛跟進,但是始終無法動搖蘋果的銷售規模,蘋果的確是美國人的驕傲,我們國家能算得上驕傲的品牌當數茅臺酒,但是諸多報道顯示茅臺酒市面流通的90%以上是假酒,真酒占了不到10%,但我們卻沒有看到市面流通假蘋果手機或者電腦(極少數的黑市翻新機不在此論,這里所講的是大規模的產業化生產假冒產品),為何?

茅臺公司自己承認,貴州茅臺鎮那些生產假酒的小工廠的人和他們公司內部的員工有千絲萬縷的關系,大家的目光一下子就對準了是不是有腐敗行為的問題?其實,在我看來,這只是皮毛的問題。我喝酒還過得去,品酒的能力比起80%喜歡喝酒的人來說應該還強些,但是茅臺真酒和假酒(指那種造假程度比較高的、從茅臺鎮的小釀酒廠裝置里出來的酒,簡單的酒精勾兌就不討論了)讓我來品嘗,我恐怕很難分出真偽,原因很簡單,茅臺真酒不管什么香型,它和其他品牌的白酒并不能拉開明顯的距離,也就是說,它賣得貴并不完全是因為它好喝,它的價格和它的質量不成正比,算不上一分錢一分貨,其中有大量的水分,它在生產的過程中并沒有別人無法復制的技術壁壘,所以那些小廠家才會那么容易復制,至于包裝技術的復制就更簡單了,普通人根本無法通過這個鑒定真偽。一瓶茅臺酒的生產成本不到100元,但是市面上一賣就是一兩千,這中間存在巨大的暴利空間,哪怕別人只能做出九分像,它也有巨大的盈利空間,也正因為有這么豐厚的利潤才驅使許多人參與造假行列,如果茅臺酒的定價是150元一瓶,我敢肯定造假廠家全部倒閉,即使不是被迫關閉,也會主動關閉,當然,茅臺自己的股票市值也成不了今天這樣的規模,2300多億元市值的一個釀酒公司,全世界不會有第2個了,茅臺酒的利潤實在令人發指。我從不購買茅臺酒,原因很簡單,我不愿意拿自己真實的人民幣去購買假冒的茅臺酒,我實在無法分辨真假,而且真假的概率是1∶9,這概率我還不如去買張福利彩票呢。茅臺現在被迫公布市場投放量數字,但是這沒用,因為銷售通道亂七八糟,誰也無法通過這個數字進行統計對比,然后分辨真假,這只會使大家充分認識到自己很可能會買到假酒,數字一公布,大家以后就更不會買了。就像前面提到的拉菲紅酒一樣,中國人一年消耗的量遠遠超過它們公司投放全球的數量,而且是好多倍,數字一公布,誰還那么傻去買呢?這種現象叫什么呢?假酒會淘汰真酒,最后的結果是假酒也自殺。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都會逐漸排斥這個品牌,最后無論真酒假酒,大家一律不買,只要是茅臺酒大家都不買,所以全部自殺。聽說有人為了喝到真實的茅臺酒特地托朋友從國外帶兩瓶回來,真叫人哭笑不得。每次有人跟我討論“貴州茅臺”這只股票的投資價值的時候我就感到可笑。過去一切不透明,它或許可以渾水摸魚,加上公款消費刺激了銷量,現在不能了,大家都會被教育得聰明些,犯傻的人會越來越少。我現在就喜歡喝北京紅星二鍋頭,很便宜,那味道我做夢都能分辨出來,喝起來口感還行,假酒也很少,就算有也無法淘汰它,買到一次假的沒關系。下次換一地方繼續買,反正那么便宜,買錯10次都沒關系。買錯2次茅臺,你一個月工資就報銷了,代價完全不對等,那感覺完全不一樣,花半個月工資買瓶假茅臺,知道后,連殺人的心都有了。而花幾塊錢買到瓶假二鍋頭,直接扔了算了,什么感覺都沒有。二鍋頭要是上市,我肯定會買它的股票。

