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石油戰略
石油是個大問題,關系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全球大宗商品的風向標,所以我們不得不討論它存在的意義,以及它的價格波動對我們所造成的影響。
說到石油,很多人就會聯想到相關的商品,比如煤炭、有色金屬。我們國家的煤炭儲量世界第一,本來是有話語權的,遺憾的是沒有,我們還是任人宰割。煤炭和石油一樣都是化石燃料,但煤炭是固體,運輸和使用的時候沒有液體那么便捷,而且成分也不能和石油相提并論。原油價格的波動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煤炭,當然,也影響了有色金屬,所以,我們在操作股票的時候,對于煤炭股和有色金屬股的預計必須考慮國際原油價格的變動,否則很容易出錯,基本上它們之間是同向聯動的關系,和美元指數是反向聯動的關系。這是在微觀層面我們可以感受的東西,因為關系到我們的切身利益,那么大的層面呢?國家,乃至國際的問題又該如何?
目前,中國每年消耗的石油大約4億噸,到2020年的估算值是4.5億噸,我個人估計這個數字太保守了,以現在汽車增加的速度估計,6億噸都是可能的,我們的消耗增速太快了,人口如此之多,又處于高速發展階段,所以這個比較好理解,石油的消耗量也體現了一個國家的工業發展態勢,我們的消耗量高速增長是情有可原的。要看到的是,目前我們的自給率只有45%,超過一半需要進口,最大的進口國是中東的阿曼,然后是伊朗等國,中東地區是我們最主要的進口方,然后是俄羅斯和西北非。中東的原油品級比較高,基本是屬于輕質高硫原油,密度較低則可以產生更高比率的成品油,當然,高硫可不是件好事,對煉油設備的腐蝕比較厲害,加工的時候需要多一道脫硫工序,增加了一些成本。南海的油質量很重,所以出產的輕組分(比如汽、柴油)相對較少,提煉的價值自然低得多。新疆的原油也是重質油,生產瀝青比較好,生產汽、柴油的話差強人意。勝利和大港的原油也是以重質和中質為主,我國排第4位的遼河油田出產的原油也屬于重質甚至超重質原油,產量最大的大慶油田是輕質原油,我們還算比較幸運,有這么一張王牌,否則局面就更糟糕了。大慶原油現在的產量逐年下降,這是一個我們不得不面對的事實,而新發現的油田數量和規模都有限,沒有一個能取代大慶的地位。我們國家陸地的潛在儲量也不是那么可觀,所以我們將目光投向海上,最重要的自然是已經大量發現礦藏的南海海域。南海的原油品質自然遠不如中東,但是儲量卻很可觀,有人估算其儲量超過500億噸,其次還有數量同樣可觀的天然氣和可燃冰資源。500億噸的數字太大,很多人沒什么想法,我就這么說吧,目前全世界儲量最大的沙特阿拉伯是360多億噸,后幾位分別是加拿大和伊朗180多億噸,伊拉克近160億噸,我們目前是60億噸,少得多,而我們卻是全世界第2大石油消費國。如果南海探明可開采的能達到500億噸,我們就是世界第一!我們看到了這個巨大的礦藏,其他國家也看到了,所以最近南海頻繁出現緊張局面,大家都想搶奪這個資源,美國也插手進來,沒有航母和大型艦隊,我們怎么護衛這些資源?
一個國家的原油構成有兩大塊:一塊是地下的儲量,另一塊是地面的戰略儲備量。我們國家地下的儲量上面已經講了,那么戰略儲備是什么情況呢?我們的戰略儲備的方式主要是大型油罐的儲存,目前在沿海地區建了幾片,原油通過海上航運接駁到碼頭油罐中,基本上沒有任何縱深可言,交通便捷,外面的導彈要打過來也很便捷,只要一顆導彈命中就可以使庫區變成一片火海。在我看來這種戰略儲備的意義只實現了一半,和平時期出了問題可以頂一頂,如果國家處于戰爭狀態的話,這一塊的作用就堪憂。我們國家目前的戰略儲備能頂住36天的使用,只是小日本的三分之一,比起美國就更不用說了。日本在海底建了浮式罐,還有巖洞也可灌裝石油,韓國也用類似的辦法,總的來說倒也算聰明。美國人更聰明,可以說充分利用了各種地理優勢。他們的儲油罐因為技術先進,規模也比我們大得多,我們的罐15萬立方就算了不得了,美國有25萬立方的內浮頂罐(當時通過《國家地理》節目看到罐體火災,著實驚訝了一下),那才叫威武。更威武的是美國人想到改造鹽井,用清水溶解鹽層形成鹽洞,然后將原油灌裝進去,最深的鹽洞竟達到3000米,上下溫差巨大,所以原油可以在內部循環流動保持品質,這種儲備方式導彈要準確命中是很困難的,就算命中也不見得能產生多大的影響,要滅火不算太難,原油一下子也燒不掉多少,最關鍵的是儲備量之大絕非油罐可比,存儲成本也低廉得多,美國用這種方式儲備了上億噸。要把油抽出來也不難,直接往里頭頂水,油就浮上來了,這種方式很有意思,我們青海省的鹽礦不比美國差,還有眾多的煤礦,稍微改造一下就可以往里頭灌裝石油,跑不掉的,根本不用擔心會流走(比起小日本直接把煤倒在海里,煤礦裝原油要保險得多),許多方法我們國內其實也能做到。
