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為干部管理方法論
- 孫科柳 易生俊 孫智
- 1426字
- 2019-09-29 13:05:22
3.從實踐出發,供眾多企業借鑒
我們的標桿管理研究始終堅持一個角度:借鑒分析、實踐導向。中國企業的管理研究工作,并不是不多,事實上各類大學以及科研機構,對中國企業的研究是很多的,但是問題在于,他們的研究更多的是偏向學術性的、理論性的。
我們的研究旨在為眾多尋求轉型升級的中國企業服務,這既是我們的愿望,也是我們的目標。我們認為,這些致力于持續進步、主動改良和創新的企業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活力源泉,是持續迸發經濟創造力的主要群體,但是這個群體也最需要管理建設上的支持。或者直接點說,我國的眾多企業過去是粗放發展的,既缺少管理投入意識,也缺少管理投入能力。真正有意義的管理研究應當為它們打開思維意識,提供智慧支持。
既然是服務于中國企業轉型升級,我們就不懼怕發表這樣一個論點:我們研究標桿管理的根本目的,乃是與中國企業的管理現狀相結合,是有目的地選擇一般性的、對中國大多數企業具有實用參考價值的管理思想、理念和方法。所以,我們從實踐效用的角度進行分析,形成一般的方法論,便于讀者朋友們理解自己的問題。我們認為,這才是有意義的管理研究。
發現中國管理道路
我們同樣不憚于提出這樣的觀點:中國企業界到了需要重視管理的時候。可以這樣認為,中國企業過去是基礎發展的30年,以粗放為特征,未來將是創新發展的30年,以高品質為特征。這必將是一個痛苦的轉型期。我們已經感受到了這種轉型之痛,這種轉型之痛不僅僅是由于企業自身在科技創新能力、資本、市場空間等基礎條件上的不足,更是因為很多企業不知道自己該怎么辦,不知道自己可以堅持什么,需要放棄什么,不知道自己所堅持的是否正確。
我們必須意識到,近年來科技創新在我國多領域蓬勃發展,資本渠道也越來越多樣化,市場方面消費型經濟更是異軍突起,這些都為企業的第二次崛起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因此,我們真正的問題不是硬條件建設,中國企業真正缺少的是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方法論自信,缺少的是對“我們該怎樣才能擁抱住急劇變化的未來”這一問題的解答。我們缺少一種理論武器和思想武器,就如同馬克思主義救中國,中國的中小企業拿什么救自己?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中國企業只能向西方企業學習。中國企業面臨的社會環境、經濟環境、國際產業環境與西方企業所面臨的境況大不一樣,這就決定了中國企業不可能按部就班地把西方企業的成功經驗搬過來直接加以利用。而且,對于大多數中國企業而言,學習西方標桿企業要付出的經濟代價和時間成本都是難以承受的。
而且,我們也不缺標桿,不缺管理實踐探索的先鋒。我們有一大批走在世界前列,或者走在產業前列,具備突出特色的管理思想、實踐經驗。唯一的問題是,不少人還沒有意識到這些企業在哪里,它們怎么做的,它們的做法對于我們產業經濟發展有何益處。
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發現一雙眼睛!我們的標桿管理研究,就是打造這雙眼睛。我們需要有意識地總結、分析我們自身的管理建樹,需要在更廣泛的視野中將全中國最優秀的管理智慧匯集起來并促成廣泛的交流,這種匯集和交流也是凝練、激蕩和提升。經此認真的努力,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經濟產業界形成自己的管理智慧、管理道路是可期待的。也只有這樣,我們中國產業界人士才可以自信地說,我們是優秀的,不僅僅有優秀的產品,還在于我們具有特色鮮明的經營管理哲學和思想,這將成為我們民族產業不斷向前發展的理論自信、道路自信的源頭。
研究性質與方法
在研究性質上,我們堅持站在第三方的維度,采用第三方觀察、研究的方式,進行公正、客觀、中立的分析,展開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