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社會學引論(Introduction to Morality Sociology)
- 龔長宇
- 1877字
- 2020-08-20 16:03:37
一、孔多塞:“道德科學”的代言人
18世紀被稱為啟蒙運動的世紀,“那是一個擁有原理和世界觀的時代,對人類精神解決它的問題的能力,充滿信心;它力圖理解并闡明人類生活——諸如國家、宗教、道德、語言——和整個宇宙……那是一個自由和獨立思考的時代,特別是在法國,人們勇敢地發(fā)表自己的意見,無所畏懼地根據(jù)所思考的原則推導出結(jié)論。”就是在這個時代,法國人通過“把兩位英國的英雄理想化,發(fā)明了道德科學的理念”
。這兩個英國英雄,一個是牛頓(1643-1727),一個是約翰·洛克(1632—1704)?!芭nD的方法把一切東西都歸結(jié)為受到各種力的作用的密實粒子,在當時似乎像培根的歸納法和笛卡爾的邏輯幾何學一樣,為科學的進展提供了巨大的希望,除此之外,牛頓的方法還有一個巨大的優(yōu)點:它至少在天文學和力學中是實際有效的。人們開始把牛頓的方法十分不恰當?shù)貞糜谡麄€自然科學中去,甚至應用到神學和倫理學中去。認為人類單憑理性和計算就可以解決一切問題的想法是18世紀哲學的指導思想之一,它已經(jīng)遠遠地超出了科學思想的范圍。科學第一次變成了一個重要的文化因素,甚至對政治也產(chǎn)生了影響。18世紀變成了一個理性的世紀,虔誠而保守的牛頓成為法國大革命的先驅(qū)?!?img alt="[英]J.D.貝爾納:《科學的社會功能》,陳體芳譯,63頁,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 class="qqreader-footnote"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218C7A/14676539005831106/epubprivate/OEBPS/Images/note.png?sign=1753296886-I0tmaDlGa0JmCBII3ov5bfoQ2sXsOeYm-0-4d72ca75caf0fd2dd3c15fed8d346069">洛克的學說形成了許多思想路線的出發(fā)點,“他的《人類理智論》(1690)開創(chuàng)了那個產(chǎn)生貝克萊和休謨而在康德那里達到登峰造極地步的運動……他的教育理論影響了法國的偉大作家盧梭,并通過后者影響了全世界;他的政治思想在伏爾泰的著作和孟德斯鳩的《法意》中得到卓越的闡述,并由盧梭在《社會契約論》中全部繼承下來……沒有一個哲學家的思想比洛克的思想更加深刻地影響了人類的精神和制度。”
法國啟蒙運動時期的許多思想家都愿意接受“洛克主義者”的標簽。道德科學就是在這樣的思想背景下誕生的。
孔多塞(1743-1794)是法國18世紀最后一位啟蒙思想家、革命家。他在社會科學方面主要受到杜爾閣的影響,與伏爾泰、狄德羅等交往密切。孔多塞是“道德科學杰出的代言人”,他預言了有關道德科學光輝的未來:“那些學問,差不多均創(chuàng)立于我們這個時代,其研究對象就是人本身,其直接目標就是人的幸福。毫無疑問,這些科學將與物理科學一樣享有進步。而這些思想是如此美妙,以至于我們的后代將在智慧上超過我們,就像我們在啟蒙方面超過我們的前人一樣,這已不再是一種幻想。在考慮道德科學的性質(zhì)時,人們將不得不看到,這些科學像物理科學一樣,也是基于對事實的觀察,它們應遵循同樣的方法,采用一種同樣嚴密和精確的語言,達到同等程度的確定性?!?img alt="[加]伊恩·哈金:《馴服偶然》,劉鋼譯,66頁,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4。" class="qqreader-footnote"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218C7A/14676539005831106/epubprivate/OEBPS/Images/note.png?sign=1753296886-I0tmaDlGa0JmCBII3ov5bfoQ2sXsOeYm-0-4d72ca75caf0fd2dd3c15fed8d346069">他的信念更為簡明地表達為:“道德科學奠基于事實和推理,因此,其確定性將與物理科學一樣。”
孔多塞勾勒出道德科學涇渭分明的兩個層面:“一個是道德科學作為歷史學,另一個是道德科學作為概率、統(tǒng)計學、決策理論、成本收益分析、理性選擇理論、應用經(jīng)濟學等等?!?img alt="同上書,66頁。" class="qqreader-footnote"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218C7A/14676539005831106/epubprivate/OEBPS/Images/note.png?sign=1753296886-I0tmaDlGa0JmCBII3ov5bfoQ2sXsOeYm-0-4d72ca75caf0fd2dd3c15fed8d346069">其實,孔多塞所謂的“道德科學”大致相當于我們今天所說的“社會科學”,用他自己的話說:“我們把這個術語理解為所有那些將其研究對象確定為人類思維本身,或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科學?!?img alt="同上書,65頁。" class="qqreader-footnote"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218C7A/14676539005831106/epubprivate/OEBPS/Images/note.png?sign=1753296886-I0tmaDlGa0JmCBII3ov5bfoQ2sXsOeYm-0-4d72ca75caf0fd2dd3c15fed8d346069">
孔多塞本人就是一位進步史觀者,進步史觀在西歐近代一度非常流行,在英國有普賴斯、普里斯特利,在法國有笛卡爾、帕斯卡爾等。1793年,孔多塞在逃亡途中寫的最后一部著作《人類精神進步史表綱要》,就充分展現(xiàn)了他的觀點。自稱是孔多塞信徒的孔德,就是將實證精神灌注于“道德科學”,充分發(fā)展了“道德科學”的歷史學的層面,不僅創(chuàng)立了社會學,而且把社會學作為“道德科學”體系的最高階段。對此,孔德曾說:“從孟德斯鳩這位迄今為止唯一曾提出社會學的基本概念的重要人物以后,就是著名的、不幸的孔多塞在他的永遠值得銘記的著作《人類精神進步史表綱要》中所作出的貢獻?!?img alt="王養(yǎng)沖:《西方近代社會學思想的演進》,18頁,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 class="qqreader-footnote"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218C7A/14676539005831106/epubprivate/OEBPS/Images/note.png?sign=1753296886-I0tmaDlGa0JmCBII3ov5bfoQ2sXsOeYm-0-4d72ca75caf0fd2dd3c15fed8d346069">由此便可以看出孔德與孔多塞思想間的密切關系。
孔德繼承并發(fā)展了孔多塞“道德科學”的第一個層面,孔多塞道德科學的第二個層面是由凱特爾、古雷利等一批統(tǒng)計學家發(fā)揚光大的,尤其是古雷利在19世紀30年代開創(chuàng)的“道德統(tǒng)計學”研究。古雷利認為“道德科學”這個說法過時了,他所從事的是“道德分析”。“道德分析有什么用處?其目的就像物理科學那樣,為了證明現(xiàn)象之間的聯(lián)系,為了提供有關智力現(xiàn)實的知識,這種知識是從其自身內(nèi)部考慮的,超出任何實際應用的思想。這個術語確切地表明,科學由知識構(gòu)成,而不是決定應去做什么?”在積極闡明社會的數(shù)字事實方面,道德分析形成了法哲學的基礎。古雷利的重大貢獻,按照哈金的說法:“孔多塞有關社會數(shù)學的夢想終于在數(shù)字與測量的實證主義時期實現(xiàn)了。”
迪爾凱姆就是接續(xù)著法國自孔多塞經(jīng)孔德和古雷利開辟的實證主義的、道德統(tǒng)計的方法論傳統(tǒng),致力于道德社會學的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