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獨占交易案例

一、AMD訴英特爾

1.案例概況

成立于1968年的英特爾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芯片制造商,在芯片創新、技術開發、產品與平臺等領域占據了領先的地位,并始終引領著相關行業的產品創新及產業與市場的發展,曾被美國評選為全球十大“最受推崇的公司”之一,在業界廣受贊譽。后來英特爾公司在全球范圍內遭受了一系列的反壟斷訴訟,被指控通過提供銷售回扣來限制競爭,并企圖通過脅迫等手段來壟斷市場。

經調查,英特爾公司采用直接現金支付、差別定價和市場補貼等手段強迫戴爾、索尼、東芝等主要客戶簽署排他性協議,限制這些廠商購買AMD的產品。它向索尼支付巨額款項要求索尼停止與AMD公司的合作業務。英特爾公司還運用打折、補貼、提供市場開發基金等方式強迫其他主要客戶(NEC、宏基、富士通)簽署部分排他性協議,限制它們購買AMD的產品。根據英特爾與NEC簽訂的協議,英特爾必須在NEC的日本業務中占據90%的份額,AMD在NEC的全球業務中的份額也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圍內。英特爾還通過報復沒有簽訂獨占協議的廠商,包括取消優惠政策、資助這些廠商的競爭者或終止合作發展關系,強迫這些廠商與其簽訂協議。戴爾公司稱,采購AMD的處理器有可能招致英特爾的嚴厲報復,而這種報復有可能影響到所有的商業鏈。前康柏公司CEO邁克爾·卡佩拉斯2000年表示,由于康柏購買的AMD的產品過多,英特爾停止了向康柏供應重要的服務器芯片。由于英特爾的種種做法非法阻礙了AMD參與市場競爭,惠普等電腦廠商幾乎無法繼續購買其他芯片制造商的芯片,只能同意英特爾獨占交易的要求。

2009年5月,歐盟委員會依據《歐盟共同市場協定》第82條,裁定英特爾公司在x86CPU(個人計算機中央處理器芯片)銷售上濫用優勢地位,并處以罰金10.6億歐元,責令其停止已被確認為非法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且保證未來不再發生類似行為。

2.影響分析

(1)英特爾通過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獨占交易行為,控制資源和銷售渠道,提高進入壁壘以排斥競爭,壓制競爭對手,限制潛在競爭的發展,削弱了自由競爭激發的市場活力,擾亂了市場秩序。

(2)英特爾憑借其具有壟斷性的市場優勢地位,不僅決定了下游合作商和競爭對手的命運,而且影響了整個產業的發展方向。比如,由于PC產業的激烈競爭,AMD于是開拓上網本市場,為了打壓這種現象,英特爾推出輕薄本概念并運用其對整個產業的控制力,提高價格控制出貨,極力壓制上網本的發展,造成了上網本被封殺的局面。

(3)英特爾實施獨占交易行為,要求電腦生產商不用、少用與遲用競爭對手的電腦芯片,導致下游廠商只能在極小的范圍內進行創新,使消費者不能享有在公平競爭的市場條件下本應享有的選擇權益。

3.理論探討

獨占交易契約是指買方與賣方簽訂的契約,它旨在限制簽約的任意一方再與第三方進行交易,從而獲得或保持壟斷地位。一旦達成獨占交易協議,生產商的同業競爭者就少了一條銷售渠道,在競爭中就容易處于不利地位。獨占交易行為的認定必須滿足兩個條件:一是具備市場支配地位;二是實施了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獨占交易行為。評定有兩個原則:違法性和合理性。

通過對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的六種主要形式(壟斷價格行為、掠奪性定價行為、拒絕交易行為、獨占交易行為、搭售行為、差別待遇行為)進行研究可以發現,英特爾公司最有可能涉及獨占交易行為。在此基礎上,根據合理性原則,對獨占交易的認定條件進行分析可知,獨占交易行為實質上導致了反競爭的結果。首先,英特爾占有芯片市場80%以上的份額,無疑具有市場支配地位;其次,英特爾在與交易相對人進行市場交易時,利用其支配地位,出于限制、阻止、遏制競爭的主觀目的,采取提供高額回扣、脅迫等手段,通過以非正當理由拒絕與交易相對人進行交易、限定交易相對人只能與其進行交易、在交易時附加其他不合理的交易條件、對條件相同的交易相對人在交易價格等交易條件上實行差別待遇等多種形式,造成了將競爭者排擠出該相關市場的結果,破壞了自由競爭秩序,損害了其他競爭者與消費者的利益,應該說符合反壟斷法規定的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獨占交易行為的構成要件。

