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強制性規則的類型

從不同的角度對強制性規則進行類型化研究,有助于理解強制性規則的法律特征。

第一,根據法律屬性的不同,強制性規則分為公法強制性規則和私法強制性規則。

公法和私法的劃分最早見于古羅馬法,劃分的標準按最先提出該學說的羅馬法學家烏尓比安的觀點,在于法所保護的利益是國家利益還是私人利益。凡保護國家利益的法為公法,保護私人利益的法為私法。公法一般包括憲法、行政法、刑法和程序法。私法在民法法系國家一般劃分為民法和商法,也包括婚姻家庭方面的法律。從強制性規則的角度來看,公法一般多為強制性規則,具有非常嚴厲的強制性;私法則多為任意性規則,強制性規則的數量相對比較少,違反私法強制性規則的制裁也不如違反公法強制性規則的制裁嚴厲。不過,隨著私法公法化和公法私法化趨勢的發展,兩者的區別日益縮小。

第二,根據效力范圍的差異,強制性規則分為國內法強制性規則和國際法強制性規則。

從法的整體來說,法的空間效力范圍是受其制定主體的管轄范圍限制的。國內法是由國內立法主體制定的,其效力范圍一般不超過本國主權管轄范圍;而國際法是由參與國際關系的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或國際組織共同制定或認可的法律文件,其效力范圍跨越了國境,適用于國家之間的關系。因此,國內法強制性規則的約束主體是國內法主體,具有屬地效力,而國際法強制性規則(也就是強行法)約束的主體是國家或者國際組織。

但是,在涉外民商事交往中,根據國際私法的沖突規范,一個跨越國境的涉外民商事關系可以援用某一個國家的國內法,這時國內法強制性規則就具有了域外效力。從國內法的角度看,這種類型的強制性規則可以稱之為涉外強制性規則,以區別于只具有域內效力的純粹國內法強制性規則。以《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第17條的規定為例,根據該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依法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顯然該規定是一個強制性規定,但它的適用范圍僅限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不適用于外國人。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53條的規定則不是這樣:即使合同的主體是外國人,只要在中國法院受理合同糾紛,合同的約定條款就不得違反第53條的規定。第53條規定,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一)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二)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不過,對于涉外民商事關系的調整,國家應當履行相應的國際法義務,國際法強制性規則通過國家的國際法義務對涉外民商事關系產生影響。

第三,根據權利義務的內容和價值取向的不同,強制性規則分為實體法強制性規則、程序法強制性規則和沖突法強制性規則。

按照法律規定的權利義務的內容和價值取向的不同,可以把法分為實體法和程序法。實體法是規定法律關系主體權利義務,以追求實體正義為主要內容的法律,程序法則是保障法律關系主體的權利義務的實現以及規定訴訟過程中帶有程序性的法律關系主體權利義務的法律,兩者均有強制性規則。在程序法中,關于訴訟時效、上訴期間、專屬管轄等的規定均為強制性規則。在國際私法中,沖突規范在內容上不同于實體規范和程序規范,它不直接規定當事人之間的權利和義務的內容,在價值上它追求的是沖突法正義,因此,它對法律適用的強制性規定可以獨立成為一種強制性規則的類型,即沖突法強制性規則。例如,加拿大《魁北克民法典》(1991年)第3083條規定:“自然人的身份與能力由其住所地法支配。”這是一個強制性規則,意指在確定自然人的身份和能力方面只能適用自然人具有住所的國家的法律,當事人不能排除該國法律的適用。單邊沖突規范一般屬于沖突法強制性規則。國際私法的強制性規則適用制度主要指實體法的強制性規則對法律適用的影響,但從廣義的國際私法角度看,它應當包括三者。

第四,根據強制性規則本身的強制性內容的差異,強制性規則分為資格型強制性規則、權限型強制性規則、要件型強制性規則、倫理型強制性規則、政策型強制性規則、管理型強制性規則和技術型強制性規則。參見鐘瑞棟:《民法中的強制性規范——公法與私法“接軌”的規范配置問題》,188~196頁。

