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關于獨占交易的司法實踐
一、美國的司法實踐
在美國,對于獨占交易主要依據《謝爾曼法》第二條、《克萊頓法》第三條和《聯邦貿易委員會法》第五條進行規制。
《謝爾曼法》第二條規定:“任何人壟斷或企圖壟斷,或與他人聯合、共謀壟斷州際或與外國間的商業和貿易,是嚴重犯罪。如果參與人是公司,將處以100萬美元以下的罰款;如果參與人是個人,將處以10萬美元以下的罰款,或三年以下監禁,也可由法院酌情并用兩種處罰?!?/p>
《克萊頓法》第三條規定:“商人在其商業過程中,不管商品是否被授予了專利,只要商品是為了在美國各州內、哥倫比亞區及美國司法管轄權下的屬地及其他地域內使用、消費或零售、出租、銷售,簽訂銷售合同是以承租人、買者不使用其競爭者的商品作為條件,予以固定價格,給予回扣或折扣,且該行為實質上減少了競爭或旨在形成商業壟斷,那么該行為就是非法的?!?/p>
《聯邦貿易委員會法》第五條規定:“商業中或影響商業的不公平的競爭方法是非法的;商業中或影響商業的不公平或欺騙性行為及慣例,是非法的?!?/p>
二、歐盟的司法實踐
《羅馬條約》第82條規定:“在共同市場內部或者在共同市場的某一重要部分占據支配地位的一家或者多家企業的濫用行為,若可能影響到成員國之間的貿易,則應當因其與共同市場不一致而予以禁止。此類濫用行為包括:(a)直接或間接地施加不公平的采購價格或者銷售價格或者其他不公平的貿易條件;(b)限制生產、市場或技術開發,以致損害消費者權益;(c)在同等交易中,對于其他交易方適用不同的條件,并因此使這些交易方在競爭中處于不利的地位;(d)以對方當事人接受附加義務為條件訂立合同,這些附加義務在本質上或者依據商業慣例,與此類合同的標的不存在關聯。”
三、日本的司法實踐
《禁止壟斷與確保公平交易法》規定:“本法所稱‘私人壟斷’,是指事業者采取單獨或與其他事業者聯合、共謀等方式,排除或支配其他事業者的事業活動,違反公共利益,在一定的交易領域實質性地限制競爭?!?/p>
四、中國的司法實踐
中國的《不正當競爭法》規定:經營者不得采用財物或者其他手段進行賄賂以銷售或者購買商品。
《反壟斷法》第十七條對獨占交易有明確規定,即,沒有正當理由而限定交易相對人只能與其進行交易或者只能與其指定的經營者進行交易,就構成了獨占交易。根據《反壟斷法》,經營者違反該法律的規定,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由反壟斷執法機構責令其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并處以上一年度銷售額的1%~10%的罰款。
《反壟斷法》的立法原則與形式,借鑒歐盟相關立法較多。為了更好地規制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國家工商總局發布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禁止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的規定》和國家發改委發布的《反價格壟斷規定》對違法的排他性行為做出了更詳細的規定,具有更強的實踐性,對規定較為原則性的《反壟斷法》做出了補充,為執法活動提供了具體的依據。
國家工商總局發布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禁止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的規定》第五條規定:“禁止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經營者沒有正當理由地實施下列限定交易行為:
(一)限定交易相對人只能與其進行交易;
(二)限定交易相對人只能與其指定的經營者進行交易;
(三)限定交易相對人不得與其競爭對手進行交易?!?/p>
國家發改委發布的《反價格壟斷規定》第十四條規定:“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經營者沒有正當理由,不得通過價格折扣等手段限定交易相對人只能與其進行交易或者只能與其指定的經營者進行交易。本條所稱‘正當理由’包括:
(一)為了保證產品質量和安全的;
(二)為了維護品牌形象或者提高服務水平的;
(三)能夠顯著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且能夠使消費者分享由此產生的利益的;
(四)能夠證明行為具有正當性的其他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