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獨占交易模型

一、基本模型[1]

我們可以用模型分析獨占交易。假定上游企業有兩個,即企業1和企業2。每個企業有相同的固定成本F和邊際成本c。它們在階段1和階段2中競爭。Mathewson和Winter認為,在每一個階段,企業同時宣布是否排他,然后分別設定價格p1和p2

按照標準的霍特林模型,產品被大量下游企業購買,每個企業在每個時期想買的數量是固定的,假定為1,每個單位x∈[0,1]。假如購買者從企業1購買,那么購買者的效用是u1-tx;假如購買者從企業2購買,那么購買者的效用是u2-t(1-x),t通常表示產品1和2的差異化程度。通常假定u1≥u2,即Δu=u1-u2≥0,這代表了企業1的優越度。通常在霍特林模型中,我們假定u1、u2很大,兩個企業都有能力服務于整個市場。結果,它們均衡地覆蓋了整個市場。此外,Δu

動態博弈的時序如下:當兩個企業在階段1都沉沒了固定成本時,博弈開始。廠商開始進行上面所描述的階段博弈,消費者購買產品,階段1的利潤得以實現。假如廠商都期望在階段2能盈利,而且有充足的資金去支撐當前的運營,它們能在市場中存活,階段性博弈將在階段2重復。在階段1過后,假如有一個廠商退出市場,該廠商將不必支付階段2的固定成本,另一個廠商將可以進行壟斷性定價。階段2的利潤常用折現因子δ折現,我們假定它為1。

按照Bolton和scharfstein的觀點,假設一個公司是捕食者,有足夠的資本;另一個公司是獵物,受到財務上的限制。由于假定u1>u2,企業1占更大的市場份額,因此假定企業1是捕食者,企業2是獵物。假如企業2的利潤π2低于階段1博弈的門檻,則它不能獲得投資者的持續融資。這符合Bolton和scharfstein的觀點,即較弱公司的投資者面臨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假如企業2的利潤低于,投資者又不能辨別損失的根源,其就會撤回資金。

在階段1,企業2的固定成本為F。如果,將會出現捕食的現象。另一種情況是,若公司2獲得利潤,則它將不會倒閉。我們因此認為,用參數表示為π2=-αF,α∈[0,1]代表銀行對公司2寬大處理;α=0意味著銀行態度非常強硬,一旦公司2受挫了,銀行將會關閉它;α=1則意味著銀行態度非常溫和,只有當企業2完全沒有銷量時才會關閉它,適度的損失都將被寬容。

在階段2我們將用后期感應來分析這個博弈。

二、靜態博弈中的排他性

在階段2將存在兩種可能:兩個公司都活躍或者公司2由于利潤低在階段1過后被淘汰。假如僅僅公司1活躍,那它進行壟斷性定價更加簡單:pM1=u1-t,需求xM=1,利潤πM1=u1-c-t-F,購買的租金為

59

公司宣布排他與否都是無關緊要的,因為這里沒有競爭。

60
61

假如一個企業宣布排他性的要求,那么下游企業必須決定是否從企業1或者企業2排他性地購買產品。

當且僅當p1≤p2+Δu時,從企業1購買將會獲得更大的效用。這個不占主導地位的納什均衡包含了消費者選擇主導企業和企業制定價格兩個方面,用式子分別表示為

pED1=c+Δu

pED2=c

其中,Δu代表成本差異。除了某個企業具有成本優勢(效率優勢)之外,兩家企業競爭激烈。因此,去賄賂購買者進行排他性交易的代價是高昂的。由此產生的均衡利潤分別是πED1=Δu-F和πED2=F,購買的租金是

由于存在πED2<π*2這個先決條件,所以對于企業2而言不采取排他性策略是一個優勢戰略。由于企業1是一個較強的競爭者,所以企業2只能為爭取排他性而損失一些利益。但對于企業1來說,獨占交易不一定能獲利。比較πED1和π*1,當且僅當時,獨占交易對公司1來說無利可圖。因為,所以得出結論:獨占交易可能發生在靜態博弈中。假如在模型中某個時期的橫向產品的差異小,縱向產品的差異大(Δu大),則排他性可能出現。就我們的目的而言,這是一個可供以后比較的參考點。我們因此轉向階段1的分析,描述捕食者獨占交易的范圍。


注釋

[1]根據Joachim Klein 和Hans Zenger 的“Predatory Exclusive Dealing”這篇文章翻譯而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沅江市| 郯城县| 常宁市| 扶风县| 凤翔县| 边坝县| 通城县| 新密市| 兰坪| 神木县| 嘉黎县| 当涂县| 怀安县| 富蕴县| 昭觉县| 宝应县| 韩城市| 奉贤区| 攀枝花市| 黄梅县| 清原| 宁化县| 会同县| 明水县| 平原县| 大田县| 鄱阳县| 枝江市| 桐梓县| 左云县| 长兴县| 丰城市| 嘉善县| 若羌县| 罗平县| 荥经县| 昭通市| 玉林市| 麦盖提县| 习水县| 大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