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二戰”以后的道德社會學研究

“二戰”以后,西方社會出現文化及價值觀念的危機,道德社會學也越發受到重視。在美國,一些學者把日益嚴重的犯罪、酗酒、虐待老人等社會問題與道德問題聯系起來研究,運用統計分析方法探討社會的道德問題;在德國,法蘭克福學派對社會做出病理診斷,稱其中最大的病癥往往就是人們道德和精神狀況的異化和無所歸依;在法國,后現代主義否定了關于歷史與社會整體概念的“宏大敘事”,認為“生活被解構了”,“那么,道德又將以何種方式存在并發揮作用”等問題被提出。20世紀80年代以來,無論是在尤爾根·哈貝馬斯的“交往行動”、“公共領域”,還是烏爾里希·貝克的“風險社會”,或是安東尼·吉登斯的“失控的世界”、“社會反思性”等研究中,道德都是一個永恒的主題,這些研究無疑充實了道德社會學的研究內容。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20世紀50年代以來,國外在社會價值觀方面的研究取得很大進展,社會學家帕森斯把價值觀視為社會成員共享的符號系統(shared symbolic system,1951),文化人類學家將價值觀作為某一文化類型的特征加以研究(如本尼迪克特),這尤其體現在對價值觀的操作化研究方面,比如日本,自1953年以來,在“日本的國民性研究”這個題目下,以5年作為一個周期,進行了一系列的民意測驗,這樣的調查研究不僅能夠揭示價值變革的總體圖像,而且還能夠比較準確地展現社會變革的機制。再比如,20世紀70年代,羅基奇對價值觀的研究,把價值觀分為“終極性價值觀”(terminal values)和“工具性價值觀”(instrumental values),并設計“價值觀調查量表”,使得價值觀的研究可進一步操作化。80年代中期,許志超和特蘭迪斯又設計出了“個體主義—集體主義量表”(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 Scale),試圖從這一角度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們的價值觀。另外,80年代初,由一個設在阿姆斯特丹的名叫“歐洲價值體系研究小組”的基金會發起的“歐洲價值體系調查”,也是特別值得關注的一項成就。這些價值觀的操作化研究無疑為道德社會學的實證研究提供了范例。總體來看,“二戰”以后的道德社會學研究主要側重于社會生活中的某類倫理問題或某類道德現象,雖然在價值觀的研究方面成就卓著,但是在理論建樹方面卻沒有繼續深入,對這門學科的理論總結和總體建構尚付之闕如。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桂县| 合山市| 婺源县| 淮安市| 龙口市| 青浦区| 裕民县| 崇礼县| 浏阳市| 衢州市| 霍邱县| 宜川县| 九龙县| 焦作市| 类乌齐县| 从化市| 翼城县| 宜宾市| 乌海市| 武穴市| 金寨县| 揭阳市| 北辰区| 双桥区| 于都县| 赤城县| 兴城市| 宣汉县| 泗洪县| 沅江市| 湛江市| 北流市| 青冈县| 呼玛县| 绥阳县| 凤冈县| 宝清县| 惠安县| 冷水江市| 晴隆县| 贺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