蘋果公司是怎么經營的呢?蘋果公司的手機、電腦價格都不便宜,但也不算特別貴,城市里普通白領基本都消費得起,它的功能非常全面,而且性能堪稱一流,要論性價比的話,在整個行業里也不會有什么對手。他們的策略說白了很簡單:盡可能高的性能,盡可能低的價格,它的產品身上有許多高端技術,有強大的研發團隊,在產品技術方面可以形成壁壘,別人要復制非常困難,就算你能復制到九分像,你的價格又會比它高得多,根本無利可圖,甚至還會賠大錢,所以市場上基本不存在假冒產品。哪個工廠也無法生產出能以次充好的產品,然后賣同樣的價錢。蘋果公司對產品的定價已經充分考慮到這個問題,他們不會因為自己產品含有高端技術而且性能一流而定很高的價格,讓別人有機會鉆營,這一招直接把造假的公司掐死了。當然,這也含有美國人的一些人道主義理念,美國福特公司的創始人福特自己就希望他們公司的每個員工都買得起福特T型轎車,他們懂得什么叫“分享”,好東西應該大家一起分享,所以這使得美國能產生上百年的企業,或者像蘋果這樣全世界第一市值的公司。蘋果可不像中國石油。中國石油是國家投資,蘋果是一個私人的企業,本身不占據什么行政資源,純粹靠經營取得成就,它可以算得上偉大,因為蘋果公司讓全人類都分享到科技進步所帶來的好處,它對人類的貢獻是巨大的。像微軟、甲骨文等公司也可以稱得上偉大。喬布斯的死是全人類的損失,希特勒的死是全人類的福利,這就是差別。個人也好,公司也罷,我們評價它的價值一定是著眼于它對人類的文明延續和進步是否作出了正面的影響。

因為歷史的原因,中國人普遍喜歡用某種東西來證明自己的身份或地位,中國人窮怕了,太需要從心理上擺脫這個枷鎖,有能力的人自然脫穎而出,同時他們又必須借某些東西來證明,比如曾經用手機來顯示,汽車在歐美國家只是代步工具,在中國,目前它還具備身份象征功能,喝茅臺酒也是如此,很多人膚淺地認為喝茅臺可以證明自己的身份地位,雖然我們社會早就不分階級,但是我們的骨子里卻擺脫不了將人分成三六九等的惡習。無論是人還是動物,每個生命都是平等的(相對的平等,不是絕對的平等,嚴格說是彼此間的尊重),這個理念在西方國家普遍為人們所認可,盡管一些歐洲國家還存在皇室,存在貴族階層,但是他們對這一理念的執行是非常徹底的,他們可以停車讓動物穿過馬路,在中國的道路上我們經常可以見到動物的尸體。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只有到對每一個生命都同等尊重的時候才是真正的強大。公司也是如此,像“活熊取膽”事件,那個公司怎么能上市呢?它壓根就不應該存在。我用百度地圖進行搜索,得到了很有意思的結果,大家看看下面這兩張圖(見圖1—7、圖1—8),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從中反省。這就是中國人對待生命的態度!

圖1—7

圖1—8

茅臺酒充分地利用了中國人的這一缺陷品性,所以造出低科技含量、高價格的茅臺酒,并且賺取巨額利潤,它的“文化”軟包裝成了產品生命的源泉。說到這里就不得不提一個著名的洋酒“路易十三”,它采用巴黎Baccarat世家手工制作的水晶瓶,瓶身刻有巴洛克風格的百合花紋,瓶蓋及瓶肩鑲有24K純金雕飾。根據中國市場目前的零售價,一瓶700毫升的新版路易十三標價超過1萬元,它的瓶子是有價值的,一個空瓶子就超過2000元,也可以拿來當裝飾品。茅臺呢?要不是人家要買回去灌假酒,它能賣那么貴嗎?那瓶子樣貌很一般,做裝飾用肯定不行。茅臺酒的經營策略是低技術含量、高價格,產生暴利,犧牲了企業的生命;蘋果的策略是高技術含量、低價格,薄利多銷,消滅其他同行業品牌,比如曾經不可一世的諾基亞在智能手機的時代直接被擠出局,其他品牌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領域也很難生存。這兩個公司的生命力一目了然,什么是價值投資?只有造福于人類、為人類的進步持續作出貢獻的公司才具備價值投資的基本理念。我今年30歲,我相信在我有生之年必定可以看到貴州茅臺的倒閉,當有一天你看到“貴州茅臺”變成“ST茅臺”的時候千萬不要驚訝,這是企業文化注定的宿命。

日本超過百年的企業有21000多家,全世界第一,世界長壽企業的統計數字列在下面的表格(見表1—1)中,大家可以一目了然。

表1—1 世界最古老的企業前32位名單一覽

全球現存1700年以前成立的企業有506家,可以說是全球500老,其中包括:

德國181家

日本135家

奧地利45家

英國27家

瑞士、意大利各20家

法國17家

荷蘭11家

美國8家

捷克7家

瑞典6家

比利時、中國各4家

挪威、波蘭、西班牙各3家

中國企業按創建年代排名是:六必居(1530年)全球排名156,張小泉(1663年)排427,同仁堂(1669年)排438,再加上陳李濟(1600年),王老吉(1828年)。

