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為干部管理方法論
- 孫科柳 易生俊 孫智
- 2047字
- 2019-09-29 13:05:28
2.3.1 不承認茶壺中的餃子
華為堅持把績效作為干部選拔的第一條件,首先體現在“不承認茶壺中的餃子”這一口號上。所謂“不承認茶壺中的餃子”,就是要以責任結果為導向選拔干部。
在任正非看來,堅持以責任結果為導向的組織干部考核機制,同樣是堅持以客戶為中心的表現。他強調,中高級干部要學會經營組織,學會以組織行為去推動進步,增強組織彈性。如果干部不善于組織運作,會帶來高成本,這些負擔最終會轉嫁給客戶。他講:“不能為客戶輸出任何有益結果的能力,我們是不承認的,這就是我們多年來不承認茶壺中餃子的原因。”
【輔助閱讀】以責任結果為導向
就干部選拔而言,強調以責任結果為導向,就要想辦法避免偏見和短視,這對各級干部而言是一種考驗。善于處理這類工作的人,就很有可能成長為高級干部。充分發掘和培養每個人的潛能,去除那些不能為客戶創造價值的多余動作如無效加班、會議、考核等,創造一種公平的考核、評價環境,使每個人的能力都能得到有效發揮,是優秀干部所應具有的行為特質。具有這些行為特征的員工,就可以得到提拔和升職。而以這種形式選拔出來或提拔上來的干部,顯然是善于領導組織運作的,這樣一來,就大大縮減了組織管理和運營成本,相對的,產品投放到市場上的價格也不會太高,客戶也就能從中受益。
就待遇體系來看,華為員工的薪酬從來是不看職位而是看貢獻。任正非說:“我們的待遇體系強調貢獻,以及以實現持續貢獻的能力來評定薪酬、獎勵。有領袖能力、能團結團隊的人,是可以多給予一些工作機會,只有他們在新的機會中做出貢獻,才考慮晉升或獎勵。”
因此,以績效為考核標準,一個人要拿多少薪酬,要憑自己的真本事。這實際上體現了一種公平競爭的原則,不論資排輩、不投機取巧,只要做出貢獻,人人都可以拿高待遇。在這一激勵機制的引導下,員工的工作表現也會更加符合職業化和市場化的需求。
在華為,員工做到接受華為價值觀也兢兢業業的工作,卻不代表著必然受到提拔。企業是一個功利組織,想要生存下去,需要業績和利潤的支撐,而這些業績和利潤,是來源于員工的績效的。因此,績效是評價干部員工非常重要的標準,能夠影響到包括薪酬、獎金、股票以及晉升等方方面面。華為規定只有橫向績效排名在前25%的人,才可以被選拔為干部。
評價和提拔一個人,除了要看素質這一軟標準之外,還需要更加客觀的指標如績效和結果。素質和品德的評價受到很多主觀因素的影響,但績效和結果則是客觀實在的,在有結果、有績效的前提下,才考查具體是怎么做的,才考查在關鍵行為中干部是否表現出了高素質。因此,華為認可的績效有三條標準:第一,最終要對客戶產生貢獻才是真正的績效,第二,關鍵行為過程要以結果為導向,第三,素質能力不等于績效,只有真正表現出來的績效結果才是公司所認可的績效。
【輔助閱讀】華為干部管理四象限
干部管理四象限用十分直觀的方式提出了公司對干部的要求,打通了干部考評體系當中各個板塊的相互關系,使多種考核體系能夠相互銜接,避免了考核的片面性。
任正非在干部管理培訓班的講話中指出,關鍵事件行為過程考核與績效考核并不是對立的。他說:“我認為關鍵事件行為過程考核同樣是很重要的考核,但不是一個關鍵事件行為就決定一個人的一生。對一個人的考核要多次、多環考核。不要把關鍵事件行為過程考核與責任結果導向對立起來。責任結果不好的人,哪來的關鍵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