4.規制

反壟斷法是市場經濟國家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西方國家被稱為“經濟憲法”、“經濟法的核心”。公平的競爭環境是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也是民主社會最大的社會利益,與消費者利益息息相關。歐盟、美國等國家和地區的反壟斷法認為,英特爾通過獨占交易等形式,打壓競爭對手AMD公司,試圖將其趕出全球芯片市場,以鞏固自身的市場地位,達到壟斷市場的目的,這是違法的,所以歐盟委員會對英特爾公司處以10.6億歐元的罰款。表面上看起來,數額巨大,但屬于現有反壟斷法規定的范圍。歐美等國家和地區規定對經營者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處以上一年度銷售額的1%~10%的罰款。歐盟關于銷售額的計算依據是企業在全球范圍內的銷售額,而2007年英特爾的全球銷售額為388億美元。歐盟對英特爾2002—2007年的經營行為的調查持續了將近6年時間,而當時英特爾每年的銷售額都在300億美元以上。因此無論是按照單個年度還是按照整個反壟斷調查執法周期來計算,歐盟對英特爾處以10.6億歐元的罰款都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

二、華潤啤酒

1.案例概況

2004年3月,在天津華潤啤酒掀起了一場針對啤酒經銷商的整肅風暴。華潤啤酒是天津市最大的啤酒生產企業,約占該市啤酒市場50%的份額。從2004年3月開始,華潤啤酒陸續向全市的200多家啤酒二級批發商發出通知,要求停止銷售哈爾濱、趵突泉、豪門等其他品牌的啤酒,只能經銷華潤系列產品。

2004年4月1日,華潤要求其二級經銷商停止經銷哈爾濱啤酒、趵突泉啤酒,表示如果繼續經銷這些品牌的啤酒,則立刻扣罰返利并停止供應華潤的產品。4月26日,華潤啤酒口頭通知二級啤酒經銷商不得銷售豪門啤酒,并讓經銷商寫下保證和承諾書,威脅它們若違反,則扣除返利。

一些批發商表示,早在2003年年初,華潤啤酒就要求一些一級批發商與其簽訂《專營運輸合同》,名義上是關于啤酒運輸的協議,實際上是規定一級批發商停止經銷泰達、秦皇島公牛、豪門等品牌的啤酒。

受牽連的啤酒廠商和經銷商對華潤的行為表示強烈不滿,它們認為,華潤的行為不僅侵犯了經銷商自由選擇經營品牌的權利,限制了消費者的選擇自由,而且使得消費者無法買到合適的啤酒,從而影響了廠家的銷售額,屬于不正當競爭。

而華潤公司代表說,天津啤酒品牌多,市場競爭激烈,沒有一家企業可以完全獨占市場。華潤在天津的市場占有率不到50%,不想也沒有能力壟斷市場。華潤與經銷商簽訂的協議中確實有限制內容,但都是雙方意愿的,也是一種雙向選擇,符合法律規定。

2.影響分析

華潤啤酒實施品牌專營導致的市場效應主要是對市場規模和競爭對手兩方面的影響。(1)從對市場規模的影響看,2003年華潤在天津的市場占有率不到50%,而2004年市場占有率已達到75%。但我們不能武斷地認為這些變化都是由品牌專營策略導致的。(2)從對競爭對手的影響看,獨占經營策略大大地壓低了競爭對手的銷售數量,使它們遭受了嚴重的經濟損失。華潤啤酒整肅經銷渠道,要求經銷商專營華潤產品是一種縱向控制策略,即獨占交易。

獨占交易的市場效應表現在市場圈定和效率改進兩個方面。華潤憑借較低的生產成本和寡頭壟斷的市場結構,吸引經銷商與其簽訂獨占交易的協議,限制潛在競爭者對它造成的競爭壓力。由于進入者的銷售成本增加,所以其不得不提高零售價格,從而使得產品的銷量減少。華潤啤酒專營通過消除生產商之間的外部性、提高零售商的努力水平、幫助生產商獲取終端信息、解決上下游風險偏好不同導致的激烈沖突等問題,以及激勵達到了效率提升的效果。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铜鼓县| 资阳市| 东乡族自治县| 枞阳县| 宁强县| 繁昌县| 霍州市| 桂东县| 徐水县| 枣庄市| 宜城市| 焉耆| 富平县| 林州市| 望谟县| 都兰县| 察雅县| 大足县| 常德市| 萍乡市| 灌南县| 东平县| 梧州市| 微山县| 灌南县| 四平市| 伽师县| 永胜县| 华容县| 双桥区| 潞西市| 阜新| 邵阳县| 丰县| 华阴市| 获嘉县| 河北区| 铁力市| 柘荣县| 德州市| 原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