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轉售價格維持的案例
一、電信改革
1.案例概況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和電信消費者需求的不斷增長,電信行業正發生著深刻的變革。為了占據更大的市場銷售份額和追求規模經濟效益,電信運營商對增值服務商進行轉售價格維持。其中電信運營商是指提供固定電話、移動電話和互聯網接入的通信服務公司,其主要功能是提供網絡連接來傳輸信息;增值服務商包括了傳統的服務提供商、內容提供商和應用提供商,其主要功能是在運營商提供的網絡傳輸服務的基礎上增加與之相匹配的內容和資源,進行完整的增值產品的設計和開發。電信運營商對增值服務商進行轉售價格維持具體表現在:電信運營商要求增值服務商滿足其對商品最終價格的約束,并且要求保證其對服務產品價格的最終審核權,最重要的是運營商掌握了產品收費權和結算權,這些都體現了電信運營商對在其提供的網絡傳輸服務的基礎上開發增值服務的廠商的強有力的控制。
具體做法有兩種,一是改變傳統的資金運作方法。電信運營商和增值服務商資金的運動過程是:(1)電信消費者向電信運營商購買增值服務,向電信公司支付費用,包括信息費和流量費。(2)運營商保留流量費,依據與增值服務商簽訂的分成結算協議,將屬于服務商的信息費結算給服務商。在實際中,由于運營商掌握了最終產品的收費權和結算權,因此對最終產品價格進行了有效的監督和約束,實現了轉售價格控制。二是通過協議進行價格限定。以中國移動為例,針對增值服務商提供的移動游戲,移動公司均規定了詳細的價格范圍,針對不同類型的游戲,分別采取建議零售價、最高零售價的價格約束方式。由于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2009年類似蘋果公司的APP sTORE的應用商店迅速發展起來,2010年前后各電信運營商也紛紛建立起自己的應用商店,例如中國移動的Mobile Market、中國電信的天翼空間、中國聯通的Wo store。對于提供應用商店的各服務商,電信運營商采用了類似的價格控制,即建議零售價格與價格審批相結合的方式。以移動公司的Mobile Market為例,中國移動公司在協議中指出,公司原則上同意開發商或開發者設定的計費標準,但是必須在以下的基礎條件下進行:(1)在中國移動為Mobile Market制定的商品價格范圍內定價,即在0~15元的區間內根據應用類型進行設置;(2)必須經過移動公司的審批,由移動公司確定商品價格后才能發布和上市。
2.類型
電信的轉售價格維持是運營商對服務商的正向控制,即屬于制造商主導類型。形成這一關系的原因是運營商與服務商在行業的市場結構和控制力上的差異。電信運營市場屬于寡頭壟斷市場,主要有移動、聯通和電信三大廠商。電信增值服務市場屬于壟斷競爭市場,主要有新浪、搜狐、網易、騰訊、盛大網絡、3G門戶等服務商。相比于服務商的壟斷競爭結構,運營商的寡頭壟斷結構具有更強的壟斷性,由此也形成了更強的行業控制力和更高的行動置信度。基于此,在運營商和服務商討價還價的過程中,由于上游運營商行動的置信度更高,威脅更加可信,所以它們更容易在談判中取得主導地位,在與服務商的關系中掌握主動權。
實施該策略后,電信運營商的整體利潤增加了,而服務提供商的利潤受到了損失,從整體角度看,這不利于電信產業的發展,只有基于設施的競爭才能使電信業形成長期有效的競爭。
二、銳邦訴強生
強生成立于1886年,是全球規模最大、產品最多元化的醫療衛生保健品和護理產品公司之一,也是中國最大的外資制藥有限公司。北京銳邦公司是強生公司醫用縫線、吻合器等醫療器材產品的經銷商,與強生公司已有15年的經銷合作關系,經銷合同每年一簽。
2008年1月,強生公司和銳邦公司簽訂2008年經銷合同及附件,約定銳邦公司不得以低于強生公司規定的價格銷售產品。2008年3月,北京銳邦公司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舉行的強生醫用縫線銷售招標中以最低報價中標,4月,強生公司對北京銳邦的最低報價行為提出警告。7月,強生公司以銳邦私自降低銷售價格、獲取非授權區域的縫線經銷權為由,扣除其2萬元人民幣保證金,取消銳邦公司在阜外醫院、整形醫院的經銷權。自8月15日起,強生公司不再接受銳邦公司的醫用縫線產品訂單,9月,強生公司完全停止了對銳邦公司的縫線產品和吻合器產品的供給。2009年,強生公司不與銳邦公司簽訂經銷合同。
北京銳邦公司認為,強生公司為了限制競爭,在經銷合同中以條款的方式限定其向第三方轉售的最低價格,還采取警告、中止或終止合同的方式來脅迫對方遵守該協議。同時,強生公司還實施價格監督機制,以達到轉售價格維持的目的。北京銳邦公司認為強生公司的行為違反了《反壟斷法》,對其造成了損害,遂將強生公司告上了法庭。
2003年8月1日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二審認為,該案應當適用《反壟斷法》。該案涉及的相關市場是中國的醫用縫線產品市場,市場競爭不充分,強生公司具有很強的市場勢力。強生公司的轉售價格維持協議在市場中產生了排除、限制競爭的效果,故構成了壟斷。強生公司對銳邦公司的懲罰行為屬于《反壟斷法》禁止的壟斷行為,強生公司應對給銳邦公司造成的2008年縫線產品正常利潤的損失給予賠償。據此,法院判決強生公司賠償銳邦公司53萬元的經濟損失。
本案的判決充分體現了《反壟斷法》的立法目的,即維護消費者的利益和社會的公共利益。“北京銳邦公司訴強生”是我國實施《反壟斷法》以來法院受理的首例關于縱向壟斷協議的民事訴訟案,該案的判決為縱向壟斷的審判實踐提供了寶貴的經驗。這起受到國內外學界、業界關注的壟斷案在經歷兩級法院長達三年的審理后,終于塵埃落定。在我國《反壟斷法》實施5周年之際,此案的判決成為第一例原告勝訴的生效判決,也預示著在今后的反壟斷糾紛中,只要舉證充分,相對弱勢的原告方也有希望勝訴。只有更多類似于強生壟斷案的案件的出現,才能夠真正警示那些強勢壟斷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