資格型強制性規則主要是規定法律主體的資格條件,控制法律關系的范圍,解決“市場準入”問題。例如,法律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和限制行為能力人所實施的相關法律行為無效,不具備法定資格或者不享有合法經營權的當事人不得從事相關法律行為。

權限型強制性規則主要是指法律要求當事人在實施法律行為時,不得超過法律所規定的權限。例如我國《物權法》第77條規定:“業主不得違反法律、法規以及管理規約,將住宅改變為經營性用房。”《合同法》第200條規定:“借款的利息不得預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預先在本金中扣除的,應當按照實際借款數額返還借款并計算利息。”

要件型強制性規則是指只有符合法律規定的構成要件法律行為才能成立和生效,或者才能追究當事人的法律責任。例如《合同法》第43條規定:“泄露或者不正當地使用該商業秘密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也就是說,請求當事人一方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必須滿足這些要件:行為——“泄露或者不正當地使用該商業秘密”;后果——“給對方造成損失”;因果關系——“泄露或者不正當地使用該商業秘密”與“給對方造成損失”之間構成因果關系。這些要件不允許當事人或者法官通過約定變通適用。

倫理型強制性規則主要是從社會倫理和道德的角度強制規定對特定人身利益和道德原則、社會風俗的保護。這些規范在婚姻家庭和繼承領域表現得最為典型,如《婚姻法》規定“禁止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在其他領域,涉及人身傷害的規范也多為強制性規則。

政策型強制性規則是指體現國家特定政策的強制性規定,當事人違反的,法律行為無效。如《合同法》第229條規定:“租賃物在租賃期間發生所有權變動的,不影響租賃合同的效力。”就是為了貫徹“居者有其屋”的社會政策目標而制定的。

管理型強制性規則主要體現在民事特別法和行政法規中。如私下買賣槍支的行為,違反了《槍支管理法》的規定,該行為無效。

技術型強制性規則多比較具體,易于識別,如不動產的移轉登記、各種環境標準等。

這種分類有助于從強制性規則的具體內容上理解強制性規則對當事人行為的不同程度的影響。

第五,根據強制程度的不同,強制性規則分為絕對強制性規則和相對強制性規則。參見耿林:《強制規范與合同效力——以合同法第52條第5項為中心》,87頁。

強制性規則的強制性在程度上存在比較大的差別。在羅馬法上,根據對強制性規則違反后果的不同,把國家的法律分成:完全性法律(lex perfecta),即違反后發生私法上行為無效的后果;次完全性法律(lex minus quam perfecta),即違反后僅使行為人受到刑事制裁,其私法上行為效力不受影響;不完全性法律(lex imperfecta),即違反后行為人不會受到任何制裁。這種劃分方法對現代法有著重要影響。我國《合同法》對違反強制性規則無效的情形就規定了絕對無效和相對無效(可撤銷或者效力待定)的區分。據此,強制性規則可以分為絕對強制性規則和相對強制性規則。絕對強制性規則是指當事人的行為違反強制性規則后會受到自始完全無效制裁的強制規則。相對強制性規則是指當事人的行為違反強制性規則后會受到自始完全無效以外的所有其他民事后果制裁的強制規則。

這種分類為判斷強制性規則影響當事人行為的效力提供了標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夏津县| 海城市| 江油市| 子长县| 贵定县| 盐亭县| 额济纳旗| 扎兰屯市| 中西区| 荣昌县| 吕梁市| 合川市| 铅山县| 景洪市| 莲花县| 涿鹿县| 大悟县| 同德县| 黄浦区| 惠东县| 贡觉县| 沈阳市| 荥阳市| 山东| 桓台县| 石阡县| 斗六市| 蛟河市| 壤塘县| 南郑县| 红安县| 大田县| 长乐市| 横峰县| 克东县| 长海县| 太保市| 巴青县| 开远市| 广西| 安宁市|