從前頁表中我們可以看到,32家長壽企業中旅館、酒店和釀造行業占了絕大多數,這兩個行業都是來自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行業,建立于溫飽的基礎之上,傾向于休閑享受的范圍,看來旅游休閑在人類歷史上多數時間里還是比較有持續發展的潛能。這些長壽企業的身上一定被賦予了特有的文化,每個品牌都有故事可講,人類文明的印記深深刻畫于品牌之中,像高科技類公司一般就比較短命,因為他們的產品容易被淘汰。而品牌文化不容易被淘汰,無論是旅館還是釀造(酒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項),這些公司賣的不是簡單的一個產品,而是包裝著文化的產品或服務,文化的生命力會伴隨著人類直到永遠。

上面的統計數字中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看到公元1700年以前建立的公司美國才8家,這不是因為美國不行,而是因為他們的歷史實在太短,美國1776年才建國,之前那片土地還處于比較原始的狀態,要么是殖民地,要么是原始部落,沒有形成什么歷史文化,和日本、英國這種歷史悠久的國家自然無法比。據美國《財富》雜志報道,美國中小企業平均壽命不到7年,大企業平均壽命不足40年。而中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僅2.5年,集團企業的平均壽命僅7~8年。美國每年倒閉的企業約10萬家,而中國有100萬家,是美國的10倍。全世界就數日本的企業最長壽,而他們的資源是全世界少有的匱乏,土地那么小,人口那么多,資源那么少,企業還那么長命,不得不說,這絕對是文化的作用,而企業文化和民族文化在我們的企業經營中僅局限于口號,誰也沒有真正在經營中去體現過。

近百年前的五四新文化運動中,胡適先生講過一句很有名的話:一個真正的開明進步的國家,不是一群奴才造成的,是要有獨立個性、有自由思考的人造成的。中國經濟最大的障礙是在財富的誘導下,人們經濟常識的缺乏導致在投資行為上周而復始的集體無意識,這種行為導致了一輪又一輪的產業清洗,許多人積累幾十年的財富會在很短的時間里折損殆盡。中國人的勤勞出了名,但是中國人的投資短視也同樣富有特色。由此看來,國進民退也許不是件壞事,特別是對于資源的開發,國家投資行為至少是有節制的,不會造成無序競爭,雖然不利于發展市場經濟,卻可以對行業的發展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國進民退這盤棋現在我們只看到一半,我相信后面一半是經歷了產業鏈整合之后,最終又變成國退民進,如果操作規范、正確,其結果必定是全體國民受益,也就是通過股市把財富分配出去。如果執行錯誤,結果就是權貴階層將其收歸囊中,而國民不但什么好處都沒得到,還要承擔這種改革失敗產生的惡果。國企改革的結果導致大量國有資產流失,如果以改革成果論,這必然是失敗的,但是從社會的進步而言,這重要一步——產生了原始的資本形態,這和19世紀的資本主義形態差不多——一個唯利是圖、貪婪的、沒有規則的資本導向型社會。如果這一步最終能導致我們走向今天的社會主義形態中的國家資本主義成分,也許就是進步。原始資本主義的進步是通過法制化的建設建立起信托責任體系,使職業經理人管理社會的財富,而這些職業經理人大多具有信托責任,或許有一部分人的確思想已經進化到很高尚的地步,但是多數人其實是不得不有信托責任,因為政府制定的法制體系讓他們不得不如此。像美國的證券交易法是非常嚴厲的,上到交易委員會主席,下到投資基金管理人,誰觸犯了法律,一輩子都玩完,一下子就給你來個巨額罰款外加終身禁入。而目前我國缺的就是這個,我們的違法成本太低,不具備約束力,所以這是我們下一步必須改善的現狀。

猶太人和我們中國人一樣勤勞,聰明程度也相當,但是他們有一點比我們強,比如說開商店,甲在某個地方開食品店,賺了錢告訴乙,乙就跟過去會開日用品店,丙會開一個服裝店,反正都是配套的,大家都賺錢。中國人不一樣,甲開食品店賺了錢,乙知道了也立刻開一家參與競爭,丙也望風而動參與進來,造成過剩,然后互相壓價,惡性競爭,最后大家都倒閉。然后甲換個行業重新來過,乙和丙又跟著來,如此不斷地循環。韓國人多少和猶太人的經營狀況相似,只有中國人是最特殊的,喜歡直接復制,然后把原來的搞死。中國人的復制能力的確很高明,但是中國人的創造能力卻很一般,這就是我們經濟發展過程中最大的障礙。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鄂州市| 福清市| 内江市| 深泽县| 灵寿县| 兴仁县| 宜川县| 舟曲县| 万源市| 钟山县| 长海县| 沁源县| 巩义市| 忻州市| 南充市| 芷江| 信丰县| 怀来县| 瓮安县| 嘉兴市| 江华| 上高县| 册亨县| 麻阳| 辉南县| 安平县| 桓台县| 邻水| 秦安县| 扎兰屯市| 永川市| 红桥区| 辉南县| 河曲县| 阳高县| 苗栗市| 陇西县| 甘孜县| 偃师市| 互助| 文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