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社會學引論(Introduction to Morality Sociology)
- 龔長宇
- 664字
- 2020-08-20 16:03:37
第二節(jié) 國外道德社會學的發(fā)展
一、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道德社會學研究
早期從事道德社會學研究的學者還有英國哲學家、社會學家H.斯賓塞,他在《倫理學原理》(1892—1893)一書中,用社會進化論的觀點研究了道德作為超有機體的積累過程;法國社會學家L·列維·布留爾在《道德和道德科學》(1903)一書中,“向讀者提供了精妙絕倫的辯證分析……確實存在著有關道德事實的實證科學,道德家的實際思考必須以這種科學為基礎?!?img alt="[法]埃米爾·迪爾凱姆:《職業(yè)倫理與公民道德》,渠東等譯,311頁,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class="qqreader-footnote"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218C7A/14676539005831106/epubprivate/OEBPS/Images/note.png?sign=1753593763-vHSfCXZ2jVBBxjRC6dT2Hkz2g5iyudB9-0-6da7f88301188e308ab1681c05e9119f">布留爾認為:“每種社會形態(tài)都具有自身特定的道德律條,這種律條是由公理、風俗和信仰等構成的,它們同其他自然現(xiàn)象一樣都是真實的,所以也都是事實,都是科學研究的對象。它們可以得到描述,人們可以盡力解釋它們。在歷史的某一特定時期,一個民族的道德是不需要創(chuàng)造的。它存在:它是一種現(xiàn)實。根據(jù)這種觀點,有關道德本質的科學就是道德科學?!?img alt="同上書,314頁。" class="qqreader-footnote"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218C7A/14676539005831106/epubprivate/OEBPS/Images/note.png?sign=1753593763-vHSfCXZ2jVBBxjRC6dT2Hkz2g5iyudB9-0-6da7f88301188e308ab1681c05e9119f">迪爾凱姆評論道:“既然無論何時,每一種道德所依賴的原因和條件顯然都是社會性的,那么道德科學是社會學的一個分支。”阿爾伯特·巴耶特的《道德科學:論社會學學科在道德上的應用》(1905)一書認為:“在道德領域,科學的作用就是研究道德的本質,也就是說,研究道德事實和屬于道德事實的規(guī)律。情感、觀念、習俗和道德必須被當作事物,并得到相應的研究?!?img alt="[法]埃米爾·迪爾凱姆:《職業(yè)倫理與公民道德》,渠東等譯,319頁,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class="qqreader-footnote"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218C7A/14676539005831106/epubprivate/OEBPS/Images/note.png?sign=1753593763-vHSfCXZ2jVBBxjRC6dT2Hkz2g5iyudB9-0-6da7f88301188e308ab1681c05e9119f">芬蘭社會學家、人類學家威斯特馬克的《道德觀念的起源和發(fā)展》(1906)一書,是一種“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的嘗試。作者的目標是,根據(jù)歷史學和比較民族志的觀點追溯道德事實的起源”
。居斯塔夫·貝羅特在他的《實證道德研究》一書中,堅持認為,社會學可以處理道德事實,但卻無法決定道德的目的。
這些研究,無疑促進了道德社會學的進一步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