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社會學引論(Introduction to Morality Sociology)
- 龔長宇
- 1210字
- 2020-08-20 16:03:36
第一節 道德社會學的緣起
通常認為,道德社會學產生于19世紀下半葉,其作為一門學科的建立,是與社會學的創始人之一埃米爾·迪爾凱姆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其實,道德社會學誕生的時候,并不是一個新事物,它的胚胎已經成熟,在一切實質上,都已經取得了后來的形式。到了迪爾凱姆那里,這個初生的嬰孩,既老練又嬌嫩。
道德社會學作為一門學科建立以前,西方社會思想史、西方哲學史、西方倫理思想史關于道德的研究已經積淀了豐厚的理論遺產。古希臘是西方文明的搖籃,也是西方倫理思想和各種道德學說的源頭。古希臘人早期的道德思考,主要體現在希臘神話中對神、神話英雄的行為及人格魅力的頌揚。當這種價值體系滿足不了人們的精神生活的時候,立足于合理主義精神的自然哲學便脫穎而出,即以泰勒斯為始祖,被亞里士多德稱為“自然哲學家”的先賢們所進行的一種關于自然世界的合理性解釋。然而,在自然哲學里,關于人的思考、人是如何適應并接受這個自然世界以及人的價值取向問題還沒有得到應有的關注。蘇格拉底則從目的論世界觀出發,呼吁人們“不僅只是活著,而且要活得好”,即人要追求“善生”理想,其實是道德思考的人文關懷的轉向。柏拉圖把蘇格拉底的道德追求概括為智慧、勇敢、節制和正義四種德性,并以此為基礎,設計了一幅全體國民進行社會分工,接受“哲學王”統一領導的理想國家的政治藍圖。亞里士多德道德思考的出發點是對人的特有活動性質的關注,并認為倫理學與政治學的研究只能獲得粗略的確定性。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思想體現出理性主義的傳統,而且側重美德研究,注重道德的社會性要求。到了希臘化時期,即從亞歷山大帝國建立到羅馬共和國解體的300多年,道德研究以不同形式倡導個人價值,高揚個人的獨立及其他基本權利?!霸谶@個沿襲前人并無創造力的時代,形成研究中心的完全是個人倫理學。”從希臘化晚期開始,猶太教內部產生了基督教意識形態,公元2世紀以后,這種基督教意識形態成為主流,并發展成為基督教神學倫理學或神學道德哲學,托馬斯的基督教神學倫理學體系是中世紀經院哲學倫理學發展的最高成就,它代表了13世紀基督教會在獲得對世俗王權的決定性勝利之后試圖建立一個基督教一體化世界的基本構想,找到了“在上帝的預定和人的意志自由、信仰與理性、神恩與自然、人的活動的彼岸目的性和對塵世幸福的追求等一系列問題上的平衡點”
。歐洲中世紀持續千年,到14世紀末,封建制度瓦解,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逐漸形成,文藝復興運動、宗教改革運動使得理性與科學的信仰呈現給了現代社會。近代科學在16和17世紀取得巨大進步,尊重事實、注重經驗和理性的科學精神也蔚然成風。歐洲的17世紀也是方法論覺醒的世紀,理性主義倫理學的發展就是最重要的表現,理性主義倫理學從笛卡爾開始,在斯賓諾莎的道德思想中得到系統發展,并通過萊布尼茨對德國以及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一源遠流長的西方道德研究的理論傳統,成為道德社會學建立、沿續與發展的源頭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