我們總是說美國攻打伊拉克是為了石油,很顯然這種說法并不客觀,如果這樣的話,打越南是為了森林?打南聯盟和阿富汗又為了什么?我只知道一點,美國在全球不定點開辟戰場,目的是為了向全世界宣誓其軍事存在,捍衛自己的霸主地位,只要這個地位得到保障,什么東西要不到?現在美國在全球基本完成了軍事上的戰略部署,到處都有軍事基地,也建立了許多盟友關系,他們的航空母艦編隊可以在世界的任何角落巡弋。要知道,國際貿易的主要通道就是海上的航運,航母可以護航,也可以實現海上封鎖,任何一個國家無論掌握多少物資都不足以保證自身全方位的供應,所以美國直接掐住了世界的咽喉,這才是美國到處戰爭的最重要的戰略意義。借著戰爭完成部署,而不是搶占一城一地,也不是掠奪某國的資源,這些都是次要的。美國已經實現了當年希特勒未能實現的夢想,稱霸全球已經是既定的事實,他們不需要把某個國家變成殖民地,被美國打敗的國家都建立起民主政治體系,這種體系符合美國的利益。美國的厲害之處是其自身已經足夠強大,沒有一個國家能夠超越它,并且還有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存在,所有富有的國家幾乎都被網羅于其中,這樣的組織架構已經使美國不再畏懼任何國家的崛起,相反,它還巴不得大家都富裕,這樣美國就可以用隱晦的方式掠奪更多的財富。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殖民地發展模式已經過時了,美國人玩的是高段的招,殖民地的管理太麻煩,倒不如用匯率進行財富掠奪,你敢不聽話,后面還有大棒等著。假設中美開戰,美國可以完全封鎖海上航線,我們的石油戰略儲備量又那么少,自給率不到一半,大家想一想,用不了2個月,我們的整個社會將會癱瘓,甚至美國都不需要真正打過來,只要海上封鎖就可以讓我們產生內亂。我們的軍事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一直側重陸軍,基本上完全放棄了大型艦隊編制,直到現在才真正意識到航空母艦存在的重要性,可是一切似乎都太遲了。網上有人在夸我們的潛艇有多厲害,據我所知,中國的潛艇隱身能力之所以好最主要的原因是個頭很小,個頭小自然隱身能力強,如果把我們的潛艇排水量從8000噸一下子提升到2萬噸,你試試看能不能躲過美國的聲吶探測?
石油的價格有很多級,根據品質的好壞、出產地區不同,有各自的定價,但最重要的一個是我們常說的國際原油價格(代號WTI,美國西德州輕質低硫原油,紐約商品交易所交易品種“國際原油”的標的物),另一個有話語權的是英國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的北海布倫特原油(其品質接近WTI)價格,美國國際原油的價格是全世界商品期貨的風向標,自然也決定了全世界石油價格的走勢,它的走勢有諸多影響因素,比如區域戰爭,海上的颶風,美元的強弱走勢,美國戰略儲備的影響等等,說到底,除了颶風不由美國控制之外,其他的因素都是由美國政治在起作用,要漲要跌全由美國一手操控。它要收拾日本、中國、巴西這些國家完全可以通過原油價格波動來實現,因為任何國家的工業生產都與原油密切相關,高油價會使工業生產成本大幅度提高,壓榨利潤空間,如果企業采用轉嫁的方式,最后受苦的又是消費者,我們的人口如此之多,大家想想看會有什么后果?我們的惡性通貨膨脹是怎么來的?除了調控因素以外,自2004年起節節攀升的油價已經把我們帶到懸崖邊。
圖1—9是1990—2012年的國際原油月K線圖,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2004年以前國際原油的主要運行區域是10~40美元/桶(一噸約7.33桶),后面就有一段飛速上升,現在上百元了,要回去很難,畢竟開采成本也提高了不少,到了30元基本也就是成本線,還要算上運輸費和倉儲費,工業成本已經被它自身抬高了。別說跌回40美元/桶,就是60美元/桶都不容易見到了。以目前的發展水平,原油只要超過120美元/桶,就會對經濟造成巨大的傷害,這個在2004年我就從專業的論文上看到過,到2007年果然發生了嚴重的經濟危機。

圖1—9
石油暫時是一種無可替代的資源,由于不停地發現新的礦藏,所以我們實際上并不清楚到底還能使用多久。反正我這輩子是看不到石油衰竭的那一天的,但是我們也得為子孫后代著想,除了盡量節省以外,我們應該探尋替代性的能源。目前看來,核能是比較成熟的一種備選能源,美國也在嘗試新的辦法,那就是美國國家點火裝置將要進行的試驗,用激光束創造出核聚變的條件激發燃料小球爆炸產生驚人的能量,如果能獲得成功,那么人類就能掌握核聚變的可控方法,這比現在使用的核能要厲害得多。燃料的來源也更為廣泛,海洋中有的是重水,取之不盡,可以說這是一個一勞永逸的解決辦法,試驗的結果我們拭目以待,這是全世界到目前為止在能源的問題上所進行的最高端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